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系统发明于 1972 年,为提高了临床诊断和肿瘤预后评价,由起初的X-CT发展至现今64排螺旋CT、双元螺旋CT、320排螺旋CT,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伴的质量问题(如额外医疗辐射,图像质量欠佳,提高疾病阳性诊断率,避免如CT产生伪影导致疾病的误诊、漏诊)也逐渐受到业内的重视。CT 设备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就是保证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高效率和安全型。 CT 设备应用质量参数主要包括剂量指数、图像性能参数和机械性能参数。CT 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关键词:医学装备、质量控制、CT
CT安全性
于机器本身是否带病作业,它包括X线的产生、准直器的校准、检查床的运行、CT值的准确,以及是否有伪影的产生和环境及仪器的清洁与消毒等,而所有这些均有不同的规定与要求,如需要每天检测1次的有:水模平均CT值的测试要求水的平均值正常波动范围不超过±3HU,空气的平均CT值不应超过±5HU。需要每月检测1次的有:高对比度分辨率的测试、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测试;检查床定位精确性测试偏差>3mm,应由维修人员调整。需要每年检测1次的有:CT值均匀性的测试要求所有部位测得的CT值平均差值不应大于5HU;床移动指数的测试中如果总长度的误差>1mm,应视为床移动指数有误差;床移动后冲复零的测试不能大于1mm;定位线指示灯的精确性正常误差范围不应大于2mm;散射线剂量越小越好,如果辐射剂量>25mR/次扫描,应确认准直器及球管管套有无问题;正常kVp的波动范围应<2kVp;定位线指示灯的精确性正常误差范围不应大于2mm,产生误差的原因:一是定位线指示灯的原因,二是球管的原因。
CT图像质控
CT质量控制是指对 CT 机的一些硬件如高压发生器、球管、检查床和扫描机架,数据收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和操作台等系统等进行检测。CT 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是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GB17589-2011)》,该规范建议进行十一项性能检测,亦可参照 Sasa 等 [9]的 CT 质量保证方法。 CT 质量控制应贯穿设备安装、验收、维护保养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图像质量的设备的一些参数也许并不理想,这说明设备隐含的问题并不是都能通过对图像质量的主观判断发现的,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及研究发展,重视周期性的状态检测。部分厂家CT提供了质量保证的运用程序和相应的检测体模,但多数都存在检测校正及校准项目不完全诸累缺点。医院因要求厂家能提供更大的技术透明度,更加系统全面地培训医院本身的设备工程师,使医院工程师能对CT进行周期性调整。
CT的保养及维护
CT 机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保养机械器件,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防止故障扩大和重大事故发生,延长 CT 机的使用寿命。要使 CT 机正常工作,首先要保证其必要的工作环境,即保持机房、操作间、计算机室的干净卫生,避免有害气体侵袭。尽量保持CT机的规定温度和湿度,避免周边震动等,应制定相应的 CT 保养制度。每周应对CT机的控制台,扫描机架,检查床,高压发生器和计算机柜等进行一次检查,每月应对 CT 机各部件进行清除灰尘,除去锈斑,紧固螺丝,调整钢丝绳平衡的处理,还有插紧控制台内和计算机柜内的集成电路板,补充或调整高压发生器和球管的冷却循环系统等处理,每年应对CT机作定期全面检修及校准,使CT机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其次,CT机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系统且规范化的操作技能,熟悉CT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病变的参数选择等等;因此每日CT开机后,应按要求进行球管预热训练和空气校准,避免冷球管突然加上高压后因快速升温而造成阳极靶面损伤,迅速降低了x 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总之 CT 机的保养应按天、周、月、年计划进行,并要做好保养工作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 CT 机的日常维护与维修也是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的重要环节。
CT 机的常见故障分析
由于 CT 是以计算机为核心,所以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熟悉和善于运用各个诊断程序,发挥计算机的自检功能,是CT维修工作中的关键。而电源、空调、仪器等 任意一个出现故障都能造成设备的损坏或停机。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举例(1)扫描过程中,图像重建失败,系统请求复位,SMI 复位时故障未排除,重新启动故障仍出现。根据出 现的故障现象对 SMI 进行 THE 测试发现 Smi057 号板 (APD 板)出现信息错误,信息为 Smi057:I date check MMx transfer failed. Smi057 板是一种复合板,母板是 APD 板,换上全新的 APD 板之后进行 THE 测试,提示 与前面相同的错误。怀疑是否 160 板也同时出现了信 息错误,同时更换了新的 APD 板与新的 160 板后,不再提示错误信息,故障消除,扫描重建程序恢复正常。 由于机器软件检测能指明大致的目标和方向,并能准 确反映出故障之所在,因此在维修时对应综合考虑各种有可能引起故障的因素。
