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 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点;安全管理体系
一、市政工程的内容
市政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园林、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
1.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停车场、广场、管线走廊和安全通道、路肩、护栏、街路标牌、道路建设及道路绿化控制的用地及道路的其他附属设施。
2.城市桥涵及其设施:城市桥梁、隧道、涵洞、立交桥、过街人行桥、地下通道及其他附属设施。
3.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河道及沟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他附属设施。
4.城市防洪设施:城市防洪堤岸、河坝、防洪墙、排涝泵站、排洪道及其他附属设施。
5.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广场、公共绿地、景点等处的照明设施。
6.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城市供水、供气(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集中供热的管网、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电线路及其他附属设施。
二、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3.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4.作业环境差。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6.分包管理漏洞较多。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分包情况难以在施工期间建立和落实企业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与安全规章制度
(1) 安全组织机构在市政工程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高效精干, 既有较强的责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 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法律意识又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 既有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安全机构不能是框架, 不能是迫于形式要求的一个设置机构。(2)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 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 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 安全生产制度更应该体现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施工安全培训机制
施工安全培训机制建立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培训的人员,人员分为必须培训、适当培训两种。必须培训的人员应该包括:(1)新进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且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2)企业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其中变换工种者应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教育。适当培训的应该包括:(1)原有工人应每年度接受安全培训,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培训也应该有明确地时间规定。(2)专职安全员应该进行适当地培训。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上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3、 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考虑到市政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会比较复杂,应该就施工的环境进行控制。控制复杂环境就要多设立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部设立现场安全部门经理,经理以下应该分设安全主管和健康主管。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应该分设健康检查部门、环境检测部门。健康检查部门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人身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环境检测部门要对施工环境的水文、地理、尘土、噪音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管
4、 加大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检查与奖罚力度
(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检查。a. 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也不例外, 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 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b.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 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穿插不齐, 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 常规性同时也反映了长期性, 安全作业人员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c. 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 有时带有针对性。d. 定期检查是市政工程施工的日常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 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 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 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 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接受的安全检查, 它更有实际性。
(2)安全生产同时应加大奖罚力度, 目的在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是关系到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生存的大事。后果严重的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程序予以严罚。同时对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法规规定; 在改善劳动条件及防止工伤事故和职工危害做出显著成绩; 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发生事故积极抢救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以及提出重要建议的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使安全生产工作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管理。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其中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由于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所以必须要格外重视。市政工程建设的安全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因为市政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如果能够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速城市的发展进度。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工程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离不开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施工安全管理必须要结合工人、机械、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才能发挥实用价值,才能真正的保障施工人员和施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市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战略分析;李能忠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2】排水管网的信息化建设在市政管理中的作用;高尔伟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论文作者:陈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市政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也有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