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汉语名词“人”偏误分析论文

留学生习得汉语名词“人”偏误分析

尹 越 焉德才 刘金雨 王迎欣 杜晓芳

(鲁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 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语料,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误代、缺失、多余、与“人”相关近义词间的语意纠缠四个方面考察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名词“人”的偏误,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在误代偏误中,“人”跟“人们”的混淆最严重。在多余偏误中,类似“中国人朋友”的偏误最典型。本文还探讨了与“人”近义的后缀语素的偏误潜势及与“人”有关的其他近义词族的区别及辨析。“人”的偏误受学生母语的影响较弱,而与汉语言指代范畴和指代特征密切相关。只有讲明白这些指代范畴和指代特征,留学生对汉语名词“人”的习得才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关键词: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人” 偏误分析 偏误潜势

1.引言

汉语名词“人”是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和《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既是汉语中的一个独立的词,又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自由语素。不管是作为名词还是作为构词语素,使用频率都很高。一些初入汉语教育行业的教师常常认为,“人”是高频甲级词和甲级字,应该很容易习得。但当我们分析了大量偏误语料以后,发现留学生对这个词的习得远没有那么容易。为分析汉语名词“人”的偏误表现形态和表现特征,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搜集到66个与“人”有关的偏误句。通过对这些偏误句的分析,初步将其偏误类型分为误代、缺失、多余、与“人”相关近义词间的语义纠缠和其他五大类。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有偏误类型中,“误代”占比最大,接近一半,说明留学生习得汉语名词“人”的过程中,经常将其跟其他词混淆。

2017年,江苏省艺术研究院对江苏省现有的三家京剧剧团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设想。江苏的京剧剧院(团)如今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京剧逐渐沦为了“福利文化”,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徐州京剧艺术的民间生态,能确切地反映京剧在徐州的受众和活跃程度。

下面,本文将对来华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名词“人”偏误的前四类偏误进行具体分析。

2.汉语名词“人”偏误分析

2.1 “人”的误代

名词“人”的误代分三个层次。一是常与“人们”“人类”“人家”等表示群体的词误代。这一类误代竟然高达66%,占误代所有偏误句的2/3;二是常与“我”“他”等其他单人称代词误代。三是会与“徒、侠、家、者、手、鬼、族”等表人词缀误代。具体占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占比情况可以看出,“人”和“人们”之间的误代最严重。通过参考偏误例句发现,最多的偏误形式是“人”被误代为“人们”,这类偏误的比例占“人”的误代偏误总数的一半还多。

2.1.1 “人”与“人们”的误代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人”通常表示人类、别的人、每人、某种人等,“人们”仅泛指许多人,属于复数名词。所以,凡是前面有表示复数定语的,一般需要跟“人”搭配。其次,凡是属于特指的情况,特别是前面有特指定语的,大多情况下需要跟“人”搭配,而不能跟“人们”搭配。再次,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表复数的“那些……的”“一些……的”等定语结构其实可以跟“人们”搭配,而且一些特指定语可以与“人们”搭配,但是语体和语域多见于比较正式庄雅的书面语体,特别是常用于正式媒体或者文学语言中。“人”既可以用于口语,比较口语化、生活化,又可以用于书面语,是一个“泛用名词”。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那些……的”“一些……的”等定语结构跟“人们”搭配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复数,这是“人们”一词的本义;二是带有较为正式庄雅的书面语体特征;三是如果不考虑语体因素,这个词受“那些……的”“一些……的”等定语结构修饰,其实是存在语义冗余的。我们不妨看几则例子。

(1)*那些人们,都是我的大学同学。

图8给出了不同进口Mach数条件下(除发生热壅塞现象的Ma∞=1.5状态), 喷口后轴向特征截面上氢气的掺混效率的发展. 在各进口Mach数条件下, 氢气的掺混效率沿轴向不断增大, 在凹腔后缘由于几何收缩, 该截面上氢气的分布尺度较凹腔内截面有明显下降(见图 6(b) 氢气质量分数分布), 导致混合效率稍有下降. 随着进口Mach数的增大, 进口空气质量流量变大, 即经过某截面的质量流量增大, 根据式(1), ρudA项数值增大, 尽管局部实际的氢气质量分数α减小, 但变化幅度不如质量流量的变化大, 因此掺混效率不断上升, 其最大值由0.185上升至0.223.