举例(2)例如开机执行 Check up 时,信息窗口提示 Tube Aareing(球管打火)。根据窗口提示信息,问题应出在球管自身或高碳刷磨损这两方面或其中一方面。关机后打开架后盖,首先检查碳刷是否磨损,果然看到滑环上有些许脱落的碳粉,进行清理之后,重新开机,进行维修模式,执行打火测试,测试结果正常,机器恢复正常工作。
举例(3)机器运行大约 20 min 之后,控制面板的指示灯熄灭,系统请求 Reset,多次 Reset/Init 或重新开机,故障未解决。打开控制面板,发现 E540板Power error红灯亮,进入 Service 模式,查阅 Logbook,报错代码 ED0030 及其说明,检查各电缆连接状况,接触良好,分析该故障现象有可能是 E535 板或 E540 板损坏。测 量 E535 板后输入电压I30V,AC 正常,测量 E540 板各 输出端口,发现 Ua5、Ua6 端无输出。取下这两个端口的保险管,F10 测量,发现熔丝烧断。更换同一规格的保险管,测得 Ua5、Ua6 端口的输出分别是+5V 和- 15V,故障排除,机器恢复正常。
CT机的故障排除在维修中应根据故障的现象分析排除
分析故障: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时,应以设备的机械原理和电气原理为依据,对可能产生故障现象的每一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每一个可能造成故障的机械或电气原因。对于设备的故障分析,不仅要求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而且还应对出现故障的设备的性能、结构特点和电路特点有全面的了解积完整知识体系。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日常工作中积极学习,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快速排出故障需要设备维护人员经过长年累月学习和积累经验做出准确的故障分析。
进行检查:根据故障分析的结果,对每一个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对各个原因逐一排除,从中找出真正造成故障现象的原因,然后逐个击破。这种 方法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能准确有效地解决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故障的直接判断依赖于维修人员的经验,维修人员的经验可以使维修所用的时间缩短,提高维修的效率。 但是对于那些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故障现象,通过对可能原因的一一排除,在修复过程中不会出现因遗漏而导致的故障再次发生或重复发生。
排除故障:采用修理或更换配件的方法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维护维修的目的。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应考虑经济成本,对于能够修复的尽量不采用更换配件的及基础上尽力维修出现故障的设备,以降低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成本。
展望
CT设备定期的质量控制和维护对图像质量影响是关键性的,这需要厂家工程师、医学工程师和操作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在图像的质控过程中,我们应该熟练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注意调节相关参数;在设备的维护过程中,做到对关键元件进行定期保养和校准,对其他附件做到定期规范清洁,并做好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使CT设备发挥最佳性能, 进而提高其成像质量,保证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以上CT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技术,应当是一名优秀的应当使一名设备维护工程师具备的技能,包括准确分析故障,处理故障,熟练使用计算机维护操作台及机器。 这就要求医学工程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系统全面的维修、维护专业知识,还需要电子计算机方面专业知识,现今医院虽是新旧人才交替时期,但医院对于创新复合医学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强对新型创新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必须的趋势。
参考文献
李广义,郭执章,程起元,孙欣.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01-15(第59-62页)
吴发强.CT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设备维护信息化建设[J]2016-02-15(第233页)
李云,罗静,曾事伟,潘桂秀,余齐坤,王林.探讨CT技师应该掌握的设备保养和维护技术[J]科技视界2016-07-05(p54)
潘丽娟.CT设备的保养与维护[J]机械管理开发2007-02-15(p62-65)
论文作者:杨锦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故障论文; 设备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图像论文; 测试论文; 系统论文; 原因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