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的语法变调_形容词论文

山东方言里的一种语法变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调论文,山东论文,方言论文,语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壹 语法变调的表现形式

1.1 山东莒县、日照、安丘、济阳、博山、长山等地方言(莒县方言是笔者母语,其他方言材料来自我们对曲阜师范大学2005级新闻系学生的调查),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在句中有时会发生变调。例如莒县(为便于排印,下文551调排成441):“我栽五棵树|我扫一间屋|他拿一盘|被子掉楼下去了”。变调之后意思不同,其中“栽”、“扫”、“拿”、“掉”分别是栽了、扫了、拿着、掉到的意思。此种现象可以称之为语法变调。下边以莒县、博山、济阳为例试做讨论(古人声在下述方言的归调不一致,暂不考察古入声来源的字)。

1.2 下边分别说明山东方言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语法变调在句中的分布以及形式和意义(具体形式看下文2.1表)。

与单音动词语法变调相关的句式:

①动+宾。其中莒县、博山“动”相当于“动+了/着/过/到”,济阳相当于“动+了”。下边的“放”是“放了”的意思:

。其中“动”相当于“动+在/到”。下边的“躺”是“躺在”的意思:

单音形容词的语法变调情况在莒县、博山、济阳话中基本一样。

单音名词语法变调相关句式:动+名+去了/来了;介+名+动。其中的“名”相当于“名+里”。例如下边的“水”、“院”是“水里”、“院里”的意思:

语法变调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布并不一致。有些地区发生语法变调,有些地区不发生语法变调。如上述所示,博山话语法变调的分布范围最广,涉及到动词、形容词、名词。名词语法变调所表意思也最为丰富,除了相当于“名词+里”,还相当于名词加“子”、“的”、“家”(地名里的“家”)等,如:我肚|这是小红|岳。莒县话次之,涉及到动词、形容词,而名词非常少。名词语法变调只限于宾语位置。济阳话最少,只涉及到单音动词、形容词,没有单音名词语法变调。动词只有在句末也有“了”的时候才会发生语法变调。博山和莒县语法变调现象较多,济阳相对较少。这可能是济阳县属于省会城市济南,受普通话影响较大的缘故。

贰 语法变调的成因及其规律

2.1 以上所说语法变调不符合连读变调规律,从其所表意思来看,它是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与后面的轻读音节(了、着、过、在、到、里等)融合产生的音变。这种语法变调形式完全可以换做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加“了”、“着”、“过”、“在”、“到”、“里”的形式。换言之,两种形式都可以使用。后一种形式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声调也发生变化,那是通常所说的连读变调的一种,即轻声前的变调,其调值不同于语法变调。而语法变调正是在此基础上合成的。声母韵母取其前字,声调合其两字而成。规律如下(→表示连读变调,>表示合成的语法变调):

陈宁(2006)认为山东博山方言发生“变韵”的音节表现形式是“拖长音节,同时变调”,韵母并未改变。而典型的变韵是前一词语的韵母发生改变,如贺巍(1989)、王森(1998)、辛永芬(2006)、赵清治(1998)分别描写了河南的获嘉、荥阳、浚县、长葛的这种变韵现象。此处韵母未变,说它是“拖长音节的变调”似乎更确切。同时,变调主要是直调(包括平调、升调和降调)变为曲折调,变为曲折调后给人感觉就是音节拖长了,所以说它是变调更合适一些。

2.2 语法变调实际上是语法化在语音上的表现形式之一。沈家煊(1994)介绍,西方语言学家曾提出过语法化单向循环性原则,一个成分虚化到极限后就跟实词融合在一起,自身变成了零形式。具体的循环模式如下:自由的词、粘附于词干的词缀、与词干融合的词缀(→自由的词)。江蓝生(2000)据此把与“著”虚化过程的相应语音形式的脱落程度描述如下:

山东方言“着、了、过、在、到、给、里”等词与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结合,在成为零形式之前,它们的声调会附着在前面的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上,使前面的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发生语法变调。

山东省各个方言点上,“着、了、过、在、到、给、里”等词语音脱落程度不一,由此可以看出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是怎样由轻声前的连读变调向语法变调发展的过程。比如济阳话中单音动词、形容词发生语法变调的范围小,有些词比如“着、过、到”在济阳话中还没有发生声韵母的脱落现象。莒县、安丘话中语法变调分布于单音动词和形容词中,名词很少,这说明“着、了、过、在、到、给、里”等词的声韵母基本脱落。而博山、长山话中“着、了、过、在、到、给、里”的声韵母在相关的句式中已不再存在,它们前面的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完全发生了语法变调。因此,山东方言语法变调在博山、长山话中分布最广,莒县、安丘次之,济阳话中语法变调虽然也出现在单音动词和形容词中,但是有限制。

山东方言语法变调现象,说明“着、了、过、在、到、给、里”等词与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结合时,语音会随着语法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脱落,最终以零形式的身份出现。同时与之结合的单音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声调也会发生由连读变调向语法变调①的变化。

注释:

①江蓝生(2000)介绍,于克仁(1992)也指出在山东平度方言中,处所补语前的介词经常被省略,处所补语直接在动词后面,不过这时动词说的较重、较长。另外,陈宁(2006)也谈到了“拖长音节,同时变调”等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本文称为语法变调。

标签:;  ;  ;  

山东方言的语法变调_形容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