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创意法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新意,打破常规、敢于求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法。小学学生是刚摆脱那种处处依靠老师、唯师是从,走向独立的阶段,根据这个特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敢于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意教学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呼唤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起特殊的使命。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成功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树立现代化教学的新观念,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综合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情绪,时常鼓励和激励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给每一位学生自由展现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把学生自主实践作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天赋,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还要不断地探索改变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敢于怀疑教师,怀疑课本,敢于否定。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确立创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它对教师的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所以,确立一个好的创新性质的教学目标就十分重要了,那么如何做呢?
1.把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分解,找出内容的关键,并把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2.在已经找出的课文内容的关键处和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学方法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创新。
3.确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以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归纳整理,比如文章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或者是文章的环境描写以及对主旨的侧面烘托,在充分掌握好教学内容的关键后,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交换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贪玩、爱动、好奇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不同的情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去体会作者在艺术形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把课文中的“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内心体验,达到身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从而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探索欲、创造欲都得到充分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教学语文《琥珀》一文,这篇课文通过琥珀的形成过程反映了自然界的沧桑变化。一万年前,一只小苍蝇是怎样被蜘蛛捉到的?大滴大滴的松脂是怎样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面的?包着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怎样被淹没在泥沙下面?松脂球形成化石后又是怎样被渔民的儿子发现的?为了焕发想象力,教师可设计四幅投影片,一边带着问题一边演示相应的投影片,再加上教师言简意赅的解说,学生大胆想象,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借助电教手段和教师的点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家凭借推理和想像,再现了琥珀的历史演变过程。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这样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善于创设体验性学习的情境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 体验式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展前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更加精心的思考与设计, 并能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时调整, 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情感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所谓“触境生情”、“睹物思情” 就是这个意思。在欢乐气氛中, 人会欢欣、愉快。在悲哀环境中, 人则会悲哀、痛苦。在阅读教学中, 了解了情感的这一变化, 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作品所描写的社会和自然中, 仔细品味、咀嚼, 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创设的与教材内容相适宜的情境, 变“他境他情” 为“我境我情”。借助情境熏陶,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方式,更加充分直接地展开其教学活动,使小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如,我在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程《夜莺的歌声》这节课时,在学习这节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和图片。有的男学生喜欢武器,于是就特意收集了二战时的很多武器资料,下载了当时的许多坦克、飞机、大炮等资料;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了解军事知识,于是就收集了二战时许多著名战役的资料,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所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更多语文知识的兴趣。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育。
论文作者:陆樱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是一个论文; 充分发挥论文; 情境论文; 松脂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