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论文_张月

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论文_张月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业的发展,公路工程随之增多。公路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注重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目前公路工程在建设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路基的地面沉降灾害就是其中之一,它会对公路的运营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公路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塌陷,危害到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本文对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进行了研究,对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展开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沉降病害;控制技术

引言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公路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交流和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水平。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公路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为交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促进交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路基沉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路质量,必须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出沉降的原因,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使路基的坚固性得到有效改善,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

1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防治的原则

在进行路基设计工作之前,施工单位要派遣专业的勘察队伍进行勘察工作。在勘察工作中取得的资料与数据都要移交给路基的设计部门,设计部门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运算,选择最合适施工地段的软基处理方法。通常状况下,桥头或者涵洞两端要打造复合式地基,如果地下存在溶洞或者孔洞,要向其内部取灌注硅及注浆进行填充,从而使地基的质量得到保证,降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状况发生。并且要对路基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管,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状况,在软基处理施工完工之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并且要保证监测监控的准确落实,从而保证能够及时发现路基的状况,在发现问题时马上进行应对处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2公路路基沉降发生的原因

2.1路基土层的应力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不同路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发生沉降的可能性不同,诱发原因也有所不同。当在软土上进行施工时,需要对路基进行压实,受外界荷载的影响,超过土层原有固结压力时,路基土层趋于正常的固结状态,此时会发生明显的路基土层应力变形。若土层固结压力不超过其自重应力时,即使没有外界荷载,路基仍会增加土层应用力,直至超过其自重应力,才会完成土层固结。当固结应力远远超过自重应力时,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在外在荷载的影响下,会小于土层固结力,此时土层变形力会大大缩减。

2.2材料问题

路基中所用压实材料的技术指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使用自身无法保持稳定的材料作为填料,如淤泥、冻土、含有有机质的土、含有草皮的土和含有垃圾与腐殖质的土,导致路基填筑完成后,产生局部或整段沉降变形;当采用不同填料进行施工时,未引起重视,仍按采用单一填料填筑进行施工控制,使路基碾压成型后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2.3填筑高度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路面沉降会受到填筑高度的影响,当路基发生侧向位移时,也会增加沉降的可能。当出现路基侧向位移后,路面土层的应力、抗剪性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基土会被大范围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路路基沉降的施工控制技术

3.1路堤施工技术

控制路基的沉降,首先需要控制路堤,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轻质路堤技术与加筋路堤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轻质路堤技术的时候,需要首先进行填土,通常使用的是EPS超轻质材料、粉炭灰等轻质特点的材料,与土体相比,这种材料的重量较轻,能够使路基承受的压力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路基沉降现象的发生。选择加筋路堤技术时,需要将水平向筋体装置在地基的土体中,土体与筋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摩擦现象,此时,筋体承受了大部分的拉力,土体承受的是剪应力与压力,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使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得到有效提高,控制地基沉降发生的概率。

3.2地基沉降控制

在发生地基沉降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进而控制沉降防止其继续加重。在具体操作时,需要结合断面数值进行针对性分析,结合离心式实验分析沉降与时间的关系。进而对沉降是否继续、设计是否达标进行判断与评价。在开始施工前,可选择进行适度的试桩试验,观测沉降变化、进行现场荷载试验,进而确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在验证测试的基础上,对沉降问题、地基加固方式进行评价。也可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利用重锤的自重夯实地基,使地基压缩性缩减,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此类方法不应使用在饱和率较高的粘土上,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试验不断测试设计结果,保证夯实的有效性。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时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的地基深度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土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夯实效果,要进行实时测试与观察,合理计算沉降量,结合变形模型判断路基沉降变化与标准之间的差距,确定其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从而确定继续夯实的次数,并判断加密夯点。在实际夯实加固时,需要根据路面类型、交通情况等合理科学的分析沉降问题,对堆载预压高度与时间进行合理推算,要以准确的堆载预压时间为稳定沉降的前提,根据堆载预压期判断推测路堤面沉降,进而关注夯实路面时地基的稳定性。

3.3控制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路基的沉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控制。在碾压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采取分层碾压的方式,提高碾压的强度,保证在各个路段都能有效防止路基沉降现象的发生。以路基施工的标准水位为参照,当地下水位高出这个数值的时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土体的长时间浸泡,防止土体的松散,将外界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使路基的承载力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深挖边沟、开挖盲沟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低下水位,,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水位,在沉降现象较严重的额情况下,必须在松软地段进行开挖,一般深度为80cm,只到发现硬质土体为止。之后进行填土施工,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对填土速度进行控制,增强填土的均匀性,提高土体的密实度。

3.4提升动态监测水平

通过沉降观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路基的施工质量,从而使整个公路的质量有所保证。沉降观测使随着施工工作同时进行的,为了使观测工作能够更容易进行,要在公路施工两侧附近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一些水准点,每个水准点的距离要控制在200m之内,尽可能的将观测的精准度提升到最高,使视距调整到最佳。并且,在每次层路基完成之后都要进行观测,每次观测的时间不超过3d,如果在检测时发现了特殊情况,就要每间隔2d对路基进行一次监测,或者一天一次。除此之外,在过程中使用的水准点可以当做完工后的观测点,来衡量路基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3.5密切留意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的施工

对于这些特殊的路基段落,建议采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进行换填,换填的深度应至少达到80cm,具体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完成换填后,及时使用压路机将其压实。在填、挖交界处,应进行加长处理,避免形成突变,保证荷载与应力实际分布的均匀性。同时,设置在路基两侧的边沟,其底部应与基底相接触,以免使路基底部被水浸泡,降低强度,产生沉降。

结语

随着新时期发展,为了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做好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分析十分关键,通过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高专业能力,进一步促使公路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春华,罗书俊.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2018(34):92-93,99.

[2]宋治成.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控制技术浅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7):216-217,220.

[3]康大伟.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控制技术[J].中国公路,2018(16):117

论文作者:张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论文_张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