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_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性论文,课堂教学论文,评价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与表现、探究能力的发展轨迹给予必要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侧重点。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比较多的是在课堂上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反思、评价,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与鼓励,激励学生进步;课后更多地通过习题评价对该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对学生个体自我反思课堂上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是否得到有效发展、如何发展关注不够,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程度缺乏关注和沟通。

2002学年开始,根据新课程标准发展性评价的发展观等基本理念,笔者在原任教学校84中学,结合该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初三学生素质一般的特点及初三化学教学的实际,进行了构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初步尝试,历时两年,初步构建了一套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较好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由3个不同阶段的3个子评价构成,即课前初步诊断性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教学时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作用的差异,单独选用或交叉使用课前初步诊断性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里的4个子评价。

一、第一阶段——课前初步诊断性质性评价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生成者。开发并发展这一重要资源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我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看到自己的发展程度。教学活动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前探究课题或准备任务,让学生开展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并给以恰当的评价是必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为学生课中的及时反思提供明显的自我参照系,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一个学生能有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提升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

二是为教师预知、及时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体系、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并尽量缩小与课前设想的差距提供依据,即在传统意义的预习基础上,通过初步诊断性质性评价,总结“过去”,判断“现在”,更为未来发展提供相关信息,加强教师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案例1 “观察与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是学生首次学习如何对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比较和分析。观察能力是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在家观察并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回校后互相观看观察日记,初步反思自己和他人观察方法的异同点;课堂上汇报,教师告知观察的方法,小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重新观察并描述,与原有记录对比,反思自己观察能力的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地方有了提高,能否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否客观如实地表述观察结果。许多学生在课后体会中写道“没想到一支我们熟悉的小小的蜡烛竟然含有那么多的化学知识,观察的方法竟然有那么多的技能,化学真是太神奇了。”

由该案例可见,课前的初步评价为课中的及时反思提供了明显的自我参照系,学生更能看到自己的发展程度,促进化学学习的兴趣。

案例2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提前3天布置了课外研究性课题:以“探究蜡烛燃烧中参加化学变化的物质的质量是否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多”为题设计实验方案。第二天,有不少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反映,想不出来要解决哪些问题,希望能多给点提示,可见学生发现了自己经验的局限,这是好事。第三天检查,结果令人深思。初步诊断性质性评价如下:

(1)从预习结果来看,学生接触化学的学习不到3个月,能运用迁移之前学到的“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测定空气的含量”等原理以及用天平称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说明学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开始具备有初步的探索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和迁移能力,而且能力在发展,值得欣慰。

(2)结果也发现,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每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因人而易,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也不同,但也既有相似之处,表现在:

①接触化学不到3个月,实验次数不多,虽然对实验都有兴趣,但对首次运用天平称量的方面较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不是所有学生的已有知识都能恰当迁移,如天平的使用方法与需要收集、记录的数据的关系并不是特别清楚,可能与学生初二时有关定量实验次数少、天平用得少有关。

②需要的实验数据有1/3的学生未写,其他的除了方案①认为是2个数据:点燃前蜡烛的质量、点燃后剩余蜡烛的质量,其余方案基本上都是需要3个数据,也有个别需要4个或5个数据,而且要记录的数据各式各样。即使是有创意的方案⑦的设计者也认为需要记录3个数据:即燃烧装置总质量M[,1],燃烧装置与蜡烛、瓶内空气的总质量M[,2],燃烧装置与剩余蜡烛、集气瓶内气体的总质量M[,3],则反应物的总质量=M[,2]-M[,1]生成物的总质量=M[,3]-M[,1]。

学生不会把复杂的实验程序简约化,也说明其数据收集能力的局限和数学水平的一般,对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理解不够;

③学生设计的装置大约有7种,但都不完善,气体收集方法的局限实际上也反应了学生目前学习水平与实验能力的局限。

根据上述初步评价,教师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局限,明确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发展情况的基础,教学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地给予具体指导,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激发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重点突破“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实验数据的要求及实验的操作要求”三大难点,同时给每一个学生以恰当评价、自我监控;而学生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对比分析,自我反思其参与状态与达成状态,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并分析如何突破这些局限,能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后续学习中,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得到了升华。

二、第二阶段——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结果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发展提供相关信息。在课堂上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学生各项学习表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后对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课前初步诊断性质性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的总结、反思和延伸。

