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琦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浅谈肘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肘部损伤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及专科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肘部损伤的轻重来制定对应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肘部损伤;专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36-02
肘关节是仅有一个关节腔的关节,具有2种不同的功能,旋前、旋后运动发生在上尺桡关节;屈曲和伸直发生在肱桡和肱尺关节。肘关节有3个显而易见的标志,它们是尺骨的鹰嘴突、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1]。肘关节周围有肱动脉、肱静脉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通过,故骨折时易于受到损伤。常见的肘部损伤有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肘关节脱位等[2]。肘部损伤后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明显,皮下青紫瘀斑,肘关节呈畸形、活动受限,轻微活动肘部即有明显骨擦感,严重者可出现多处张力性水疱,如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肘部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在10~62岁,平均年龄37±1.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下青紫。
1.2 治疗及结果
肘部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疗法即手法整复外固定、骨牵引;手术疗法即切开复位或微创复位内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2.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热情、亲切、关心、体贴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利配合治疗。在治疗和检查时,安慰和鼓励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严密观察伤肢情况,包括肿胀程度,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搏动的强弱及患者感觉等,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以防止外固定过紧造成肢体内压力增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缺血性坏死[3]。
2.3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2.3.1抬高患肢 骨折后肢体肿胀,一般伤后3~7日达最高峰,此后逐渐消肿,这是伤后正常现象,但要注意肢体下垂不利于消肿,甚至加重肢体肿胀。当肢体肿胀较重时,患者最好平卧并将受伤肢体用枕头垫高,至少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肿胀。
2.3.2观察肢端血运 夹板捆扎过紧可使肢体肿胀加重而影响血液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发现腕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不能活动手指,用针刺手指时患者感觉明显迟钝或毫无感觉,手指颜色发紫或苍白,患肢温度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等现象出现,说明肢体有严重循环障碍,必须解开带子,放松夹板,否则肢体将有发生缺血性挛缩的危险[4]。
2.3.3随时调整布带,保持捆扎松紧适度 一般在复位后3~4日内,夹板内压力有上长趋势,应每日将布带稍加放松,保持在1cm左右的移动度。以后随着肿胀的消退,再每日稍加收紧布带,两周后肿胀消退,夹板内压力即趋向平稳。
2.3.4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纸垫加压处疼痛剧烈是局部缺血的症状,有可能发生局部皮肤受压坏死,应即刻检查局部,必要时放松布带,调整夹板位置。未发生上述现象者,在骨折复位早期亦应每日2~3次详细检查局部皮肤及夹板固定情况[5]。
2.3.5功能锻炼 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粘连、骨质疏松等现象发生,骨折一经复位固定后,即应开始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及肌肉的静止收缩运动。伤后1周内开始练习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及肩关节各种活动。4~5周后去除外固定,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
2.4 患肢护理
骨折内出血、外固定过紧、肢体肿胀严重都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促进肿胀消退、观察及防止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是护理四肢骨关节损伤病人的重要内容[6]。
2.4.1促进肿胀消退 以软枕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如膝关节损伤的病人应垫高足、膝部,使髋部处于低位,整个下肢从远端向近端逐渐降低,形成斜坡状。如肘关节损伤后将肘部抬高,使前臂高于肘部平面。损伤早期局部可行冷敷,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并可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以减轻肿胀。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或减轻肢体肿胀。对于严重的肢体肿胀,要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4.2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由于骨折后的固定包扎造成不能直接观察受伤部位血液循环状况,而肢体远端能间接反应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程度等情况。若肢端皮肤发绀或苍白、皮温降低、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不能活动,可考虑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治疗[7]。肢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及动脉搏动减弱,是患肢动脉损伤或受压受阻后的临床表现,但因动脉压力高,其症状往往迟于静脉受压后的临床表现,所以此项指标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若患肢剧烈疼痛或皮肤感觉减退、消失,且不能做自主活动,但肢体血液循环良好,可考虑为神经受压,须在受压部位开窗减压或更换石膏。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应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8]。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3.讨论
保持休息与活动时的体位要求,注意维持外固定位置,未经医生允许切勿私自松动去除外固定物,避免并发症及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情况发生。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具体办法可参照住院期间功能锻炼指导。患儿应由家长督促按锻炼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参考文献】
[1]黄迎春.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09-210.
[2]王兴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12(6):541-545.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4]杨轩,曾光,丁诤等.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2(05).
[5]陈杰,梁卫东,关鹏飞等.螺旋CT在肘部损伤三联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2014(16).
[6]陈志生.儿童肘部损伤664例分析[J].中国骨伤, 2000(04).
[7]毛宾尧.肘关节的不稳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09).
[8]胡凡刚,郑立广,李慎江等.小儿肘部损伤两种影像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22).
论文作者:刘子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肘部论文; 损伤论文; 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肘关节论文; 血液循环论文; 夹板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