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_绩效评价论文

基于VAR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上市公司论文,评价体系论文,农业论文,VAR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战略规划。企业经营绩效对企业做大做强影响关键,只有经营绩效良好的公司才有实力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市公司在企业集群中无疑是一个优质群体,截止2013年一季度,我国已有60家农业上市公司,农业企业的上市,使得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注入农业,有效缓解与克服农业生产的资本制约。纵观近年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看到在诸如隆平高科、北大荒等几家绩优公司的带动下,农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和整体实力有所增强。然而,农业上市公司在长期发展中出现的其整体上的盈利、成长、营运和偿债能力的偏低及相互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影响公司自身的长期发展。如何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做一个全面、深入的定量及定性研究,选取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搭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自从中国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就成为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涌现了大量的学术理论文章。早在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组织的达沃斯年会上,世界经济论坛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1980)就企业的经营绩效乃至企业的国际经营绩效进行了讨论,分别提出了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加拿大学者Moral(1986)通过分析经营绩效的各种影响因素,构造了行业经营绩效模型,指出了定量确定企业经营绩效的途径。Robert Buzzell和Bradley Gale(1987)通过对过去经验的研究,将公司的战略与绩效联系起来,确定并揭示影响盈利性和增长的诸多战略性因素(如投资密集度、产品/服务质量、R&D、劳动生产率、一体化等)以及相应的市场环境。Kaplan和Norton(1992)提出了基于全面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BSC),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有关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探索。谢峥(2005)从规模实力、收益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陈红喜等(2006)探讨了企业绿色经营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杨位流(2008)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中的部分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陈俊英等(2008)运用主成分分析从众多财务指标中提取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成长能力等各层面因子,采用因子分析对企业的各个层面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查奇芬(2009)从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S个方面选取12个财务指标对农业类公司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姜昭(2011)从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用于评价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指标体系。康娟(2011)运用AHP模型确定了绿色经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邱崇洋等(2012)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0家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综合经营绩效排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就国内外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现状来看,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侧重于用财务指标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忽视公司面临的风险状况。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中,很少或基本上没有考虑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信息。随着农业上市公司数量的日益增多,有必要将财务指标与风险信息结合起来,开发一种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2.大部分研究方法中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主观赋权,权重在评价之前就已经设定,因此权重的设定不仅缺乏科学性,易诱导被评价者粉饰绩效或片面追求权数高的指标。如层次分析法、主观权数法等。

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营绩效是决定上市公司经营成败和命运的所有因果关系中最值得关注的因素。要想比较科学地、客观地、系统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仅仅用一两个指标是无法作到的,为此必需构建一套系统的、精炼的指标体系才能真正达到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目的。

本文认为,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应从规模实力、运营效率和增长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并结合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信息。规模从绝对量上描述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一般来说,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经营绩效会越强。运营效率从相对量上描述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规模增大,运营效率所反映出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一定增强。规模实力与运营效率均描述农业上市公司的静态经营绩效,而增长能力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动态潜力,描述农业上市公司的动态经营绩效。本文以规模实力来直接考察农业上市公司的外部资源,以运营效率和增长能力来直接考察农业上市公司配置资源能力的强弱,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一)规模实力

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经营绩效的重要内容。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合适,将有助于上市公司整体效益的提高和上市公司价值的创造。为了衡量上市公司的规模实力,本文选取了股东权益、利润总额等两项测评指标。股东权益越高代表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实力越雄厚。利润总额高代表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实力越雄厚。

(二)运营效率

l.收益能力。收益性分析旨在于对农业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经营能够取得多大收益的能力所进行的分析。为了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收益能力,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两项测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用以衡量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该指标越高表示上市公司净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股东的最终收益越高。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每股收益越大表明上市公司越有能力发放股利,从而投资者得到回报越高。

2.偿债能力。农业上市公司举借债务有利于扩大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但同时也加大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为了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本文选取了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是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流动比率是个适度指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稍大于l比较合适。流动比率的值过大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比较多,农业上市公司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流动比率的值过低说明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变现能力,不能及时清偿短期负债,影响上市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的稳定性。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农业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是个适度指标。如果资产负债率的值过大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的大部分通过借债获得,其债权的保障程度就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度就高。如果资产负债率的值过小说明农业上市公司没有利用好负债这一融资工具,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后劲不足。

