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瑾瑜[1]2001年在《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p15mRNA与p15蛋白表达异常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p15基因mRNA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以明确该基因在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42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40例原发性宫颈癌以及15例正常卵巢、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p15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 48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有11例p15 mRNA表达缺失(22.92%),p15蛋白表达缺失为13例(27.08%)。42例子宫内膜癌有16例p15 mRNA 表达缺失(38.10%),蛋白表达缺失为18例(42.86%)。40例宫颈癌中有16例p15 mRNA 表达缺失(40.00%),蛋白表达缺失为17例(42.50%)。15例正常卵巢、15例正常子宫内膜以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有p15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② p15 mRNA 和相应蛋白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p15 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但随肿瘤临床期别和病理级别增高而缺失率增加的趋势。③ p15 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及原发性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但随临床期别及病理级别的增高有增加的趋势。结论:p15基因在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提示该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
凌丹[2]2004年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文中认为[摘要]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及其抑制因子(PAIs)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探讨中药苦参碱在体外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作用。方法:1、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检测43例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tPA、PAI-1、PAI-2mRNA的表达;2、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同时分析uPA、PAI-1与恶性卵巢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FIGO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Log Rank分析和COX模型分析uPA、PAI-1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3.采用MTT法及细胞计数法,在体外实验条件下,研究中药苦参碱对人类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的影响;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苦参碱对SKOV3细胞uPA、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 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mRNA阳性率分别为74.42%、65.1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分别为35%和15%)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25%和15%),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② 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67.5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分别为20%和30%)及正常组织 (分别为15%和25%),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③ 在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腹水的多少及有无肝转移无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后残余灶密切相关。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uPAmRNA的表达率为90%,明显高于Ⅰ~Ⅱ期的38.46%;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PAI-1mRNA的表达率为76.67%,明显高于Ⅰ~Ⅱ期的38.46%;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uPA、PAI-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8.5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6.67%、40%,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大网膜转移者uPAmRNA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大网膜正常者,P<0.05 ;而PAI-1mRNA在大网膜转移者中的表达与大网膜正常中的表达无显着差异。uPA、PAI-1mRNA在术后残存灶>2cm中的表达分别为95.24%、90.48%,明显高于残存灶≤2cm中的表达63.64%、4.55%,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④在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腹水的多少、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后残余灶密切相关。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uPA蛋白的表达率为68%,明显高于Ⅰ~Ⅱ期的26.67% ;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PAI-1蛋白的表达率为80% ,明显高于Ⅰ~Ⅱ期的46.67%,相比较差异均<WP=8>有显着性,P<0.05。有大网膜转移者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2.86%,明显高于大网膜正常者的30.77%,P<0.05 ;而PAI-1蛋白在有大网膜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大网膜正常者相比,差异无显着性。在有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57%,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的38.46%,P<0.05;而在有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无肝转移者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AI-1蛋白在术后残存灶>2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75%,明显高于残存灶≤2cm中的50%,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uPA蛋白在术后残存灶>2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残存灶≤2cm者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⑤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表达与恶性卵巢肿瘤的总生存期有关,表达者预后差, COX模型综合分析提示:uPA、PAI-1表达可作为一独立的预后指标。⑥苦参碱对人类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结论:uPA、PAI-1基因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苦参碱作用后卵巢癌细胞株SKOV3 uPA、PAI-1蛋白的表达下降,苦参碱的抗肿瘤机制可能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并可能与下调uPA、PAI-1蛋白的表达有关,基于此理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郭慧方[3]2001年在《p16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8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42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40例原发性宫颈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p16 mRNA和p16蛋白进行检测,并用Fisher精确检验和χ2检验的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正常卵巢、子宫内膜和宫颈组织中p16 mRNA和p16蛋白的检出率均为100%。