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同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12±11.54)min,改良MacNab标准显示,优26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8%,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程度越加明显,P<0.01。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对患者创伤较小,痛苦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TESSYS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ESSYS technology o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patients 45 case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TESSYS technology treatment,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6 months,the operation time were observed,modified MacNab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at the same time comparing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Results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 was (63.12 + 11.54) min,modified MacNab,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26 cases,15 cases,3 cases,1 case,fine rate was 97.8%,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1 week,1 month after operation,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scoring for VAS and ODI index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 0.01,an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improve the degree of the more obvious,P < 0.01).Conclusion TESSYS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and 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patients with small trauma and small pain.
[Key words] TESSYS technology;Lumbar disc herniation;effect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腰腿部常出现慢性的疼痛。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有些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手术治疗。以往传统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术中切口较长,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疼痛剧烈。此外术中需要对患者背部肌肉和软组织进行剥离,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研究显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且由于是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较快[1]。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椎间镜TESSYS技术相比较腰椎间盘切除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本研究对经皮椎间镜TESSYS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9.1±10.5)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2.5±1.1)年;单间隙突出38例,双间隙7例,L4-5椎间盘突出者33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7例,两者均突出者5例;突出类型: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28例,椎间孔型19例。
入选标准:(1)腰部有明显痛感,且单侧下肢有麻木感和放射性疼痛;(2)经MRI、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神经系统检查结果与突出的关节段临床表现一致;(4)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
1.2 方法
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将弓型垫垫于患者腹部下方,使椎间孔和背部组织充分张开,调整C臂机,对脊椎的正位和侧位图像进行准确显示,再对穿刺点进行标记。常规铺巾消毒,采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X线透视下进行穿刺,穿刺角度与水平面角度约30-40°,穿刺针进入椎间盘或者椎间间隙后,将1ml亚甲蓝溶液注入椎间盘组织内部,进行造影,剂量不可过多,防止溶液进入椎管内。将导丝经穿刺针置入,拔除穿刺针,以导丝为中心,将皮肤切开,长度约8mm,再将扩张套管逐级插入,同时置入磨钻椎间孔系统,最后将工作套管置入。检查套管的位置,确定无误后与内窥镜进行连接,内窥镜下采用髓核钳小心地将被亚甲蓝溶液染色的病变组织取出,采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冲洗工作腔,采用双极射频对椎间盘进行消融减压,并对纤维环破裂处进行皱缩和成形。病变组织取出后对出血点采用射频消融止血。手术结束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术后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及抗感染治疗,同时嘱咐患者术后卧床6h以上,下床活动时要佩戴腰围,术后3个月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记录本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2)术后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价:优:股神经牵拉实验结果为阴性,腰腿疼痛消失,下肢运动状态正常;良:腰腿疼痛有明显减轻,偶有疼痛感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腰腿疼痛有减轻,偶有疼痛,但疼痛剧烈,需服用药物止痛;差:术后变化不明显,甚至加重,疼痛剧烈,需频繁服用止痛药物;(3)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日常生活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价: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受限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
2.1 患者手术时间及临床疗效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12±11.54)min,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显示,优26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8%。
2.2 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越来越明显,P<0.01,见下表1。
表1 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周比较,□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部位是脊柱,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以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是椎板间开窗髓核组织摘除术,对于部分关节突有严重增生异常的患者,需给予半椎板切除术,但此类手术方式对于患者创伤较大,对于椎间旁的肌肉进行大范围的剥离,也会破坏椎体神经组织和骨质组织的正常结构,导致脊柱出现不稳定性,部分严重者还会出现腰椎滑脱症状,此外,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疗效得不到保证[2]。开放手术虽有一定效果,但手术需要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对椎体正常的组织和神经会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TESSYE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该手术方式对脊柱周围的组织结构损害较小,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脊柱正常的生理功能,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疼痛较轻[3]。此手术方式有以下优势:(1)入路方式为经椎间孔进入,不会损伤腰背部的肌肉,对椎体周围的很重要组织和韧带无干扰,创伤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4];(2)麻醉方式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神经根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3)术后采用庆大霉素和生理盐水冲洗工作通道,能冲掉大量的炎性物质,降低炎症的发生率,还能缓解疼痛。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E术治疗,研究显示,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12±11.54)min,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显示,优26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8%;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VAS评分和ODI指数逐渐下降,下降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经皮椎间孔镜TESSYE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锦波,杜远立,梁杰,等.经皮椎间孑L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8-40.
[2]王种,田征,梁青福,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32-36.
[3]魏辉,潘燕娟,王晓英,等.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36):67-68.
[4]徐宝山,马信龙,夏群,等.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4,42(5):470-472.
论文作者:黄承月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个月论文; 手术论文; 疼痛论文; 技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