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发展土壤,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群人事部副主任 孙建华
人才犹如一颗良种,要想让他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建功立业,就必须厚植土壤,精心栽培。而要想促进人才成长,必须营造良好的制度、激励和文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强调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才观的核心就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厚植人才发展土壤
好的人才犹如一颗良好的种子,要想让他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建功立业,就必须厚植土壤,精心栽培。“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从世界文明发展史来看,对于贤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事业能否蒸蒸日上,能否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厚植时代担当的土壤。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从第一资源到战略资源,这是人才工作的新定位。这个新定位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提出的,是人才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论断,揭示了人才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赋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也更加明确了人才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彼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人才要具有家国情怀,要始终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锻造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担当,为国效力,创造辉煌。
二是厚植实干创新的土壤。爱因斯坦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其中百分之一的灵感最为重要。”从辩证的观点来看,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必须建立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上,否则将一事无成。古往今来,无论追求美好梦想,还是成就壮丽事业,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与创新。人才要发扬 “钉钉子”的实干精神,勤勉敬业,不怕吃苦。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美好的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敢作为、敢突破、敢创新、敢担当。
人才的成长犹如小苗成长为大树,必将经历风雨的洗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可以说,人才成长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要想促进人才成长,必须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内因和环境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三是厚植敬业爱岗的土壤。“履轻者方能行远。”敬业、爱岗、守职、尽责,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特定职责,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付出。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刻苦钻研,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尽责履职,在勤业精业中创造业绩。从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哪个国家的人民具有敬业精神,哪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发展。二战后的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人普遍具有极其突出的敬业精神。日本人有一句俗话是“天下无难事,只怕工作狂”。现在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中,在这个伟大征程中,爱岗敬业精神就应该成为人才普遍具有的一种最关键的工作品质,这也是一个单位部门最欢迎、最需要的工作品质。
“当前,名庄酒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要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中粮酒业副总经理中粮名庄荟总经理李士祎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消费升级细分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进口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名庄酒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他建议市场各方携手合作打造利益的共同体,共同推动名庄酒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长江之病”是湖北省当前河湖健康状态的一个缩影。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立了河湖长制,在贯彻落实“两山论”的命题实践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实践证明,河湖长制实施一年多来,湖北省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根治“长江之病”“河湖之痛”仍任重道远,特别是对“病”“痛”的前期调查和研究亟需加强。
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定一个良好的人才制度体系是最好的人才政策。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人才集聚地,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拥有一套完备的人才制度体系。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制度条件做保障。这里所说的制度,包括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使用制度等。人才的评价与使用应该以品德、能力、业绩、知识等为主要衡量标准。另外,制度建设要搭建平台,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需要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要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首先,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资本积累,通过提高自身实力,与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关系[10]。
二要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人力资本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本作为基础。只有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方面激励人才。既要注重物质方面的鼓励,更要进行精神层面的激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不断强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进一步完善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三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企业文化对人才成长也有着激励作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激励程度不同。企业文化方面的激励属于精神激励。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之魂”,企业文化被员工视为判断行为的准则,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留”与“流”的影响是渗透性的、复杂的,又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可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的建立、宣传与实施来吸引与留住知识员工,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快乐与幸福,使单位部门获得效率与效益,从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发挥好企业文化对人才成长的激励作用就需要运用好雪球原理,就像雪球不滚动就要消融一样。雪球中的雪粒有着共同的方向,企业也应使人才拥有共同的信念,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为人才制定适当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赋予人才成长的方向和希望。
(责任编辑:陈沐垚)
标签:人才成长环境论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群人事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