1.课后自我反思质性评价

该评价建立在某一节极具方法论典型意义的探究性课后,由教师事先准备好评价表,从该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思维方法与过程、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由学生个体单独填写,自我反思,努力发掘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因素,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明确自己发展的目标,让教师更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轨迹和学习状况,进一步反思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式。

案例3 “水的净化过滤”教学中,从生活用水如何净化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过滤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水、利用水,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根据学生表现记录形成性评价成绩。课后学生自我评价问题及统计数据如下:

表1 你是怎么知道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多项选择)

自我评价项目选择(%)

1.上网或阅读课外书籍查到的 70

2.阅读教材查到的50

3.自己想出1个或2个,其余受其他同学的启发40

4.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了解的 80

5.自己想出1个或2个,其余咨询父母或亲戚 5

6.一个也没有想出,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才知道 0

7.一个也没有想出,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也不0

知道依据是什么

表2 你在课前找到了几种可用于过滤的材料

种数0

1

2

3

4

5

6

7

选择(%) 0

69 20 11 0

0

0

0

表3 你是怎么知道实验室用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操作的(多项选择)

自我评价项目 选择(%)

1.看课外书或上网了解的 0

2.完全由自己想出来的0

3.受小组同学的启发 14

4.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才知道 80

5.没有想出,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也不知道设6

计的依据是什么

表4 本节课你应用了哪些技能(多项选择)

自我评价项目 选择(%)

1.观察对比

100

2.与人合作

100

3.交流讨论

100

4.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100

5.将过滤实验操作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100

6.对他人和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反思 100

表5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你有何感想(多项选择)

自我评价项目 选择(%)

1.与人合作的机会多

100

2.交流讨论的机会多

100

3.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难度,但很有趣 70

4.实验操作的机会多

100

5.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多,感到化学有用

100

6.对他人和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反思的机 100

会多 100

通过自我反思评价,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提高自主参与评价的意识;在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使教师了解、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程度。

案例4 在“盐”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差,只有1/10的学生思维能力为中等,其余为中等偏下,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记忆、注意、思维、想象、阅读、计算、拼写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障碍,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不够,知识理解速度较慢,能理解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只历经了3个比较简单的探究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动作,及时进行赞扬、肯定,通过学生的讨论,在对其他小组的评价中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目标,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气氛高涨。课后,发给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表如下:

(1)探究学习活动一:认识盐的组成

①活动过程:找出实验桌上的盐溶液(两次),读出标签上盐的名称,写出盐的化学式,总结盐溶液的颜色特点。

②反思:在第一次寻找过程中,你找对_________个,找错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找错或没有全部找出的原因_________。

a.对盐的概念不清楚;b.不知道哪些是阳离子、哪些是阴离子;c.不知道写化学式;d.其他_________。

(2)探究学习活动二:碳酸钠做面包的原理、怎样检验碳酸钠与酸反应放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①活动过程:举例说明盐的用途,分析面包小孔的来源,设计实验检验碳酸钠与酸反应放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实验。

②反思:你是如何将实验方案设计出来的?

a.完全由自己想出来的;b.自己想出第一个,第二个受其他同学的启发;c.一个也没有想出,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才知道;d.一个也没有想出,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也不知道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3)探究学习活动三:怎样检验建筑石材中含有碳酸盐

①活动过程:观察几种建筑石材样品,设计检验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

②反思:你是如何将实验方案设计出来的?

a.完全由自己想出来的;b.受小组同学的启发;c.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才知道;d.没有想出,经老师同学讨论分析也不知道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4)总结:

①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体会?

②本节课你应用了哪些技能?

a.与人合作;b.交流讨论;c.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d.实验操作;e.对他人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反思

③对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你有何感想?

a.与以往没什么不同;b.交流讨论的机会多;c.实验操作的机会多;d.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难度,但很有趣;f.与生活联系内容多,感到化学有用;e.对他人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反思的机会多;g.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课

检查评价表结果时发现,有1/5的学生潦草应付,另有近1/2的学生重新翻书或查阅笔记本才能完成。事后询问,是由于这些学生基础差,没有及时巩固。说明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气氛高涨,仍有部分学生没能完全理解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探究思维过程,但是通过填写该表,及时巩固,还是有所收获。

