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对智障学生实施有效安全教育研究
钟春华
(吉林德惠市特殊教育学校,吉林 德惠)
摘 要: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常常在认知、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行为等各方面落后于正常孩子,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差,对待自身安全、他人安全问题没有清晰概念,不能完全了解生命价值,没有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安全教育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安全事故防范及自救能力进行论述,希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懂得并学会认识、尊重、珍惜、热爱、护卫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和美好人生价值。
关键词: 多渠道;特殊学生;安全教育
对于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还有脑瘫和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认知、注意力、记忆力等各个方面落后于正常学生,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周围一些危险的物品和环境往往缺乏感知,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此笔者针对这些现状利用学科知识与活动内容,就有效安全教育的心得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多渠道安全教育的立足点
(一)利用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
在语文和数学课堂上利用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常识。
(二)通过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预防能力的培养
1.在学生的安全课上通过影片的观看,使学生对生命教育有感性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危险,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唤起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高校应当严格按照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其次,应明确高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合理化。最后,还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高校法律法规体系,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通过图片形式给学生讲解校园内的安全知识,如上下楼梯安全、过马路安全、用餐安全等,让学生了解到在自己身边时时处处都有安全知识存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引导学生从家庭安全、学校安全、社会安全三个方面,对危机能识辨、能防御、能排除、能救护、能宣传五个重点训练自己,在体验中掌握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应采取的救护措施。
通过演练来训练学生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预防及防范的能力;利用班级的文化宣传墙让学生认识各种安全标识,通过师生亲自动手贴标识,学生们知道了当发生某类危险时应该怎样求救,怎样把事情交代清楚提高自救能力;交通队工作人员在校园甬路上画上标准的人行横道及机动车行车路线,利用移动式交通灯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孩子们将理论结合实践亲身体验过马路如何看指示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智障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的陪护下自己可以安全过马路,这是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成功案例。
学科知识中的安全教育。如语文课《交通工具》、沟通与交往《游戏中的安全》等,如在安全游戏“红灯停、绿灯行”中,教育学生在游戏中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在语文课《认识交通工具》中,让学生收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通过有目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够认识掌握交通工具名称的同时掌握并遵守交通安全标志,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增强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及对自救、自护技能的掌握,形成对规则遵守的习惯,从行为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多渠道安全教育的实施促进特殊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
(一)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
2) 按键和扫描枪均可以工作为键盘模式,所以在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时需添加对键盘驱动的支持。具体步骤:make menuconfig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 Device Drivers / Input device support / keyboards。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能自救和自我保护
4.邀请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专家讲解让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了认识和理解,通过历历在目的灾难现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那么,方言到底如何来定义?在英国英语语言学习和研究中,较难找到一个能够区分方言和语言的定义。但笔者认为方言和语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不能以任何刻板的定义来描述和确定。
(三)养成安全的活动和生活习惯
5.校本课上的安全教育。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图片分解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安全知识,利用课本剧的形式不但激发了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都自愿加入到安全教育活动当中,从中学到安全自救与防范知识。
特殊学生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通过生活中真实案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各种安全教育,让他们对危险和安全有了初步感知和理解。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所获取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效果更为有效,内心所产生的震撼比教师的号召更为有力,亲身的感悟比被动接受更为持久,他们认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启蒙和张扬。
三、多渠道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注重活动形式多样性、趣味性
3.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宣传板、升旗仪式、防火防震演练等,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了解和认识,通过实际演练培养学生防范和自救的能力。
2.结合一些节日、纪念日和学校的活动日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而且这些进步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取得的。
所有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7.0软件,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3.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通过创设情境和扮演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色,来学习某些场合的自护自救能力。每次演习后,让队员分小组讨论总结大家的表现。在角色扮演中感知、感悟、感触、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自护自救能力培养达到基本教育目标
1.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与爱心。通过小小表演家活动,孩子们都充分参与其中,在表演当中他们学会了保护、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活动学会合作,能够相处融洽,培养了他们对他人的关爱之心。
2.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这些特殊孩子的家长对他们过于溺爱,生活能力极差,更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在活动中让他们体验并处理独立生活时的情景,让他们在活动中都有锻炼的机会,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加强了自理能力培养。
在对潜变量语码混杂态度(CMA)作用方面,标准化因子负荷大于0.4的观测变量有Attitude1(0.74)和Attitude2(0.55),代表使用者对自身语言能力和英汉文化的理解力提高和对英汉文化的融合促进的认可方面,总体体现使用者的积极态度倾向。而观测变量Attitude4(使用英汉混杂说明对汉语语言表达困惑)其标准化因子负荷(0.32)虽然小于0.4,但由于其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也需适当关注,说明语言使用者在表达时存在对该使用英语还是汉语纠结困扰的情形。
3.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活动当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当主角的机会,在表演中学生都很投入,他们在活动当中体验到了无助的滋味、体验吃苦的滋味、体验勇敢的滋味、体验失败的滋味、体验酸甜苦辣的滋味,让他们在体验中长大。
参考文献:
[1]陈惠萍.构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机制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2).
[2]马爱兵.从桑枣奇迹所想到的: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17(25).
·编辑 张佳琪
标签:多渠道论文; 特殊学生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吉林德惠市特殊教育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