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李艳芬,邓玉英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呼吸科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8月—10月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肺炎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治疗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5.71±0.87)天,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8.46±0.97)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33%(1例)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3.33%(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的80.00%(24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儿的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儿显著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体征;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300-02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群体的高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的发病率较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也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存在严重威胁[1]。但患儿年纪较小,无法主动配合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对于整个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具体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8月—10月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喘、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男童16例,女童14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3.8±1.2)岁。对照组男童15例,女童15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3.5±1.3)岁。经SPSS22.0软件分析,两组患儿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肺炎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肺炎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在护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应用,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与其进行沟通,给予抚、怜爱的目光和拥抱、握手等,同时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对策,如使用玩具、讲笑话、讲故事、游戏、看动画片、鼓励等方式,营造轻松的氛围,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戒备心理,增加其安全感,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和护理配合度。(2)病情护理。加强对患儿的病情护理,避免患儿接触过敏源,对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与严密监测,特别是对患儿呼吸、心率、精神状况等指标的变化要格外重视,预防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同时避免患儿出现肺不张、支气管扩张、脓气胸、肺气肿等并发症[3]。(3)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状况合理制定饮食方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而且易消化饮食为主,积极补充营养物质,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以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多饮水,可食用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水果。(4)用药护理。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及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当患儿服药配合较好时,及时给予奖励或鼓励,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口服用药时要给予护理干预避免发生呛咳或呕吐。(5)健康指导。由责任护士下病房为患儿家长详细讲解小儿肺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获得患儿家长的同意与配合,使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告知家长日常的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例如如何及时缓解患儿的咳嗽、憋喘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此类疾病,如何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治疗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数据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4~8天,平均住院时间(5.71±0.87)天,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6~12天,平均住院时间(8.46±0.97)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6,P=0.0215<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护理期间,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患儿出现4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群体的高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的控制能力与主诉能力较差,打针及输液等治疗的疼痛感、吃药及陌生环境的不适感等,都会使患儿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哭闹、抵触等不良反应,导致患儿咳嗽等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也不利于输液、给药等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保障治疗效果[4]。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以及疾病情况,通过心理、环境、饮食、病情、用药等诸多方面,为患者制定一对一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加速患者的恢复。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肺炎患儿优质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儿的特点,从心理护理、病情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给予护理干预。针对肺炎患儿给予心理干预是因为肺炎患儿年纪较小,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且由于生病身体不舒服、打针吃药的痛苦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可能会引起哭闹、不配合甚至是加重憋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给予患儿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儿的抵触心理有效缓解,提高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肺炎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病情护理时要避免患儿接触过敏源,同时观察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出现不良生命体征时,需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等相关处理干预,降低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给予肺炎患儿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能够充分保障患儿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患儿自身抵抗力,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用药护理是保障患儿合理有效用药的关键,合理用药才能让患儿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对家长给予健康指导,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家长的配合度,让家长在积极情绪下协助患儿的治疗过程,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儿的治疗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的80.00%(24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说明,给予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治疗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更安全,治疗时间短,有利于节约经济开支,同时患儿家长满意度高,能够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对于主控能力和主诉能力均较差的肺炎患儿,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肺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时间更短,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资荣.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85+187.

[2]丁萍.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5(24):154.

[3]曹占峰,张艳玲.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2-213.

[4]罗进.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9):124-125.

论文作者:李艳芬,邓玉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李艳芬,邓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