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在ICU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继武

李继武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前门医院;安徽滁州233100)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方式治疗ICU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本院ICU(2018年1月-2019年6月)危重症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依据肠内营养方式差异原则分组,设对照组行鼻胃管经胃喂养,观察组给予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观察临床指标用时、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用时较短,P<0.05。(2)观察组营养状况改善幅度较大,营养状况较好,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30.0%,P<0.05。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干预,建议采纳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方式,在缩短临床指标用时、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优势。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不同肠内营养机械通气;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方法是现阶段临床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实施营养干预的重要措施;适用于气管插管、昏迷等重症患者,可以在保证机体营养需求的同时维持胃肠黏膜功能的完整。危重病患者病情重、肠道功能差,因此肠内营养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1]。此研究选取我院ICU 40例例患者展开,分组对比实施不同肠内营养方式的临床价值。现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40例例本院ICU(2018年1月-2019年6月)危重症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20):男女患者比例为11、9;年龄区间48-81岁,平均(64.50±13.23)岁。观察组(n=20):男女患者比例为10、10;年龄区间49-81岁,平均(65.00±12.42)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较高。纳入标准: (1)临床资料完整者;(2)NRS营养筛查量表(2002版)评分超过3分者;(3)APACHEⅡ评分超过15分者;(4)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d者;( · 5)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此研究征得医院伦委会批准[2]。排除标准:(1)存在全身性代谢疾病者;(2)意识不清者;(3)已经存在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症状者;(4)存在精神病史、智力、认知、沟通障碍者;(5)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1.2方法对照组通过鼻胃管经胃进行喂养,观察组借助胃肠双腔管经肠道进行喂养。两组均选择1.5kcal/mL能全力(国药准字10030H220,纽迪希亚制药)作为肠内营养混悬液,通过肠内营养泵进行输注(持续),严格将输注速度控制在50mL/h,每天输注量控制在1000mL。观察组在喂养时,如若患者胃残留量超过250mL,则实施胃肠引流减压操作。两组坚持实施一周的肠内营养支持。1.3观察指标1.3.1观察临床指标用时(机械通气、ICU时间、住院时间);1.3.2观察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改善情况;其中ALB、TF、PA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进行检测[3]。1.3.3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尿潴留、腹泻、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4统计学分析计算软件:SPSS22.0版本,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以“”表示。定性数据:“”核实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区间:证实两组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2、结果2.1阐明临床指标用时数据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用时较短,P<0.05。见表1。3、讨论ICU危重症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导致全身代谢严重紊乱,患者以高分解代谢、高能量代谢等为临床主要表现,导致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因此营养需求明显增加。而机体正常代谢以及营养状况保持良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4]。此研究中的ICU危重症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受小肠绒毛萎缩、血液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会明显受阻,长此以往,极易引起营养不良从而导致临床疗效欠佳。可见,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旨在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存活率。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肠道黏膜的营养由动脉血液供应和肠腔内营养物质组成,其中自动脉血液供应仅占30%,剩余的70%都来自于自肠腔内营养物质。可见,较肠外营养而言,实施肠内营养供给是维持黏膜细胞正常、刺激消化液分泌、增加内脏血流的重要措施[5]。同时肠内营养也更符合机体生理代谢过程,可以保护肠黏膜结构并降低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率。受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等因素的影响,ICU重症患者多发腹泻、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影响肠内营养效果。此研究选取我院40例患者展开,分组给予对照组鼻胃管经胃进行喂养,而经治疗后20例患者,尿潴留、腹泻以及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0.0%。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营养液输注速度较快,导致肠腔内负荷过重,肠蠕动亢进从而增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食物通过肠腔的时间较短,所以小肠吸收情况较差。(3)营养液灌注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营养液被污染[6]。基于此,采取何种营养支持方式、减少ICU危重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结果示: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用时较短,营养状况较好,尿潴留、腹泻以及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可见,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方式更适合ICU危重症患者。提示:(1)胃肠双腔管给食原理更符合人体胃肠运动形式,而通过胃肠双腔管,可确保营养液缓慢、匀速地进入消化道,促使营养成分被人体充分吸收的同时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从而降低应激性,保护胃肠黏膜结构的同时减少腹泻等反应的发生几率[7]。(2)胃肠双腔管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也明显减少了反复抽吸等动作,从而降低营养液污染几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综上,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建议以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方式为主,疗效显著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参考文献:[1]孙丽娟,薛森海,闫凤,等.预消化的肠内营养对ICU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6(10):1883-1888.[2]李玉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11(4):78-79.[3]陈细秀,卫庆,张艳杰.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2(10):135-136.[4]任晋瑞,甄自刚,任少华,等.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1):1143.[5]郑从军,曹岚,李莉.蛋白粉在ICU患者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5):1136-1139.[6]何蕾,侯丽,孙涛,等.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40-542.[7]汪颖,王迪芬,付江泉,等.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2):209-213.

论文作者:李继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在ICU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继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