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学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现在,这场讨论正在向纵深发展。现就重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界定
长期以来,经济学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科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经济学。然而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再创新的过程。我们再也不能重复那种照搬照抄外国经济学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学者在批判过去照抄“苏联范式”做法的同时,却又倾向于模仿西方经济理论。马克思在批判德国经济学家时曾指出:“德国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衰落时期,也同在他的古典时期一样,始终只是学生、盲从者和模仿者,是外国大商行的小贩。”中国经济学者也曾经历过这个可怜时期,现在这个时期应该结束了。
提出重建“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我认为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表明经济学的阶级性。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阶级力量上,代表和维护特定的阶级利益,接受和反映特定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采用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价值判断。这一切自然会在他的经济理论中得到反映和表现,这就决定了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为各阶级共同接受的统一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意在表明中国将来要建立的经济学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世界上高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面大旗的国家主要是中国。至少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学”这个概念首先应该成为区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代名词。
第二层含义是表明经济学的阶段性。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它所涉及是历史性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完成这种研究之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通的规律。”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着重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发达阶段的市场经济关系,而对发展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研究,还是个空白,这一领域的开拓性研究非常重要,它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建“中国经济学”,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只能是重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因为,从经济学本身的发展逻辑来看,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的暴露程度和理论积累的深度,是经济学实现变革的三个基本的客观要素。中国经济理论落后于改革发展实践的现实,意味着经济学在中国将要实现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大变革。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尚未完全暴露,转轨时期的经济运行中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还交织在一起,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和机制很难在短时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自然在短期内难以完成。因此,“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
二、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我认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关系。对这种市场经济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对经济制度的研究,也包括对经济运行的研究。有人认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马克思研究经济制度,并未离开经济运行,例如,研究价格、供求、货币、工资、利润、地租的运动规律,研究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的周期性等。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也并非没有制度分析,例如,他们也研究所有制从私人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也研究市场竞争和垄断制度,也研究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所以,这两类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上是统一的。差别仅仅在于立场、观点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不同。
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首先要研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如何兼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中国经济学能否有效重建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逻辑一致性。其次要研究市场经济的成长规律和运行规律,探讨这一阶段的企业制度、市场规则和宏观调控体系,以及制度和发展的关系等等。
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面,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该包括生产力的问题。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当然应该包括生产力。但是不能把生产力游离于生产关系之外进行研究,也不是把两者并列起来进行研究,而是要以生产关系作为核心,研究利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怎样利用这种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如何重建“中国经济学”
重建“中国经济学”,目前应该如何着手去做?理论界有两种意见:一是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内揉进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二是主张以现行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第一种主张可能费力最小进展最快,但难以取得理论体系上的突破。因为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以计划经济为支柱,在大的思路上是与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相对立的,牵强附会地把二者撮合起来显然难以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构建起全新一致的理论体系,相反,由于逻辑的混乱有可能阻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第二种主张也难以成立,因为西方经济理论体系本身是建立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既定前提之上的。选择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经济理论的首要难点是在制度的前提方面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使西方经济学也难以完全同中国经济现实直接接轨。
有些学者还提出,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的比较与综合,来建立适合我国需要的经济理论体系。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这三大理论体系虽然都有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但每一个理论都有自己的基本范式,彼此之间有着本质差别和优劣之分。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来说,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还是其他西方经济理论,都不能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提并论,因而不可能将之混在一起去形成一个“大杂烩”式的理论体系。
重建中国经济学必须以基本范式最为科学、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基础和主体,并对西方经济学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兼收并蓄。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提炼才是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本源。因此,目前我们要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上,注意新的理论生长点的发掘,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的理论思路,只有在理论上经过相当积累,这才是重建中国的理论经济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