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三门峡_黄河论文

挑战三门峡_黄河论文

挑战三门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至今日,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历了40个春秋,走过了光辉而又曲折的道路,发挥了防洪、防凌、灌溉、发电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写下辉煌的篇章,而且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利水电宝库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然而,三门峡近年来却受到了来自天上地下的袭扰:老天干旱了,黄河来水少了,电力生产受到了冲击;在下游断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本身就有限的库容还得保障向下游供水,以解下游干旱、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用水之急。同时,在它的上游正在兴建年引水量十几亿立方米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在它的下游又即将建成被誉为“一库定天下”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三门峡,你还能再度辉煌吗?

新中国大坝建设的“摇篮”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规划的第一期重点工程,也是治理黄河的一次重大实践。1960年建成后,采用“蓄水拦沙”的方式运用,库区出现严重淤积,潼关河床抬高4.5米,严重影响到陕西关中平原、 西安市和水库自身的安全。因此,从1962年汛期开始,水库运用方式改为“滞洪排沙”,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泥沙淤积问题,一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当时,有人主张废库炸坝,让黄河顺其自然;也有人主张维持现状。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并召开了治黄会议,制定了二期改建方案,1964年后,先后两次对三门峡水库进行改建,并实行独特的“蓄清排浑”运用方式,使整个库区泥沙年内进出平衡,使潼关河床高程下降,库容恢复到60亿立方米左右,从而使水库发挥出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截至1991年,效益估算达到了250亿元,相当于整个工程投资的25倍。到1997 年底,累计发电227亿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亿元。

值得特书一笔的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水电宝库理论。

其独特的“蓄清排浑”运用方式,被我国许多水库所借鉴,现在兴建中的举世瞩目的跨世纪水利枢纽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就借鉴了三门峡枢纽创造的这一运用方式。

在二期改建中,三门峡水库建设者研制的在不影响水库正常运用的条件下,进行40米深水以下底孔作业而围堰不漏水的“特种深水钢拱围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枢纽创下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汛期浑水发电试验成果,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门峡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后来又成为全国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骨干。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说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三门峡工程可以说是新中国大坝建设的摇篮。

面临危机的今天

三门峡枢纽工程坐落在黄河之上,为治理黄河而建,也无处不受黄河的制约。经过几代治黄儿女的不懈探索,终于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走上了一条水利水电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电力生产规模也从25万千瓦提高到40万千瓦,跨入了国家大型电站行列。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黄河上游来水逐渐减少,黄河下游断流频频出现。

这样一来,作为黄河下游最后一道屏障、承上启下的三门峡大坝,就要承受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入库流量少了,发电等效益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下游断流比往常更急需供水。自1991年始,黄河每年都要断流,并呈增长之势。1995年、1996年断流超过百日,1997年长达226天。进入1998年,黄河又有几次断流。有专家预言:今后黄河年年要断流,有可能成为一条季节性河流。断流的结果是,该流域农田大片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工业因缺水而停产减产,城市居民用水限量,经济损失将超过上百亿元。人们强烈呼吁:救救黄河吧!

黄河断流愈演愈烈,三门峡入库水量自然随之减少。水量减少了,直接对三门峡的电力生产造成冲击。1997年,三门峡水库来水量为 150.44亿立方米,较多年来水量平均值减少46.7%;发电8.18亿度, 较上一年减少三亿多千瓦时,直接损失发电收入5000多万元。

在入库水量大为减少的情况下,三门峡水库还不得不兼顾社会效益。去年遵照黄河防总指令,水库非汛期往下游进行四次补水,补水总量为1.2385亿立方米,补水造成发电损失0.1117亿千瓦时。

黄河来水量减少,对三门峡水库运用的另一个冲击是冲沙能力降低,使库区泥沙冲淤平衡难以保持,从而近年内每年库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淤积。1997年,汛期出库沙量只有4.119亿吨, 年度内潼关至三门峡库区淤积泥沙1.6894亿吨,从而导致制约三门峡水库运用的潼关高程升高。因此,控制潼关高程成了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三门峡枢纽局大力组织实施人工清淤降低潼关高程,在有淤积的宽、散、乱河段,通过高压水射流和扰淤作用,扬起河床泥沙,延缓泥沙沉落时间,利用水浇将泥沙向下游河段输送。两年来的清淤实践,基本上理顺了河势,控制了潼关高程。