(1')那些人,都是我的大学同学。

(2)*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人们开始学习外语。

(2')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学习外语。

(3)*世界末日前夜,我要跟我最爱的人们待在一起。

(4)*人们都有脾气,没有脾气的人们是不正常的。

(5)*凡是人们都有很多需求,比如消费、爱和被爱等等。

段文瀚解释说,第一个“绿色”之所以叫“绿色矿山”,是因为云天化采用最先进、效率最高的开采技术,极大提高了对磷矿石的利用率,做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除此之外,云南的磷矿大都是胶磷矿,杂质含量较多,这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浮选技术对胶磷矿进行加工,使其更干净、有害因子更少。同时,矿产开采完之后,云天化还会对土壤进行回填,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浮土植被的种植。浮土植被的种植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前期投入巨大。据段文瀚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云天化单是复垦植被,恢复绿色的投入就将近10亿元,目的就是希望从源头支撑整个绿色发展理念的运行。

Cite this article as: YANG Guo-Xun, MA Guang-Lei, LI Hao, HUANG Ting, XIONG Juan, and HU Jin-Feng. Advanced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research in China between 2015 and 2017 [J]. Chin J Nat Med, 2018, 16(12): 881-906.

(15)*我哥哥今年三十而立,是个事业方面的成功人。

除此以外,“人”还有语义预设功能,表示数量上的多数,有时候表示生活化场景中暗含复数意义上的某一类人。例如:

(6)*说实话,我从出生到现在一次也没有为父母做饭过,所以我要为家人们做好吃的饭。

(7)*网友中,青少年人们占了很大比例。

(8)*他常常说撒谎,别的人们信你才怪呢。

例句(6)中的“家人”是一个具有语义预设意义的复数词,虽然可以表单数个体,但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表复数。既然这样,就不能跟表复数的“们”结合。当然,“家人们”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虽然也较常见,但是这显然是为适应书面语特征而向语言规范性让步的语用现象。例句(7)有点特殊,因为“青少年”本身已经清晰地划定了人的类别,而且“青少年”是一个集合名词,不能再跟集合名词“人们”结合。

总之,留学生之所以将“人”跟“人们”混淆,一是因为他们只专注于复数概念的表达,忽略“人们”前面的定语常暗指复数意义,同时忽略“人”有时候可以表复数意义,且有类指功能。二是因为学生没搞清楚“人”属于生活化的词,可以用于书面语中,但更多的是用于口语中,“人们”常用于偏正式、庄雅的书面话语语境中。从“很多人”跟“人们”就能看出其语体差异。三是汉语中有一些表人的词本身具有数量预设功能,比如“家人”不能跟“们”结合,“青少年”不能跟“人们”结合,“别的”只能单用或者跟“人”或其他名词结合,不能跟“人们”结合,而且汉语中没有“别人们”的说法。

2.1.2 “人”与“我”“他”等人称代词的误代

“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义项②指每人;一般人。留学生在这个义项上很容易形成“人”与“我”“他”的误代偏误。例如:

(9)*那景色美极了,令我叹为观止。

(10)*荷兰一个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斯宾诺莎说:“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要种一棵苹果树。”这句子表示,不管带来什么绝望,他应该不丢失希望。

上面两个例句中的“我”“他”,在汉语惯常的行文中,最好都换成意指“所有人”的“人”。

2.1.3 “人”与“人类”“人家”的误代

3.人身损害。人身损害是受害人一方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遭受损害产生的不利后果。例如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导致过错方配偶产生厌恶等情绪而引发家庭暴力致使对方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无过错方配偶因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的行为受重大打击进行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又或者与第三人发生正面冲突引起争执或者斗殴导致无过错方配偶遭受人身伤害。

(11)人(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

“人”与“人类”的差异在于,“人”这个词具有语义的多向性,而“人类”的语义则是单一的。“人类”是跟“动物”“植物”“鬼神”“大自然”“外星人”相对应的概念,“人”虽有在一定语境下表示“人类”概念,但是不能泛化使用,否则可能被错误地理解成“人”的其他义项。也就是说,如果在特定语境中需要表达“人类”之义,此时如果选用具有语义多向性的“人”的话,可能就会形成误代偏误。比如:

(12)*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来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虽然大自然没说话,但是人沾沾自喜的榨取。我们没有大自然的话,不能活着,可是人肆无忌惮。我感到很遗憾。