可见,该表确实能引起学生个体对本节课的思维发展状况及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情况的反思,对思维方法与过程进行总结;能尽量多地收集反映教师、学生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信息量大,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参考性与有效性;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较好地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具有激励、导向、诊断、反思、调控等发展性的功能。

笔者相信,如果每节课采用类似评价表进行反思,并及时统计,同时将每位学生的评价表收入其成长记录袋,既能丰富其多元多样成长评价材料,又能达到促进其学习能力、发展其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教师也能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起到激励、导向、诊断、反思、调控等发展性作用。但是由于该评价量表的设计、统计及结果的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节课采用类似评价表进行反思可能做不到,但是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选取一至两节课是可以做到的。

2.课后反思研究报告

在某一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探究能力发展有特别深刻体验的课后,或某一单元、某一学习阶段后,由学生自写,阐述其学习体会或感悟等反思报告或小论文,着重于阐述学习过程的心得体会、收获、经验教训等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展示探究思维过程。

例如,在学了“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后学生可以反思化学带给其初步的印象和以后学习的憧憬,学习“爱护水资源”时对广东太古可口可乐生产线及污水处理厂的调查报告,对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学习“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对附近五金店铁钉的种类及用途、防锈方法调查的报告,期中考试以后对化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对化学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等。

3.课后量化评价

为了把握某一教学活动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及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有必要利用某些评价指数对学习过程做一个概括的评估,即在质性评价的基础上,整合使用量化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量化评价的形式除了目前常用的某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试题,以卷面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能力应用情况外,还可以对某一阶段的探究能力发展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复评相结合“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报告的合理性、学生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全方位评价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下面是笔者使用的“初三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表”及具体说明:

表6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表

分值 AB

C D自评 他评 教师评价

项目 (权重1)

(权重0.8)(权重0.6) (权重0)

探究活动态度主动积极 较好有记录

无探究意识

(1分)

实验方案设计有特色、设计合理 较有特色、有一定有设计

无设计

(1分) 的合理性

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及时、真实较及时、认真一般 无记录

(1分)

发言和讨论 很积极较积极 一般 一次也没有

(1分)

合作精神好较好一般 不好

(1分)

实验操作技能规范 较规范 一般 不规范

(1分)

分析问题的思路、清晰、有条理 较清晰、较有条理一般 一点也没有分

表达交流技能 析、表达

(1分)

发现问题、提问的敏锐、善于发现问 能发现问题 一般 不能发现问题

能力(1分)题

学习反思、体会或独立思考、有特色、较认真、较有特色、 有没有

小结、自我评价 认真公正 有利学习

(1分)

交流与展示 主动交流展示 较主动 能交流不能

(1分)

总分等级

与上次实验相比有

什么收获或进步

教师评语(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注:总分等级:9~10分为A,优秀;8~9分为B,良好;6~8分为C,合格;6分以下为D,尚需努力)

使用说明:

(1)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因此评价指标涉及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的6环节10个方面;具体操作步骤应当在提出探究主题时告知学生,以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随时使用,达到指导探究过程思路、随时自我评价的作用。

(2)在评价过程中先由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可能有其相对片面性、不完善性,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但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同学或合作者的评价,通过互动评价、领悟、欣赏、反思自己或他人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逐渐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反思调控能力。

(3)教师的复评,既增进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的了解,又对学生自评或互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评价的能力,使教师、学生对评价结果真正认同,并以此为依据对原有状态进行改进,不断校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评价过程就是民主参与、协商合作、积极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

(4)评价结果的呈现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根据分数排列名次。通过评价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该评价表曾在全区公开课中对其他学校学生使用过,发现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个体在公开课中探究思维的全过程,因此该评价具有简单可操作的特点,当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可以用该评价作为某节探究课的课后反思评价的方式之一。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为了全面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其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便于平时特别是期末或学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学生重视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发展性综合评价提供帮助,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必要的。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程的总汇,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进步等发展性水平等多种信息,里面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1)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预习过程及反思、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试卷及试卷分析、学习方法和策略等。(2)学生作品及各类评价:日常作业、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探究过程记录及反思评价、社会调查照片或录像带,调查研究报告、小论文、化学漫画等学生作品及教师、家长及同伴对这些作品的评价,还包括前述各种学生自我评价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等。

