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我国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住宅的要求也日渐严格。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施工惯用的人工作业的方式己经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推进住宅施工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住宅设计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设计;发展现状
1装配式住宅发展背景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抬梁式木构建筑便是以斗拱为基础部件拼装而成,古罗马建筑中的柱式也是在石料工厂生产好后现场拼装。因此,装配式建筑是指:主要部品部件在工厂预先生产好,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而且环境污染小。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装配式住宅上。面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劳动力的日益匮乏,建筑业亟待转型升级,建筑产业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住宅是建筑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并且装配式建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取得一定成绩。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发展建筑产业化,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造建筑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装配建筑。随后,福建、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省市也下发了具体实施意见,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
2装配式住宅建设技术
2.1设计原理
住宅预制产业化结构是指外墙、楼梯、阳台、空调板等预制件在工厂生产后,再运至施工现场,与现浇梁结构相连接的制造。外墙板采用瓷砖、窗框、钢筋和混凝土共同铸造。整个装配结构可以是框架、剪力墙等形式。
2.2技术特点
(1)保证施工质量。结合实践分析,预制件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利用定型钢模板对钢筋采取绑扎浇筑混凝土,然后措施如蒸汽或水池进行维护,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铸件的制造质量,在精度相同的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由于预制件得当的制造方法,使得装配室有效地避免了墙体的开裂等质量问题。(2)有效节能。在能源方面,建设工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了大量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集体生产预制件的方式建造的装配式住宅就整个施工的能耗方面远远的低于传统建造方式,并且在外墙系统的导热性能方面比传统的墙更有效。
3目前装配式住宅存在的不足
(1)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施工企业所使用的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但企业并没有对参与到施工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导致其专业水平无法得到保证,影响施工的质量。(2)对建筑施工所需的材料没有形成强烈的保护意识。装配式住宅使用的构件大部分为工厂提前预制,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损坏,而工作人员在现场的搬运和使用时,也会因为野蛮施工使得构件变形、受损,从而影响建筑质量。(3)没有统一的验收标准,工程验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装配性住宅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验收标准;企业自行对项目进行验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国内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进程
现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50年代才逐步应用。但由于预制构件制作技术以及预制构件拼装技术的不够专业,导致建成的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较差,出现构件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抗震性能不好等问题,这也造成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近几十年发展较缓慢。面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劳动力的日益匮乏,近十年来,不断有建筑企业参与到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研发与生产中来,力求研发生产节能、高质量住宅建筑,例如:①黑龙江宇辉集团利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开发的“保利花园”,采用了预制墙体、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等建筑部件;②南京大地集团装配式框架外挂板体系,构件采用预制构件流水线生产,生产及施工效率高、成本低;③万科地产自2003年开始标准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研究,在深圳投资建设了“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中心”,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预制装配和精装修集成,倡导“两提一减(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对用工的依赖)、可复制、可推广”原则,追求均衡发展,不片面追求预制率指标,并将装配式内隔墙、免抹灰技术、定型模板、整体提升外爬架、穿插提效、市政先行等技术和管理工具与预制技术相结合,目前已将工业化技术体系从主体扩展至内装,进行土建内装一体化的尝试。这些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对于加快我国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5我国发展装配式住宅思考及建议
5.1市场推进、政府引导
虽然我国目前依靠市场推进建筑产业化,但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服务,方能促进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从多个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化进程来看,政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国建筑的产业化发展,政府可以从统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承建和物业管理上入手,指导相关政策和管理条例,来促进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投入。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利用批核设计的权利,制定一套审查制度,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实施激励政策,并且改革预制构件生产的税收制度。
5.2规范立法、示范带动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需要建设相应的产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并像日本政府一样,建立法治化的准入和淘汰机制。例如,扶持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激发市场主体推进装配式住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未来形成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以一些企业为龙头,形成构件生产、原材料供应、结构设计、施工建造、部品生产和住宅物业管理等企业参与的企业集群;进而利用互联网覆盖到全产业链。
5.3绿色环保、提质增效
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不能再走低品质、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要转变建筑生产方式,推进建筑业的绿色工业化,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性技术,做到速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和效益五个方面的统一,尤其是环境应遵循绿色建筑的标准,如加强高强度、自保温、阻燃、长寿命、可循环、健康的轻型建材开发,加快有关设计软件和绿色评估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强装配式住宅新型结构的研发。
5.4循序渐进、适应国情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基础虽薄但市场潜力大,再加上“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装配式住宅势必迎来发展的春天。回顾近50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照搬国外装配式建筑的经验,必须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建筑产业化”道路,进行合理定位、多方面多角度尝试,从试点到区域最后全面铺开。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住宅技术相比于传统建筑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城镇化建设和施工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应不断采取措施促进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以更好的推进住宅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王肖文.装配式住宅供应链整合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2]杨闯,刘香.我国装配式住宅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2016,47(04):301-304.
论文作者:徐子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建筑论文; 住宅论文; 技术论文; 我国论文; 预制件论文; 构件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