在例句(12)中,“人和大自然”可以成立,这是属于前文所述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表示‘人类'概念”。但是后两种表达形式“*人沾沾自喜的榨取”和“*我们没有大自然的话,不能活着,可是人肆无忌惮”。容易被错误地理解成“人”的其他义项,所以这两处的“人”都应该改成跟“大自然”相对的、语义更单一更明确的“人类”。

关于“所有人”和“大家”的区别,先看几个例句:

我国自开展极地考察以来,由于受随船人员人数的限制,随船医疗保障采取的是单船单人模式,即整船只有1名医务人员为全船提供医疗保障,本次考察也不例外,这就对随船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随船医师具备广博的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掌握常规的检查技能和特殊疾病的诊疗措施。既往的随船医师均来自上海各大三甲医院,均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技能,均圆满完成科考保障任务。

(13)*哥哥的性格外向,活泼,爱接触人家,可是弟弟为人很正派。

从例句(13)可以看出,“人家”的义项②属于在语境中定指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而不是泛指或者不定指。但根据上下文,动词“接触”的后面显然应该表示不定指成分的“人”。

从上表反映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在这三个词中,“每个人”的活性最高,说明口语化特征最强,“人人”正好相反,书面化特征最强,“每人”处于口语和书面语的过渡地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如果不考虑语体因素,那么让学生尽量使用“每个人”可能是比较保险的策略。

在这类误代偏误中,较常见的是“人”与“徒、侠、家、者、手”等表人的实体语素或词缀的混淆。比如:

(14)*我的奶奶相信基督教,她是一个非常相信的基督人。

例句(1),“那些”表复数,“人们”也表示复数,二者结合属于语义冗余,应该改为“那些人”。例句(2)跟例句(1)类似,“大多数”表复数,“人们”也表示复数,所以可以改为“人们”或者“很多人”。 不过,从例句(4)(5)可以看出,“人”这个词还具有表类功能,单独使用时往往具有 “区隔”功能,在语义背景上常与“动物”“植物”“鬼神”“大自然”相对应。

(16)我以前在韩国看过一部美国有名电影,名字是《蜘蛛人》。

语言的产生既具有约定俗成的符号性,又具有一定的理据性。“人”与“徒、侠、家、者、手”等词的误代就属于符号性和理据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学生常常会把“人”泛化为一个表人的标记或者表人词缀,误认为凡是表人的词语一定含有“人”这一语素,其实汉语中表人的标记词不仅仅有“人”这一个词,还包括“徒、侠、家、者、手”等一系列词,如下表1所示。这些表人词缀在我们的语料里大部分找不到偏误例句,但并不表明,这些词不会形成偏误,只是处于偏误的潜势状态,由于激活度低或者其他原因,使它们尚未形成显性的偏误。

这些易混淆词的存在说明,词汇的产生和发展是符号性和理据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带着镣铐跳舞”,既约定俗成又受规则制约。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将词汇的正确形式传达给学生,又要学会预判学生可能会犯的语言错误,提前介入,以避免学生对这些“易混淆词”的误用乱用。

首先看“人”与“人类”的误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人类”指人的总称。其与“人”既有交集,又有差异。交集之处在于,“人”有时候的确可以跟“人类”互换。比如:

2.2 “人”的缺失

从前文论述不难看出,韩国留学生对汉语名词“人”的习得,误代是最大的偏误类型,缺失类偏误相对比较少。通过查看偏误例句发现,大部分属于发展型偏误。例如:

祝国寺位于东川区森林公园内,背靠巍峨雄壮的牯牛山。寺庙建在山谷,寺庙与森林融为一体,所以虫蛇时有出没于此,也在情理之中。

(17)*我的老师是一个眼睛不大但常常笑的*。

(18)*法官说,只有面临生命危险的*才会弃掉了一生的财富。

供试甜玉米品种为金中玉[(鄂)农种生许字(2009)第 0010 号,产地为海南],播种密度为 4.8 万株 /hm2。

可以发现,上面两个例句都缺失了定语中心语“人”。例句(17)的致误原因很可能与定语太长,学生顾此失彼有关。例句(18)告诉我们,汉语的“的字主语”的使用不是无条件的,只有满足上下文语境及句义的完足自洽,定语中心语才可以省略,否则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字主语”。

