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 潇

(长治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山西 长治 046000)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儒家文化是主流,儒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根基。传承儒家文化思想精华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儒家文化具有“修身”与“齐家”的功能,对于当今社会个人价值导向具有启示作用,也特别强调行动的重要意义。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对我国民族独特性与理论先进性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正确看待儒家文化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儒家文化在解决当代实际问题中彰显其生命力。

关键词 :儒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文化现代化

一、引言

中华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学术思想崇拜孔子学说的学派称为“儒家”[1]。儒家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成为东方思想的核心。核心价值观指的是特定时代国家、社会、个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应该将其融入于国民教育的全部过程,使之成为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二、儒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儒家文化是主流,因此儒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表达[2]。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

(一)儒家文化在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

“富强”,孔子的富民强国思想在他的学说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孔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爱民,爱民的首务是富民,富民是强国的基础,富民是治国之本,只有人民富足,国家才能富强,富民和富强是相辅相成的,富国是治国的根本,治国的关键在于富民。“民主”,儒家文化忠恕人格观中所包含的自主平等思想,使得中国近代思想家往往从孔孟思想中寻找依据、用语和理论框架,对西方近代思想进行中国化的解释,以利于中国人民理解和接受[3]。“文明”,《礼记·礼运》篇对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都做了描绘。“大同”是“天下为公”,“小康”是“天下为家”。“和谐”,“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以和为贵”,儒家文化坚持“协和万邦”的原则,实现世界的普遍和平,是建设好国家,强国、富国的重要条件。“和而不同”,在基本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尊重、包容差异,才能化解矛盾。

砂石及水泥等材料应在搅拌站搭设遮阳棚,避免在阳光下暴晒,混凝土搅拌用水应尽可能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以降低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及入模温度。

(二)儒家文化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

“自由”,儒家文化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致力于建设伙伴关系型的社会。“平等”,“恕”表现了孔孟不为身份地位所限,造福社会的使命感。儒家文化对每个个体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平等精神。“公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是儒家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推崇的理想治理效果是国泰安民。“法治”,“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出自《礼记》。意思是统治者制定“礼”,主要目的是维护道德规范,而制定刑法的意图,是使社会安定。荀子则主张“援法入礼”。

(三)儒家文化在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当前,应按照不同人群的认知特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被熟知并认同,其次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儒家文化重视行为养成能力的培养,重视“躬行”,主张凡事都要亲身实践。荀子言:“学至于行而后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止步于对于理论的学习和领悟,最终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知行合一”,儒家文化主张言行一致,达到学习与运用的有效结合,重在运用,具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通过生产与生活实践才能转化为行为,并非通过简单的理论学习就能获得的道理。

三、传承儒家文化思想精华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儒家文化“修身”与“齐家”的功能

调查显示:大众在思想层面认知度最高的是儒家文化中以孔子为代表的“仁爱”思想[5]。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对于民众的深远影响。而“修身”与“齐家”被中国城市居民认为是其主要的两大功能,可见,儒家文化首先是修身的文化。谢春涛教授曾指出:“老百姓不一定能够准确记忆和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观,但这并不要紧,关键在于后面的八个字内容能不能在人民群众中见成效。”[6]的确,对于群众而言,应该扎扎实实践行好公民层面的要求,不同群体做不同的要求。儒家文化注重内省反思,博采众长,提高自身修养,追求理想人格,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同时认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应该从家庭关系开始,“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当前应弘扬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加深对于传统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二)儒家文化对于当今社会个人价值导向的启示作用

图3给出Ⅰ类海风锋最典型的高空环流形势,以090716过程的500 hPa高空场为例。在Ⅰ类海风锋中,大尺度环流的天气形势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剧烈的天气过程。日出后,在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向大气感热输送较强的情况下,低层因内陆气团暖于海洋气团的热力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明显,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增大,从而引发低层由高气压的洋面吹向低气压沿岸的海风。并形成海风锋。图3还显示,在典型环流中,江苏沿海在副高北缘控制下,等温线稀疏,处于温度暖脊形势。因此抑制了强对流的出现与活跃。

(三)儒家文化特别强调行动的重要意义

“爱国”,儒家文化具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对个体和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的表征[4]。忧国忧民是全体关怀的博大情怀。“敬业”,“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在家要规矩恭敬,自我约束;工作时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待人接物要真实,不可华而不实。“诚信”,诚实才能取信于人,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仁、义、礼、智、信”,仁就是爱;义就是适宜;礼就是懂礼貌、讲文明;智就是有智慧,能够分清是非善恶;信就是讲诚信。“友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人心向善。

