【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应用在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本医院选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共30例作为对比分析的重要对象,将随机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治疗,观察组予以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对2组疗效加以观察分析。结果:2组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对比显著差异不存在(P>0.05),将分析意义降低。结论:对于小儿鞘膜积液予以经脐单穿刺孔、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2种腹腔镜治疗,手术的临床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单孔操作在治疗中有更加美观的效果,并且单人可以完成,节省了人力,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经脐单穿刺孔;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
近些年微创技术逐渐的在临床上实现持续性发展,令腹腔镜于现代临床开始广泛性运用,尤其是小儿的外科之中,广泛的获取了肯定以及认可,对于小儿鞘膜积液而言实施的手术具有成熟性,与三孔或是二孔进行对比,单孔腹腔镜治疗更加占有一定的优势[1],我医院选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共30例作为对比分析的重要对象,对比分析了单孔穿刺以及双孔操作具有的治疗效果,详细总结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医院选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共30例作为对比分析的重要对象,将随机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其中有2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1个月至12岁间,平均年龄约(2.0±0.2)岁;在产生肿物之后,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只有8例患儿存在嵌顿疝,并在就诊之时产生阵发性的哭闹事件。对比30例临床患儿在临床上搜集的基础资料,明显差异不存在,且P>0.05,所以将分析价值在统计学中显著降低。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选取硬膜外实现麻醉,在术中需选取仰卧位,并在脐部予以一纵切口,将脐环进行嵌顿性的扩张之后,将4mm 的气腹针以直视的方式置入,对气腹进行构建。于患侧的内环口之上的 1cn 处予以 0.15cm的小切口,将不可吸收的缝线穿入,直到腹膜外,绕其内环口的腹膜外,在左侧半周进入,通过精索的血管以及输精管之后,刺穿且进入腹膜,同时回缩雪橇针,将线圈形成,令镜头以其中有效穿入,再退出雪橇针,把丝线留置在患儿的腹腔中,将另1丝线置入,通过共同的穿刺点之后,于腹膜外绕其内环口,对准右侧半周实现缝合,通过腹膜的穿刺点在腹腔进入,运用雪橇针以及丝线实现穿刺,运用同种方式将镜头穿刺,而后再把雪橇针脱出,再腹腔中留置丝线。把留在腹腔内2根丝线实现提拉,并缝合其腹膜外周,对鞘状突进行高位结扎[2]。观察组运用以上所述的方式实现手术,实施双孔操作完成本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2组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进行对比以及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对30例数据的分析选择SPSS19.0软件将统计学部分完成,患者的基础信息以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采取(±s)表示,予以t检验。对比组间存在的差异,明显并且均为P<0.05,证实将分析价值在统计学之中形成并得以显著提升。
2.结果
如表1所示,对2组的手术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长,治疗的总费用比对照组多,实施统计学分析发现,2组间明显差异未形成,P>0.05,因此在统计学之中数据仅具备可比性,缺少一定的分析意义。
表1 对比2组手术临床指标
3.讨论
小儿鞘膜积液实际上是因为鞘状突产生闭合而引发,是交通性的鞘膜积液,对鞘状突予以高位结扎,能够实现对应临床治疗的功效,在有关报道的研究之中,现今对于小儿鞘膜积液,多数选取双孔法的腹腔镜对鞘状突进行结扎与缝合,其中单孔操作的腹腔镜治疗在当前还未被普及。腹腔镜对于鞘膜积液的临床患儿予以内操作,实际上主要于辅助该部位予以接线或是缝合[3]。而鞘膜积液并不会产生腹股沟斜疝所产生的腹膜褶皱等状况,所以有简单的缝线,不需要辅助就可予以腹腔镜的内操作,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过腹腔镜的镜头,对套线方式进行选择,将缝线提出,对腹膜外绕其内环实现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体现,在皮下进行体外结扎,将鞘状突的高位结扎有效形成。在临床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观察组接近,手术都需要经脐窝予以1个切口,能够达至手术没有外部创伤等临床特点,更加的美观[4]。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当,即:观察组手术时间(31.20±11.34)、术后的住院时间(9.31±2.33)、治疗的总费用(5122.31±125.33);对照组手术时间(28.53±8.64)、术后的住院时间(8.94±2.64)、治疗的总费用(5102.84±121.35);予以统计学分析,2组间明显差异不存在,且P均>0.05,在统计学红缺少分析的意义与价值,以上研究的成果和张柏,邵影,刘树立等[5]文献在报道的内容上相符、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之时,选取经脐单穿刺孔、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2种腹腔镜治疗,临床指标并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前者在手术中会产生更小的创伤,有更加便捷的操作方法,比较适合应用在小儿群体中。
参考文献:
[1] 宋晋秋,郝春生,叶辉等.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128-131.
[2] 伍植文,伍映红,黄菊香等.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4):46-47.
[3] 赵平.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在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55-56.
[4] 段光琦,张敏,管肖浩等.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5例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3):255-257.
[5] 张柏,邵影,刘树立等.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5):438-440.
论文作者:朱洪凯,郑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小儿论文; 腹腔镜论文; 积液论文; 侧壁论文; 手术论文; 腹膜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