3.营运能力。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的衡量可以判断农业上市公司是否有效运用各项经济资源及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管理者驾驭上市公司能力的高低。为了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两项测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创造了多少主营业务收入的指标,体现农业上市公司对其总资产及其各项构成要素的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示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及偿债能力越好。

(三)增长指标

增长能力指标是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同的指标相比的纵向分。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增长能力的分析能够大致判断上市公司的变化趋势,农业上市公司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对农业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做出客观预测。为了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增长能力,本文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这两项测评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反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态势。净利润增长率指标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增长情况,反映了上市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趋势。一个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越高表示其获利能力越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好。

(四)VAR——风险信息指标

VAR是当前国际通用的衡量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风险信息指标。现有的财务风险指标是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立足点都是农业上市公司当期的财务指标,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潜在的有利或不利因素,以及一些宏观经济方面情况的变化,因为滞后效应还没有转化为实际效果并体现在公司财务指标上时,必然也无法反映到模型当中,从而使风险信息评价可能偏离客观现实。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政策的变化,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任何对农业上市公司未来状况的预测都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作用。但是,这些复杂的宏观经济因素和企业微观的特殊情况的影响几乎不可能直接通过预测模型来体现。而这些因素的评估更多地依赖于公司的内部业务信息,但对外部评价机构而言,根据现有的信息纰漏体系很难获得该方面的信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的变化综合反映了企业的上述因素,因此,在研究上述因素对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的影响时选取调整过的股票波动收益率替代了很难获取的内部决策信息,从而对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信息做出评估。因此本文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性的VaR值的计算,以实现对上市公司风险信息的测量。

三、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方法选取

本文选取多目标评价法,并根据绩效评价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给各因素指标赋予恰当的权重,从而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一)多目标评价法

多目标评价(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经济活动、技术开发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等各行各业的决策工作中。多目标评价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模型。

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是多而复杂的,在建立评价模型时首先得确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各因素,建立因素指标矩阵。得出因素矩阵后,通过模糊数学法(数据标准化和一致化处理)计算出因素评价值,算出每个因素的评价值进行数据分析评价。

(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熵权法

得出因素指标评价值后必须确定其指标权重,以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值,而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各因素重要性是不同的,因此各因素指标在评价模型中的权重不同,要得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每个因素在对经营绩效影响权重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权重按重要性来确定,但由于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很难做到公平、客观,同时,由于在评价之前未必能充分考虑到各指标的信息量,且权重在评价之前就已经设定,因此权重的设定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会诱导被评价者粉饰绩效或片面追求权数高的指标。因此,寻找一种客观科学的权重确定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为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我们采用熵权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

就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而言,如果某一指标对于不同的农业上市公司其差异程度小,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好坏的作用也小,而对应的信息熵较大;如果某一指标对于不同农业上市公司其差异程度较大,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好坏的作用也较大,而对应的信息熵较小;也就是说,指标差异程度的大小,反映该指标在整个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地位,而评价指标差异程度的大小又完全可以用“信息熵”反向度量。因此,完全可以根据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给各因素指标赋予恰当的权重,从而进行多目标的经营绩效评价。

因此,在多目标评价过程中利用熵来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得出评价值;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值最大者相对应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经营绩效最佳的公司。

本文设计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其中引入VAR这一风险信息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农业上市公司的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客观赋权法——熵权法来确定权重,克服了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的缺陷,从而形成了更为客观有效地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的体系。

本文只是初步尝试将VAR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结合起来构建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很多问题未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首先,VaR指标虽然是国际上最新的度量风险信息的定量方法,但本身不能非常全面的度量风险,该指标毕竟侧重于市场风险的度量。其次,本文仅仅就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探索,并未利用该方法进行有效的实证分析,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文为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  ;  ;  ;  ;  

基于VAR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