成长记录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结果。为了使学生重视,教师应该在初三第一学期初公布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形式与要求,结合各阶段教学内容检查,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给与评价,逐步完善;其次,根据广州市教研室化学科的要求,将成长记录袋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做为平时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特别在毕业成绩中占有20%的比重。广州市教研室化学科制定的初三学生化学毕业成绩评价项目及标准见表7:

表7

化学毕业成绩评价项目

评价比值(%)

成长记录袋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 20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 20

毕业考试笔试成绩 60

总分 100分

三、第三阶段——整体性评价

整体性评价最终结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根据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进步给学生进行学期或学年的日常发展性综合评价,该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要重视科学态度、过程与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发展。

笔者初步拟定了“初三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发展综合评价表”,除了将考试成绩纳入评价体系,还纳入前述各项评价,对于类似课前诊断性评价等质性评价,主要从参与态度方面大体衡量;使用时要求学生个体、所在小组成员、教师、家长的通力合作。由于涉及到学生毕业考试和升高中选拔考试,因此哪些评价指标能比较整体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状况,是笔者仍然要继续思索的问题。

表8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发展综合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评分标准 学生自评 评价得分小组评议 教师评议 教师评语

1.平时笔试成绩 占10%

一、化学知识与2.期中笔试成绩 占20%

技能(60分) 3.期末笔试成绩 占30%

4.成长记录袋(5分) 优:5分

良:3分

及格:2分

没有袋:0分

5.课前诊断性评价(3分)

认真:3分

比较认真:2分

基本完成:1分

缺少次数较多:0分

二、学习化学的6.自我反思质性评价(3分)

过程与方法(317.研究报告、小论文等(3分)

分) 8.实验探究能力量化评价(9

平时量化评价均分

分) ×9%

9.个性特长发展(各类竞赛如 国家级:8分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广州市中省级:7分

学生“我与化学”活动等获奖) 市级:5分

(8分)

区级:3分

校级:2分

三、学习化学的10.学习化学的态度和兴趣 优:3分

情感、态度与价(3分) 良:2分

值观(9分) 及格:1分

不及格:0分

11.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和态

度(3分)

12.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的作

用和责任(3分)

总分 100分

学生小组家长

自评评议评语

评语评语

四、使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成效

两年的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逐步提高、持续进步发展的过程。

(1)该评价体系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对结果进行的评价、也要关注对获得这一评价结果的过程进行评价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2003年10月“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课后对学生化学学习认识的反思结果统计可略见一端。

表9 学习化学以来你的哪些能力有所提高(多项选择)

选择项目选择(%)

1.上网调查收集信息的能力、制作多媒体展示 100

文本的能力

2.与人合作的能力 100

3.表达交流讨论的能力 90

4.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100

5.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能力 100

6.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70

7.对他人和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反思的能力70

8.假设猜想能力40

9.归纳概括能力40

10.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0

表10 对化学学习有兴趣的原因(多项选择)

选择项目选择(%)

1.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的重

86

2.化学实验奇妙无穷,喜欢做实验 100

3.有些化学实验很神奇,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80

按规范操作,实验成功后,感到胆量增大了

4.对化学史感兴趣,希望能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 54

5.化学是会考科目,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

100

6.能提高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反思 80

7.能提高实验设计分析评价能力

40

8.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

95

表11 对任课教师的建议(学生自写,教师综合)

建议 选择(%)

1.课本上知识太少了,多介绍化学与社 60

会的联系的知识,多搞点类似于长洲岛

水污染情况调查、参观可口可乐公司的

2.多做些演示实验,特别是让学生多动 80

手实验,多进行实验设计与分析训练

3.化学不难,课本上有的内容少讲点,多15

讲点其他的有关内容扩展思维

4.平时觉得化学不难学,但一到考试却 70

考不出好成绩,要多给学生讲学习化学

方法的方法及考试的方法。

5.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特别是用实验验证 40

方案是否正确很有意思,但太难了,多讲

(2)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笔者原来任教的84中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素质一般,但是在全国初中“天原杯”化学实验能力与素质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成绩的获得不容易,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3)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两年来笔者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论文2篇,在广州市中学中青年化学教师素质技能比赛中获得综合素质笔试二等奖、教学论文二等奖、课堂教学二等奖及课件制作三等奖的好成绩,并且被广州市教育局聘为第13届中学特约教研员、被区教育局聘为中学化学教研会理事。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

标签:;  ;  ;  ;  ;  ;  ;  ;  ;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