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复杂、类别较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完全保证,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催生了信息技术,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支持,基于此,本文以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不足作为切入点,简述滞后性、制度执行以及精细化程度方面的问题,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技术;管理系统;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前言: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新生产力、智能化工具,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着眼于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处于发展的一个相对高峰期,大量信息技术和工具应用在时代前沿,强化了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效率,相当一部分管理工作也能获取来自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使其价值得到进一步突出,在建筑工管管理方面分析其具体应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不足
1.1管理行为滞后
滞后性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滞后性,是指相关一部分管理工作往往在问题出现后才具体进行,存在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既不利于防患于未然,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总体完善。如2017年沪昆高铁出现的某地泄水洞未施作完毕问题,典型的管理滞后问题,当泄水影响到高铁运行,导致紧急刹车时,才发现问题。事故发生后,才引起各方注意,出具处理方案,带人抢险,但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已然失控。
1.2管理技术落后
管理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的成效,技术的落后性体现在管理工作的多个方面,如授权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很多管理环节需要落实到具体部门、责任人处,部门和责任人则要在明确的权限下进行具体工作,授权管理的落后体现在责任和权限的模糊性上。假定某企业要求施工队伍负责现场的材料管理,虽然明确每个人的管理责任,也有给出奖惩机制,管理工作进行时,但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技术手段,不能及时、准确地对材料收、发、盘等数据汇总对比分析,只能问题出现后才能处理,但到那时损失已经无法避免了。
1.3缺乏实时管理系统
实时管理系统,是指能够针对实时管理需求进行信息传递、为决策和处理提供参考,提升其即时性的系统。一件事情如果管理不即时,那么后果肯定是失控的。实时管理系统在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为多见,以信息技术、数字化设备作为支撑。同时,国内也缺乏建设经验,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建筑工程缺乏实时管理系统的局面。
1.4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管理精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存在显著的关联,信息化管理可以看做是精细化管理的可行途径之一,以信息化渠道梳理各类管理要素和细节,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和高针对性。目前来看,受限于管理理念、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筑工程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也不够理想,比如针对工程结构施工管理,传统模式下,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到分部工程的进度、主要材料、主要设备的管理,但如果涉及业务数据的横向联系、施工成本的实时归集对比,精细度就不够了,人员难以快速对比察觉存在的问题,只能等到问题自己暴露出来,损失无法避免了。
2.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2.1拟定管理架构
信息化条件下,针对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在固定的架构下进行,以确保其始终处于规范化管理条件下。管理架构包括管理的对象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对象上看,涵盖建筑工程所有工作环节,包括材料、人员、安全、设备等等,要求应用拓扑学原理将所有管理的要素进行罗列,按重要性给定管理规划。如安全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按照实际的施工单元对其进行精细划分,预设每一处结构物施工时影响安全的因素,再针对性设置每一处可能应用上的安全管理要点、手段,工作人员按预设进行管理再结合实际情况,将一切可能的存在的安全隐患排除在施工之前和过程之中。从方法上看,管理架构内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规范、高效两个基本原则进行,以业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取代人工管理,以业务横向数据对比为控制要点,无纸化办公,数据无级传输。
2.2更新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的更新对信息化条件的依赖性更高,要求全面更新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将管理工作的优化落到实处。以材料存储管理为例,可以购入湿度传感器,并利用有线设备使传感器和数字化设备实现连接,假定仓库标准湿度为70%-80%,当地出现降水天气后,湿度上升,传感器收集湿度情况,利用有线通信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数字化设备,后者通过内置芯片完成信号转化,将湿度信息直接呈现给管理人员,以便人员进行处理[1]。
2.3实现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管理全覆盖是指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将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完全纳入管理体系下,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要求针对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将整体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再针对各个部分拟定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如现场施工规范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提供部分智能移动终端,将施工标准和注意事项内置在移动终端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终端提示进行规范施工。现场还可以安置摄像头,针对一些重要的细节做好实时监控,比如材料的保管。现代工程施工中,很多材料是临时存放在场地内的,如果保管不当,可能导致材料损耗、也可能造成扬沙、风尘等问题,利用实时监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这些问题。
2.4推行精细化管理策略
精细化管理策略的推行,需要来自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的双向支持,就信息化技术而言,其对精细化管理的作用体现在清晰化的条目、高效的信息传输、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等方面。条目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将所有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拆分,直到最小单元,如材料管理,包括金属材料、木料、石材、水泥等等,金属材料又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两大部分,黑色金属是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及其合金,如铁,钢等,有色金属则包括其他金属材料[2]。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可以将所有材料进行分类,精细化到总数、使用数、剩余数,确保后续工作得到精确数据的支持。
2.5搭建全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大部分会被行政命令和硬性指标强行取代,业务规范到最后也受到人为的利弊影响,制度执行缺少刚性和力度。信息化系统是新时代的铁面包公,制度的强制执行和业务的固化可以完全在系统中实现。所以我们可以搭建全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定管理的主线、核心,固化企业的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业务的办理流程,以系统为基础,倒逼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的制度无条件落实,以制度管理企业而不是受部分人员而左右。
总结:通过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策略,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系列复杂工作的总称,当前的管理工作不尽完善,带有滞后性,技术也较为落后,在具体管理环节上缺乏系统支撑,精细化程度略显不足。为求应对上述问题,后续工作中,应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拟定管理架构,更新管理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覆盖,建立统一的全业务信息系统,强化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实现管理水平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伍海瑞.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2):11-12.
[2]陈承欣.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江西建材,2017(12):279+283.
论文作者:薛家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精细化论文; 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条件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