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当前,在公路与桥梁的建设不断发展过程中,公路与桥梁在连接处施工越来越普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处理作为整个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重点环节,它的处理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对整体施工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建设受到相关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设计、施工控制以及质量验收等问题,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分析
引言
桥梁与公路的连接不好极易出现车速稍快就有桥头跳车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公路地基的沉降系数和桥梁的沉降系数不一样造成的,通过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不断研究,发现了解决桥头跳车更好的处理办法。为了对“跳车”现象进行更好地研究,就需要对“跳车”现象更好地分析与理解,并且从设计源头找出更好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理念。
1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分析
根据我国路面与桥梁的设计标准显示,当公路沉降和桥梁沉降的偏差超过1.5cm时,就会出现桥头跳车现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沉降之间的关系,防止在设计年限内出现桥头跳车的情况出现。在公路沉降原则中显示,高速和一级公路的路基和桥台之间的高度差在10mm以内,其余的一般公路则控制在30mm的高度差以内,然而在正常的施工中,没有可行性标准对桥梁的沉降情况进行规范,也没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描述,这就造成在施工当中非常麻烦,只能通过对公路的加固以减少沉降高度差。同时在公路和桥梁的正常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承担着不同负载,同时不同的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振荡频率也不同,就会对公路和桥梁产生不同的损害,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同一平面内的施工水平还有可能不同,造成平面内的沉降幅度不同,所以在施工时要对公路与桥梁材料进行取样分析,并对桥台的支撑部分进行分析,在相对薄弱的部分进行再次强化加固,避免在连接处出现沉降不均匀从而导致某些部位沉降落差过大。在公路和桥梁的连接处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缝隙,雨水会通过缝隙自然渗透进入到连接处,软化或者腐蚀填充物,降低了填充物的负载强度,就会造成沉降的加剧,增加桥台与公路的差额,出现“跳车”现象。所以要加强施工时对于缝隙处、排水处的施工要求,增加排水的通畅性可以避免出现雨水下渗的现象,保证填充物的强度。现阶段逐渐开始采用搭板设计,让软性路面发生的大规模沉降渐渐过度至刚性桥面上,可以减少“跳车”现象的发生,这种方法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车辆通过搭板时发生二次弹跳,在搭板的尾端应放置一段3~5cm的浅埋变厚式埋板,同时可以改变设计方案将变厚埋板置于混凝土路面中对路面板进行替换。当然文中只是提到了几种主要的设计理念,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还有很多种情况会造成“跳车”现象的发生,所以在施工当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要点
2.1优化排水设计
排水不畅是导致公路与桥梁连接处产生沉降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严重影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质量的关键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设计人员应不断优化公路与桥梁连接处中的排水设计这一部分内容,重视这一方面的设计,并在设计前对路堤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并根据勘察结果来设计排水系统,尽可能减少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填土流失情况,从而有效减少路基沉降问题对行车造成的影响。
2.2增加搭板设计
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在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设置搭板可以有效减少这一路段的跳车现象。在柔性路堤产生较大沉降且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不断向刚性桥台过度时可以将搭板设置在这一路段,有效减少跳车现象。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桥台大半位置,而为了有效避免二次跳车现象,应将变厚式埋板浅埋在搭板尾端,通常情况下变厚式埋板的长度为3~5m,而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样可以将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路面改为变厚式埋板。
2.3台背回填设计
台背回填设计也是有效解决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出现跳车现象的有效措施。设计人员首先应对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尽可能选用具有高强度、较强透水性、压缩性较小的填料,如岩渣、砂砾等,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客观因素对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影响,结合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选用性能最佳的填料,以保证公路与桥梁连接处不会出现跳车现象。
3路桥连接处的科学施工
3.1科学地处理桥台后地基
控制桥台后地基的沉降变形关键在于控制地基的沉降,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土质地基分别进行不同的科学处理。例如,在实际中,对于软土及松软路基地段,应采用水泥搅拌桩、粉喷桩这类半刚性复合地基。对于深度较深、基本打透软弱层且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通过使用半刚性桩,可以有效地增大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沉降速率以及工后沉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运用塑料排水板来处理软土地基,这种方法的处理时间较长,还需要进行堆载预压,但是也能有效地处理地基的沉降,处理费用相对较低。
3.2对桥涵构造物进行合理设置
对于桥梁而言其涵洞的构造是否合理是极为重要的,在对桥涵构造物进行设计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台背填方路基的基本地质情况,以及填方的高度问题和路堤的长度以及路堤沉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桥涵位置的选择应当更加合理,其跨径需要根据水面的宽度来决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大河面小跨径的情况。
3.3科学地解决路桥连接处的排水问题
路桥过渡段的排水处理,是路桥连接处施工的核心工作。科学而又合理的排水方法,可有效地降低“跳车”现象的发生频次,同时极大地提高路面结构层和路基与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路桥过渡段的排水问题应采用横向和纵向的排水,一方面防止施工中雨水的流入,另一方面对路桥过渡段中已有的积水要采用挖沟或者水泵将水排除。
4路桥连接处的科学验收与控制
科学的路桥建设工程的验收环节,能有效地加强施工队伍对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这也是保障整体工程质量并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实际的验收与评估过程中,施工队伍应该着重于验收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路面状况。首先通过对路桥连接处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地监督,重点检验和测定施工材料的渗水性、强度、压缩性以及压实性等性能,并科学客观地评估工程施工、回填等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其次还应根据施工路段的实际状况以及其投入使用后需要达到的标准来评估目前的施工方法、层铺方式以及材料铺垫的厚度等具体项目,切实地对该项目进行科学预测和评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与桥梁的连接处由于受到公路路基沉降与桥梁地基沉降系数不同这一主要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部位经常会出现跳车现象,而为了有效防治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从设计着手从根源上控制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以保证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优化排水设计、增加搭板设计、台背回填设计、修复加固设计等方式,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后期施工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减少跳车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柳小龙.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58.
[2]匡星.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科学处理方案解析[J].电子测试,2016(08):162+169.
[3]张扬,王曼君.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05):136.
论文作者:李华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桥梁论文; 公路论文; 现象论文; 地基论文; 桥台论文; 这一论文; 科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