三门峡水电站原设计安装机组八台,改建后只安装了单机容量为五万千瓦的机组五台。在90年代以前,电站因装机不足每年仅非汛期弃水即达40亿立方米,如果发电可以产生相当于三亿多千瓦时的效益。为此,国家批准三门峡水电站扩装两台单机容量为7.5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经广大扩机职工的六年奋战,完成总投资2.3亿元, 六号机组于1994年4月22日扩装成功,七号机组也于1997年3月底并网发电。装机是成功了,但黄河的来水却少了,因而使投资巨大的两台机组长期处于“吃不饱”状态,不能发挥应有效益。

还能再度辉煌吗?

近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不仅受到干旱的冲击,而且在黄河上又受到“上拦下截”。于1993年在三门峡上游上马兴建的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和于1990年在三门峡下游建设的小浪底工程都将于世纪之交建成运用。万家寨引黄工程每天将要从黄河引走十几亿立方米的水,同时还将截流每年流向三门峡的十几亿立方米的桃花汛。

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说,小浪底建成后,三门峡的防洪、防凌、蓄水等主要作用被小浪底水库取而代之,因此三门峡要降低水位运用!这样下去,三门峡水电站就将成为“河道式”发电,三门峡这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就会从此黯淡失色。

能有良策使三门峡这颗明珠再度发出光芒吗?有的。一是呼吁全河上下从保护水资源上切实采取措施,以增加入库水量。大家知道,黄河缺水是相对缺水。黄河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目前全河的年引水量也只有300亿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注意节约用水,水资源供求矛盾是可以缓解的。现在,一方面是下游缺水,另一方面,上中游部分地区大水漫灌现象仍很严重。为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整体效益,减少下游断流,加强全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已势在必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快中游骨干工程建设,提高调蓄水沙的能力;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对引黄河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和配套建设的投入,建立节水型灌溉农业;尽快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黄河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

二是借国家挖泥整治大江大河的东风,对潼关——三门峡河床挖泥疏浚,保持相应的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和有效库容。

三是实现与小浪底的优化调度。黄委会副主任李国英说:“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的河流,治黄工作绝不能靠小浪底‘一库定天下’,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门峡水库截流后,很多人认为,有了大库容的三门峡水库,黄河水变清指日可待,黄河防洪工作也可以一劳永逸了。可实际结果呢?截至目前,每到汛期,两岸人民依照提心吊胆。据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虽然有了小浪底,我们不但要保持三门峡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要进一步管理好三门峡工程,以便双管齐下,共治黄河。

目前,黄河的水文情况仍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小浪底建成后,会有许多新问题出现,譬如:小浪底水库拦洪后,泥沙沉淀于库中,排水、排沙量控制在什么范围才能保证河道淤积程度最低?就工程本身来说,怎样保证进水口不淤堵?如何减轻泥沙对建筑物、水轮机的磨损?等等。虽然小浪底的很多设计、施工经验借鉴于三门峡,但小浪底所处的河断和位置等方面都不同于三门峡,在运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三门峡综合效益应继续发挥,三门峡与小浪底要做到优化调度、互为补充。

三门峡枢纽局作为企业,多年来,仅仅依靠不大的发电效益支撑着枢纽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等社会效益的发挥,企业没有一分钱的回报和补偿,导致企业负担沉重。这种情况下,该局不得不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方面利用有限的黄河水,进行优化调度,大修更改机组,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大力向汛期浑水发电要效益;另一方面是深化改革、多种经营。近几年来,三门峡枢纽局以水电为依托,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展铁合金、铝业冶炼项目,先后建成了4×1800KVA的硅铁冶炼炉及年产1.3万吨的电解铝厂;并兴建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三星级涉外旅游宾馆。1997年,全局实现电力销售收入1.2亿元, 多种经营则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三门峡,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像一首悠远的歌,连同这里的名胜古迹令人感慨万千。

三门峡工程,你是一座社会主义的丰碑,人们期待着您以更加辉煌的业绩和更加雄健的步伐跨入21世纪!

标签:;  ;  ;  ;  ;  

挑战三门峡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