(19)*我上个星期时,突然生病了,住了三天院,我觉得每天耽误工夫,很担心,可是朋友告诉我王老师要给我补课,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不然的话,没有*帮助我,我一定不能通过HSK考试。

例句(25)很有趣,学生将“馋猫”理解成了形容词“馋”,而不是名词“馋的人”。由此可以想象,类似“笨蛋、势利眼、近视眼、开心果、旱鸭子、闷葫芦、小可爱、小气鬼”等词都存在后面误加“人”或者“的人”的偏误潜势,在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

(20)没有他的帮助,我不可能获得成功。(名词结构)

(21)没有他帮助我,我不可能获得成功。(名词+动词短语)

(22)*没有*帮助我,我不可能获得成功。

可以发现,在“没有+名词+动词短语(或主谓短语)”结构中,“名词”是不可或缺的,缺了句子就不成立。例句(19)必须加上“老师”或者“人”。

2.3 “人”的多余

关于“人”的缺失,最典型的是偏误形式是“*国家名/外国/地名+人+朋友/老师/……”,这类偏误占所有多余类偏误的40%还多。例如:

(23)*我有外国人朋友很多,可是我没有中国人朋友。

(24)*我跟中国人老师一起学习。

对于例句(23)(24),汉语一般说“外国/中国+朋友/老师/……”,而不说“外国/中国+人+朋友/老师/……”。 这类偏误非常典型,不管韩国学生还是欧美学生都容易犯,在教学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25)*老实说,我是个馋猫的人。

例句(19)关涉到的是动词“没有”的用法。当“没有”做谓语动词时,后面可以单独跟名词或名词结构,还可以纳入“没有+名词+动词短语(或主谓短语)”(李临定,2009:251)这一结构中。比如:

3.与“人”相关近义词间的语义纠缠

其实,在留学生的中介语中,与“人”有关的偏误还存在一些组合形式之间的语义及语用差异问题。比如“人人”“每人”跟“每个人”的区别,“所有人”和“大家”的区别等。对这些词汇的区分,有利于对与“人”有关的词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1 “人人”跟“每个人”的区别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灌输给学生的信息是 “天天”就是“每天”的意思,“人人”就是“每人”“每个人”的意思。 但是如果看到下面的例句,就会思考这样教是否真的合适。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人生活。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27)*世界温暖化一定会影响到每人。

(27')世界温暖化一定会影响到每个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赛努奇收藏标准的建立基于以下:其个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对于绘画的天然欣赏的文化基因,对中国文化、历史和生活的兴趣,欧洲中国风的影响,以及传教士对中国美好的描述。这体现出赛努奇在对文化、历史关注的指引下而形成的对中国绘画的鉴藏趣味,是其在彼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以纯真之眼对中国绘画的观照。赛努奇没有被反复强调的精英话语论述遮蔽了中国画中另外一些珍贵的面向,世俗绘画就在其中。

通过思考可以发现,“人人”可以作主语,却不能作定语,一般不能作宾语(除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人”可以作主语和定语,但是不能作宾语。“每个人”既可以作主语,又可以作定语,还可以做宾语。如下表所示:

2.1.4 “人”与“徒、侠、家、者、手”等词的误代

3.2 “所有人”和“大家”的区别

再看“人”与“人家”的区别。首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人家”读作[rén jiā]。时为名词,名词义项留学生错的情况其实并不多,原因可能在于这个词在留学生的心理结构中的激活度较低,所以几乎见不到这一义项下的偏误形式。当“人家”读作[rén jia]时为人称代词,有三个义项:①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别人;②特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或“他们”相近;③指“我”(有亲热或俏皮的意味)。可以发现,在读作[rén jia]时,因为其义项多,语义指代具有模糊性,并且对语境和上下文依赖较强,所以常常会与“人”产生误代关系。特别是做人称代词的义项②,更容易形成误代偏误。例如:

