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梅叶山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梅叶山

昆山市金都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由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化,给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超常规结构。而这些超常规的混凝土结构,往往具有跨度大、高度高以及自重大等特点,这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几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引言

随着城乡建设的高度发展,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也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重要且最为难以控制的一种关键技术。然而由于目前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工艺和措施当中仍然还有许多不安全与不成熟的问题存在,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问题屡见不鲜,给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下面首先结合工程经验,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收缩、温度突变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几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旨在为今后混凝土施工提供经验和指导。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从开始浇筑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水化热产生,在最初的时候会因为大量的混凝土聚集而形成水化热,其内部的热量很难发散,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过大。这个时候,因为其内部会产生拉应力,如果此时拉应力效果远高于这一龄期混凝土,则极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除了这些意外,加之一般混凝土配置钢筋还没有达到内部,所以混凝土在内外温差所导致的拉应力的作用下,极其易出现温度裂缝的情况。

2、混凝土收缩

然而,在开始的时候所生成的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会陆续消失,在后期,其可以蒸发掉内部的自由水,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其可以逐步硬结,这一过程中其也会收缩与变形。然而,这种收缩变形往往受制于其内部的钢筋,这样一来,混凝土内会有很大的拉应力,一旦这些混凝土难以承受这一拉应力,其就会有稳定裂缝的现象出现。

3、温度突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浇筑完主梁之后,由于其侧面位置会被太阳直晒,这个时候,被直晒的位置的温度要比其他的地方高,这导致其内部温度呈现出非线性的上升状态。因为这种状况,主梁内会形成较大的局部拉应力,进而会生成温度裂缝;不仅仅如此,阵雨、暴雨与冷空气等天气因素,也会使得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得内外的温度差别大,倘若这种温度差达到一定程度,拉应力增大,也会出现温度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设计优化措施

设计前期,需要了解施工场地的环境和气候,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的准确性,并且在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位置安放温度钢筋,以均衡拉应力,在此过程中,可使用那些符合要求的、厚度最小的钢筋保护层,放置因为保护层太厚而出现温度裂缝的情况;除了这个,在混凝土划分时,应借助后浇带与伸缩缝的有效设置来加以有序的分离。与此同时,在选择混凝土结构形状方面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设计,为水化热提供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其内外之间的温度落差有所回落。这样做,应力得以分散,就不太容易会出现温度裂缝的状况。二次浇注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设计与施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可以采取增加聚丙烯纤维网与钢筋网的方法。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材料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温度裂缝比较多见,这是因为混凝土可以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所以,为了减少温度裂缝,在进行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当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同时,为了减少水泥的用量,也可以采用掺合料的措施,比方说,向其中加入部分粉煤灰。但是,粗骨料就应当选择级配好跟强度高、颗粒直径大的骨料,有利于减少混凝土浇筑后出现的收缩与变形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时还应该掌控好含泥量等。在选择细骨料的过程中,应满足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尽量选择中砂,这样能够拥有最小的表面积与空隙率,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另外,为了保证同龄期混凝土抗拉性能,也可使用外加剂,使混凝土和易性提高的同时,降低水灰配比率。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过程中,现场试验人员必须依据施工现场的状况,主要关注坍落度跟和易性变化,做好及时测量,并第一时间将测量结果上报给搅拌部门加以处理。混凝土捣固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培训与考核,只有合格后才可以正式上岗,作业期间一定要作好分工工作,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与要点,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需要安排专人捣固跟处理钢筋多以及端模和拐(死)角等位置,相关的技术和施工负责人员应当在现场进行作业指挥。振捣方式应主要以插入式为主,振捣时插入的深度以30cm最为合适,以垂直等距离插入到下层间距在60cm以内,高度大约为5到10cm。作业人员在进行振捣作业时必须要进行作业查看,防止出现作业不良现象,比如漏振、过振等问题。而就建筑工程而言,因为其实际的建筑量会伴随较大用量的钢筋,因而也会伴随较为密集的梁柱节点,若其不整齐,将会影响到后期的钢筋焊接工作进而影响施工进程,所以需要对此节点进行充分的明确化,确定好其位置以及其秩序,结合设计实际将其确定出来,如此才能使得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其有着规律的顺序和整齐的位置,也更好的保障好钢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在对底部混凝土进行浇注之前,应该使用草袋或布对顶面的钢筋加以覆盖,这样一来松散混凝土就不会附着上;依据施工要求,还需要对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入模含气量进行有效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每拌制出50m3混凝土就要测试一次,或者每个工作班要测试一次。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由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化,给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超常规结构。而这些超常规的混凝土结构,往往具有跨度大、高度高以及自重大等特点,这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其混凝土结构尚未形成自身强度之前,混凝土施工时不仅要考虑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同时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因此仅仅依靠过去的传统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措施已经很难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于是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就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谭侃.徐建军. 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J]. 民营科技.2011(01)

[2]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王石. 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6).

[4]余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 [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4).

[5]冯宇.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

[6]汪惠军.骆勇忠.王铁林.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混凝土的控制技术 [J].经营管理者. 2011(08).

论文作者:梅叶山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梅叶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