儒家文化十分肯定一个人在道德完善方面具备的自主性,认为人不断的致力于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的过程,也就是努力使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两者之间趋于“和谐”、“统一”。同时,儒家文化高度肯定道德修养的价值,“克己成人”追求人内心的自我超越,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拥有社会价值。《大学》中提出人生修养的“八目”,“修身”是根本,但这不是“独善其身”,是要通过“修身”达到政治理想。“天下为公”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增强对于社会和谐、国家命运的关心。当今社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滋生,利益至上、道德滑坡等问题存在,儒家文化中“理欲统一”思想,主张人们节制欲望,见利思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思想,倡导人讲诚信,儒家文化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资源对于当今社会个人价值的导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于儒家文化精髓的学习与理解, 有助于人们增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儒家文化现代化

(一)正确认识“普世价值”

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倡导人权等,儒家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并存,美国的一些学者肯定对“人权”观念可以起到改造作用的中国的“礼”。西方的普适价值和中国的儒家基本价值之间需要对话和包容。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行的今天,文化和价值多元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文化越来越重要。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在许多人在思考世界的去向,不可否认世界目前取得的进步是十分巨大的,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西方文明的思路还拿不出十分有效的办法,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理念、蕴含的智慧可以给予启迪,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1988年,各国诺贝尔得主在巴黎集会,一致认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9]。这是当代对于儒家文化重要人文价值的肯定,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家文化。

(二)正确看待儒家文化的人文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思潮出现的时间较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这种思潮十分强调个体的权利与自主地位。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美国曾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普世价值”进行推销,我国学术界逐步揭露了其错误的本质。“普世价值”从其表面上看仅仅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出现,但探究其实质与根源,却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指向性,旨在推行西方世界的价值追求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是西方反封建的过程中提出的思想武器,将之贯彻到国家政权和制度构建中,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其根本核心[8]。历史上,“普世价值”在对不同制度国家开展和平演变的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普世价值”宣称是全人类普遍适用的,事实上,在其宣扬过程中并没有保持应有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在价值观背后深深的隐藏着制度的烙印,在宣传自身价值理念的同时,“普世价值”把其他国家的制度、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都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认为那些凡是不符合“普世价值”内容的理念,都应该按照“普世价值”宣扬的观念来加以修正。加之“普世价值”有较坚实的后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强,使得一些人会认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应该追求“普世价值”,只有西方式的道路才是“人间正道”。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因素会同时加剧一些人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前途产生担忧和质疑。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适的、永恒的价值。批判“普世价值”,并不是指我们不认可、完全抗拒这些理念,而是指“普世价值”宣扬的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有其不一样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用单一的理念来企图强制整个世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辨析“普世价值”包含的理念,在确立自身价值追求的同时,体悟到价值观念的阶级、社会和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的提出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具有重要意义。

采集患者翻修术前(图3a)和术后骨盆正位(图3b)及术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3位影像科医生对比观察[6]。术后X线片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骨缺损被3D打印活性钛填充块完全修补,髋关节旋转中心解剖学精准重建。术后1周左右患者拄拐下地活动,1个月左右脱拐行走。

(三)儒家文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生命力

西方敌对势力日益重视把攻击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攻击社会主义最为廉价的手段。相比于“普世价值”,核心价值是一个民族的身份与表征,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我们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把经典转化为现代精神,就是建立两个坐标,时间的坐标和空间的坐标,把经典带到今天的生活去解读,同时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与其他文化比较、交流。历史上,儒家文化为统治者所采用,不可否认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等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西汉的儒学思想家,他们顺时而动、博采众长,使得儒家文化结构开放、内容丰富,这有效增强了儒家文化的生命力。当代儒家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革故鼎新,儒家文化的生命会凋谢。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是使儒家文化获得新生命的一种尝试,为儒家文化在当代生命智慧与创新做出回应,有利于化解当前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冲突与危机。儒家文化未来的命运与发展的课题,“和合学”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回应,从传统文化中开发适合现代需要,能够化解当代人的危机的资源。因此,应致力于赋予儒家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以时代的内涵,使儒家文化在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中彰显其生命力。

五、余论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倡导,早已经蕴涵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特色,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之灯;而在践行的道路中,随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人文价值的不断彰显,它将让世界看到一个富含人文价值理念的美好中国。

大型综合型公立医院要实现其管理目标,需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特别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3],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新型的公共治理框架下形成的政府、所有者代表与公立医院之间责、权、利关系的一组制度安排与制度模式。

参考文献 :

[1]庞雪松.关于中华文化的若干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57.

[2]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5.

[3]吴乃华.论孔孟以仁为本的核心价值观[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45.

[4]张立文.中华文化再辉煌的八个理由[J].人民论坛,2011,(7):43.

[5]于丹,刘一奔,张振宇.我国城市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调查[J].现代传播,2012,(9):7.

[6]《全面理解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谢春涛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4,(2):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唐斌.“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2):56.

[9]张立文.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J].人民论坛,2014,(3):47.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014(2019)03-0004-03

基金项目 :2016年度长治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QDS201604)

收稿日期 :2019—02—09

作者简介 :王潇(1981— ),女,吉林扶余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杨晓娟)

标签:;  ;  ;  ;  ;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