(28)*经过多次治疗,妻子的病一直没有好转,最终去世了。于是,所有人去看她的葬礼。

根据改进的混合层次包围盒,依据时空相关性[8]理论,被测物体间相距较近且为不断靠近的状态,能保证向下遍历过程能及时反馈上一节点信息。根据这种相邻情况,上一时刻相邻且当前时刻仍旧处于相邻状态,可从标记节点开始向下遍历,缩小定位范围,提高检测效率,检测过程如图4: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前文没交代人物的情况下,“所有人”是无定无界的,而“大家”是有定有界的,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其实,回溯古代典籍可以发现,“大家”这个词在使用上还多少留存有原初的意义。在甲骨文中,“家”是房屋下面有一头猪,说明“家”字最早起源于农耕时代,后世有“家国情怀”“天下大同”的说法。何为“家国情怀”?就是将“国”看做“自己的家”,无国则无家。什么叫“天下大同”?就是“天下人大家都相同,都是兄弟姐妹,都是平等互助的家人”,可见“大家”在语义背景上暗含“我们是一体,需要互帮互助”的意思。这个词在传统宗族家庭中表现得最典型。后来随着语义的泛化,使用场合进一步扩大,但是语义背景仍然留存着古代意义的痕迹。所以,例句(28)用“大家”这个词就显得顺理成章。

具体而随机的思维形式反应快、直觉性好、富有创新性,但在集中概括方面较弱,容易产生集中概括思维疑难.集中概括思维疑难相对于具体与随机的思维凸显出粗糙性和离散性特点,缺乏思维的集中概括.集中概括思维疑难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问题分析与处理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思维有时处于跳跃状态;第二,思考对象往往非常具体而特殊,感性认识成分多于理性认识成分,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中缺乏严密性,思维的结果显得粗糙,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致过程;第三,思维的速度较快,但往往难以保持持久状态,导致考虑不周全,出现“粗心”现象.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对当地的可用水源进行挖掘,升级改造现有管道,改变原有管道狭窄的情况,增加供水量。同时,兴建、维修人畜饮水工程,对天然降水、沟道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做好水资源的储备工作。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资金筹集计划,为人畜用水工程的建立与维修提供资金支持[3]。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办法,严禁农民群众在水源地进行畜禽养殖、堆放垃圾、施用有害肥料等,对水体物理、化学特征、毒理学等指标进行检验,建立相应的水质净化实验室,水厂中要设置化验室对水质安全进行检测,从而有效确保水质的安全。

3.3 “人家”和“别人”的区别

“人家”和“别人”的区别,有学者(彭小川,2013:83)做过比较细致的分析。先看几则偏误例句:

上面的案例中,说到底,学生的问题不过是孩子的天性,该批评的批评就是了。但是,女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用“心理放大镜”进行了无限放大,对一些日常的问题进行了太多的联想,越想越严重,越想越烦恼,越想越痛苦。这后来的烦恼和痛苦,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第二箭”或更多的箭了。

(29)*家里只有母亲和我,没有人家。

(30)*小刘的汉语说得真好!我们应该向别人学习。

(31)*你打电话叫我来,别人来了,你又不理别人,真是的!

彭小川认为,“人家”和“别人”都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但二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请看下表:

可以看出,除了词义不同以外,“别人”的两个义项在指称上都属于不定指。“人家”有两个义项“他或他们”和“我”则属于定指或确指。“别人”和“人家”共同的义项是“某些人”,是不定指。“人家”表示不定指的“某些人”时,一般作主语或介词宾语,而不能单独作宾语。“人家”单独作宾语时,一定是定指或确指。例句(29)显然是不定指,应该用不定指的“别人”作宾语,而例句(30)(31)则属于定指或确指,应该用具有定指义的“人家”。留学生由于不明白这两个词的所指特征,因此很容易形成偏误。

4.结语

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法对汉语名词“人”的偏误情况和偏误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人”的偏误类型中,误代占比最高。在误代小类中,“人”跟“人们”的混淆最严重。在多余小类中,类似“中国人朋友”的偏误最典型。本文还探讨了与“人”近义的实体语素或表人后缀的偏误潜势及与“人”有关的其他近义词族的区别及辨析。“人”的使用偏误受学生母语的影响较弱,往往与汉语言指代范畴和指代特征密切相关。只有讲明白这些指代范畴和指代特征,留学生对汉语名词“人”的习得才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雅楠.德语区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的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2]刘霞.韩国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杜焕君.留学生学习汉语名词的偏误分析及其原因探析[J].文教资料,2009(11).

[4]李华.对汉语中介语表人名词“-人”的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5]李临定.现代汉语疑难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施光亨,王绍新.汉语教与学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义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基金项目: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名词偏误研究,项目编号:201810451090。

标签:;  ;  ;  ;  ;  

留学生习得汉语名词“人”偏误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