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意见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教学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9月29日)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根据两年来“两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1)“两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高校“两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两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阐明了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为我们深入进行“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2)“两课”教学需要深化改革。在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环境里,怎样帮助青年学生认清人类历史的走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使他们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两课”教学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来,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当前在思想认识、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科建设、政策保障,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继续抓好“两课”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紧迫的。

(3)“两课”教学改革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要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出科学的分析,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着力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

(4)“两课”教学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十四大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课”教学及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为教学纲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编成教材,进入课堂,用以教育武装青年学生,为他们今后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奠定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5)进一步明确“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人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两课”教学及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标深入进行,其主要内容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近现代历史教育、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和弘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精神;进行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适时地和经常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进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6)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两课”课程体系。目前,四年制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仍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中国革命历史课程;思想品德教育仍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法律基础课程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文科类专业还应开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有条件的理工农医院校和专业可列入选修课。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财经政法、民族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与本专业基础课程统筹考虑,作必要的调整。

二年制和三年制大专,应分别各开设二至三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

与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教学计划相适应,“两课”的教学时数要作适当调整。四年制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文科类不少于250学时,理工农医类不少于200学时;三年制大专文理科均不少于150学时,二年制不少于100学时。四年制本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数为教学计划内不少于85学时;专科不少于68学时;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合理确定上述各门课程的学分,切实保证规定的学时。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不占教学计划内学时,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采取专题或讲座形式,集中或分散安排教学,平均每周不少于1学时,并要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可参照执行。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应有更高的要求,要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并用以指导科学研究。要继续开好原定的课程并保证相应的学时。

在开设好“两课”必修课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特点和师资条件,逐步开设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使之与“两课”教学相互配合,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

国家教委和有条件的省、区、市高教主管部门,要选定并直接指导少数基础较好的学校按照“两课”改革的基本精神,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改革,并及时总结、吸纳试点工作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教师意见,认真总结十年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争取1997年形成全国高校“两课”新的教学方案,把“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7)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努力丰富教学环节,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重要原著,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辨是非,寻求问题的答案,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配合教学组织必要的参观、考察和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实际中接受教育。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课外教学,支持和指导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开展课外理论学习。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有关部门要组织制作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电视教学片。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的表现。

(8)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两课”改革和建设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依靠和基本保证,在于培养和建设一支坚信马克思主义,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思想理论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国家教委和省、区、市教育部门,要制定“两课”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实行师资的规范要求。要拓宽培养师资的渠道,注意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和政工干部,经过培训,充实“两课”教师队伍。要建立相应的培训体制,采取脱产进修、在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抓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两课”教学部门负责人的培养。要加强有关“两课”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出色的“两课”教师、德育专家和理论家,特别要注意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政治和业务素质好、身体健康的老教师如确实工作需要,可通过放宽退休年龄限制或返聘等方式,继续发挥他们在课程建设和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的作用。要根据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骨干队伍长远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考察、讲学、研修。思想品德课还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通过岗前培训、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逐步形成一套规范的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增强“两课”教师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两课”教师编制,应考虑“两课”教学工作的特点,给予充分的保证。在校内课时酬金分配等问题上,要保证“两课”教师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校内其他任课教师的平均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使“两课”的教师职务评聘有利于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做到教书育人。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对一九六六年以前毕业的教师的外语要求可适当放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应考虑到“两课”的特点设立相应的学科评议组,应注意吸收符合条件的“两课”教师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在确定“两课”教师职务岗位设置时,应与校内师资,任务等情况类似的其他专业(学科)教研室(部)相当。

(9)进一步推动“两课”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把“两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要把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对“两课”有关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参加社会调查所需的经费要单设项目,列入预算,足额拨付,逐步增加。

(10)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党政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领导。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两课”教学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有关加强和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有关意见,认真落实关于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必要学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要在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定期研究“两课”教学工作,大力推动和指导教学改革,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切实解决“两课”教学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提倡和鼓励高校党政领导兼教一门思想理论教育课。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逐步建立由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或高校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参加的“两课”教学指导工作制度。要把“两课”教学的状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条件,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211工程”评估的标准之一。

标签:;  ;  ;  ;  ;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