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绪论
输液穿刺是儿科当中常用的治疗手段,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穿刺操作时,极易引发患儿的抵触心理[1],不仅给医护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也非成容易造成家属与医护人员的矛盾纠纷。因此,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患儿的疼痛感与不适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注意事项。
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正压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2],尤其在儿科当中,不仅可有效减少血管的损伤、减轻患儿痛苦,还可大大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普通的留置针容易发生回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等不良情况,极大的影响了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正压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留置针,与普通的静脉留置针相比,具有双重的正压保证和无针连接,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回血堵管等问题的发生,对小儿的临床疗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目的
分析正压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基线资料
姓名:王浩宇 性别:男 年龄:2岁7个月 病历号:19021507
一般资料:该患儿因小儿急性肺炎于2019年2月15日8:35至本院儿科进行就诊,患儿伴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入院体温测量为38.7℃,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为12.5×10^9/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为78%,经确定该患儿为细菌性感染。家属描述中,患儿出现症状距离就医约有4个小时的时间,期间神志较为清醒,无药物过敏史。
研究方法
在进行穿刺前,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进行连接以便排气,对需要进行穿刺的患儿进行局部消毒,采用75%浓度的酒精对穿刺点周围进行涂抹消毒,保证肝素帽处于旋转的状态,使用拇指与食指握住留置针的针柄,调整其与患儿静脉成15o-30o的角度,然后将针刺入患儿静脉,并在回血后继续进针2mm。一手固定好患儿留置针的外套管,一手抽出针芯,最后采用透明敷贴将留置针固定好,并且标明穿刺时间。当输液完成时,不能等到液体完全滴注完毕后再行拔针,否则可导致血液回流至套管针内,从而造成凝血堵管。在输液结束后进行封管,使用注射器脉冲式推注3ml的生理盐水,推注结束后,抽离注射器,并关闭单手夹进行正压封管。
在开展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保证以上过程均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所有医护人员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使用正压留置针前,需要对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与消毒,若穿刺点周围有毛发则需将毛发清理干净,避免细菌对正压留置针的影响,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患儿的静脉进行观察与评估,选择较为明显粗直的静脉进行穿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尽量不要选择较为偏僻的血管进行操作,因为若血管较小,对感染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容易引发静脉感染的情况发生,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尽量不要选择器手足部位进行穿刺,并做好固定工作,减少患儿的头部活动。同时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指导家长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避免患儿因哭闹而抓脱留置针。在患儿连续长期使用正压留置针后,每日使用75%浓度的酒精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对穿刺位置进行密切的观察,避免干燥、红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输液进行过程中,控制好输液速度,注意患儿采取留置针的肢体不宜长时间处于下垂的状态,时常对输液管理的通畅性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避免患儿出现痉挛而导致堵管等情况的发生。保证每次输液与上一次输液间隔需小于10h,并且注意不可以长时间连续输液,避免穿刺部位发生肿胀等情况,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封管方式。另外,可用棉絮垫在留置针的针柄下方,在输液完毕后,采用热敷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处理,避免静脉炎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评价
通过一个疗程的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患儿的情绪较为平稳,平均每次只需进行一次穿刺操作,并且无静脉针脱落的现象发生。输液完毕后,患儿未发生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率也较高,同时在此期间无家属投诉的情况发生。
讨论分析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忍受疼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均相对比较薄弱[3]。因此,在进行静脉滴注的操作时,患儿常常由于穿刺带来的疼痛感而产生恐惧以及抵触的情绪,甚至出现哭闹等不配合的举动,不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十分容易引起患儿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本次的报告中,对正压滞留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留置针是由不锈钢针芯、外套管以及塑料针座三部分组成的[4]。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先将针芯和外套管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进入血管后撤出针芯,最后只将单一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是一种操作较为简便的输液装置[5]。对患儿采取正压留置针措施,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不适感,降低了对患儿静脉的损害,而且有效防止了回血以及堵管等情况发生。配合良好的护理工作,大大减少了患儿哭闹抵触的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输液治疗的顺利性[6],从而促使药效得到充分的发挥。尽量保证患儿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提高其配合度与舒适感,并避免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其家长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与满意率。
结论
由此可见,将正压留置针运用到儿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疼痛感,从而减少其抵触心理,保证了输液用药的顺利性。并且显著减少了患儿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红英.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2016,31(B11):217-218.
[2]李伶俐,宿美玲,张美慧,刘倬希,董玉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应用方面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350-351.
[3]徐慧琳.安全管理路径在儿科PICC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327-328.
[4]李丽玲,胡晓静.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末端位置与非计划性拔管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675-678.
[5]李娜,殷海斌,袁明泽,张琳,田新.13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6):1037-1039.
[6]杜青爱,马春利.护理程序对儿科留置针患儿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90-192.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患儿论文; 正压论文; 静脉论文; 儿科论文; 发生论文; 情况论文; 操作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