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论文_吴永文

探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论文_吴永文

摘要:土地是中国广大农村、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农业农村发展十分重要,是农村土地能够科学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析,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前言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运行的关键,是对国家各项政策、制度的有力响应,符合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策体系等。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即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可见土地对于农村、农民的重要性。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农村土地制度也是与乡村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为调节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发展问题,也是反映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整体来说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一、建国以来我国主要的土地管理制度

1947年,建国前夕,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了土地改革,旨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生产力。这一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该内容再次明确,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开辟出一条道路。

1953年起,国家开始推行生产合作社,颁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8年,为了进一步发展集体主义推行更高形式的人民公社制度,改变以往农民土地私有的现状,由私有变为集体所有,我国颁布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该决议配套统销统购政策、禁止农村人口转移动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剩余价值进行了剥夺,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萧条。也是三年自然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次实行包产到户的土地政策,1979年到1988年我国相继办法法律法规、政策,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的双层经营体制。该政策下,农产品市场开始流通,农民城市化也逐渐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宅基地依法取得、集体所有等宅基地权力体系逐渐形成。

新世纪以来,2002年我国颁布《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的相关问题有了法律指导,2008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基调,农地三权分置的趋势逐渐加强。2014年我国发布《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一政策 掀开了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2019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常表决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该修正案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最新的土地管理法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进行了破除,对于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范围进行了明确,也对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规定。这一修正案的颁布,进一步对土地征收的程序进行了明确,有力的保障了农村宅基地的权益,是我国土地改革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该修正案将原本分割的城乡关系逐渐协调、融合,也推动中国土地制度朝着市场取向、明晰产权的大趋势逐渐转变。有力的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程,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推动乡村转型发展。

二、以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不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了三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断出台各类法规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作为农民个体的其合法的土地权益仍然存在被侵害的现象,使得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未能得到充分的行使,这也使得农民对于土地的自主权是十分有限的。当前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一时期土地收益分配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地方政府为了有效的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在土地收益分配方面往往更倾向于政府和企业,从而影响农民的实际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农村土地征用是属于政府行为,农民尽管享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其并不具备对土地直接交易的权利,正是缺乏这种权利使得农民在维护其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失去了话语权,使得其正当权益被侵害。

(二)农村土地与城市化建设二者存在矛盾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的增长,这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根据相关计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农村的耕地面积将减少675万亩,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农村的基本农田被占用的情况 ,也给国家耕地红线受到严重的威胁。农村土地的供需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由于当前农村可用于建设的农村用地已经十分有限,但城市化发展中又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的解决,如何更好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配置,这成为当前发展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是党和政府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农村土地经营模式落后

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进程不断推进,都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整体发展进程。但当前在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方面,仍然延续着30年前开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分散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难以有效的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耕地在分配的过程中,按照人口、土地肥沃程度以及距离远近等多个要素进行的分配,同一家庭中不同地块回见的具体较大,分布的相对较为分散,这使得大型机械、农业设备等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受阻,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难以有效的推行。二是当前农村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仅凭农民个人意志生产,与市场对接还未实现,常常存在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也导致了土地污染,而又没有生产出市场所需的产品,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难以有效的提升。

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责任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系中,对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的规定还不够明晰,这也导致了政府、企业产生钻空子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要想将该问题杜绝,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将农村土地产权责任体系进行细化明确,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首先要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进行明确,将村内所有农户建立农户集体组织,对于农村土地变更等问题必须经由农户集体组织集体商议后表决实施,避免政府、村委会等对土地的擅自利用;二是要将土地收益的过程以及分配进行公开化、透明化,确保农民清晰土地收益的整个操作流程;三是要加强立法的制约,确保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权利。

(二)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制度

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收益差距,为此需要消除二者之间的差距,对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要从制度层面积极落实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要对用地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政府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一些重大决策一定要将经过法定程序,并接受社会的监督。为了确保土地红线不被突破,要对不同区域土地的用途进行明确,建立起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对于违法情况要加大惩罚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我国农村土地变革方式,推动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农村土地市场的活力,我国可以尝试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一方面要对农村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延长,除了处于公共利益征用外,明确农民承包各地、宅基地的永久使用权,另一方面要允许农村用地的使用权的交易、出租、出售等,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总结

农村土地改革任务艰巨但意义深远,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调研,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推动农村土地改革,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喜龙.浅谈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思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2]张庆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展望[j].农经论坛.2018(2).

[3]陈坤秋,龙花楼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j].地理科学进展.2019(9).

论文作者:吴永文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探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论文_吴永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