2.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组织中p16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69.05%和60.00%,p16蛋白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45.83%、59.52%和52.50%,均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显着性(p<0.05)。3.p16 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且缺失率有随肿瘤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一致性检验显示p16基因的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关系密切(p<0.05)。结论:p16基因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缺失率,并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并为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佚名[4]2001年在《恶性肿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01060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人绒膜促性激素关系的实验探讨/金玮…//哈尔滨医药一2000,20(l)一8一9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人绒毛膜促性脉激素日亚单位(p一HCG)在此类疾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中起重
辛志峰[5]2007年在《FHIT、P53和P16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CC)中脆性组氨酸叁联体(FHIT)、P53、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叁者在宫颈炎、CIN和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7例宫颈炎、65例CIN和98例CC中FHIT和p53、P16的表达。对所得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卡方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和Nemenyi秩和检验。结果:①在宫颈炎中FHIT表达为100%,其在GINⅠ、Ⅱ、Ⅲ的下降或缺失率分别为25.0%、42.9%和66.0%;在宫颈癌中FHIT下降或缺失率为61.2%,其中鳞癌低表达率为64.0%,较腺癌的50.0%无差异(P>0.05),临床各期的缺失率分别为56.1%、74.2%和50.0%,组织学分级G1、G2和G3的缺失率分别为78.6%、54.3%和72.4%,临床各期与组织学各分级之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P53在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其CINⅠ、Ⅱ、Ⅲ期阳性率分别为11.1%、28.6%和46.7%;CC组其阳性率为71.4%,且随着临床期别的增高、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以及淋巴转移而进一步上升。P53在CINⅠ与CINⅢ之间有差异(P<0.05);CINⅠ与CINⅡ组、CINⅡ与CINⅢ组之间无意义(P>0.05)。对照组与CC组、CIN组与C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临床分期中Ⅰ期与Ⅱ期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意义(P<0.05);临床分型鳞癌P53表达率(75.3%)明显高于腺鳞癌(33.3%),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年龄≤40岁组P53表达率57.1%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P53表达率82.1%,两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P>0.05)均无关。③在对照组、CINⅠ、Ⅱ、Ⅲ及CC组P16阳性率分别为35.3%、47.2%、64.3%、80%、91.8%,对照组与CINⅢ组、CINⅠ与CINⅢ组之间差异有意义(P<0.05);除此之外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其随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依次降低,在高、中及低分化宫颈癌中其过表达率分别是100%、91.1%和70%,高与低分化、中与低分化之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高与中分化之间表达差异无意义(P>0.05);临床分型鳞癌组P16阳性表达率(94.4%)明显高于腺鳞癌组(66.7%)且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其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P16过表达率分别是100%、85.3%且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其过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④在CIN中,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FHIT、P53及P16相互之间无相关性。⑤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提示在CC中FHIT与P16呈正相关关系(R=0.743,P=0.000)而FHIT与P53无相关性。结论:①FHIT基因下降或缺失与P53过度表达是宫颈癌的频发事件,测定宫颈CIN中FHIT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FHIT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②P16蛋白高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表现,而P53蛋白的高表达是宫颈癌的晚期表现。同时监测宫颈癌组织中P16、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筛选出临床上高危患者,有选择地进行早期治疗,采用更积极主动的有效措施,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③FHIT、P53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王菁[6]2009年在《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与非定向转移差异性基因的分析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系SKOV3及其在裸鼠体内建立的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亚克隆SKOV3-pm,为卵巢癌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本实验室已经采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为了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选取了其中的integrinα6、MKK4、TIMP3、FLICE、FGF2、TRANSIN、Maspin、MTA、PTEN九个基因,探讨以上基因在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亚系的表达,以及integrinα6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以及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系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IZOL一步法抽提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PTEN、integrinα6、MKK4、TIMP3、FLICE、FGF2、TRANSIN、Maspin、MTA-1九个基因在不同细胞亚系表达的灰度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TEN、integrinα6、MKK4、TIMP3、FLICE、FGF2、TRANSIN、Maspin、MTA九个基因在不同细胞亚系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选取20例临床病例,针对原发病灶、淋巴结以及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系进行integrinα6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其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Integrinα6基因在SKOV3、SKOV3-PM2、SKOV3-PM3细胞系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但在SKOV3-PM4细胞系中的表达低于SKOV3细胞系。FLICE、FGF2、MTA1、Maspin、TRANSIN基因在SKOV3-PM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比Skov3细胞系中的表达要高,TIMP3、MKK4基因在SKOV3-PM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比Skov3细胞系中的表达要低,且MKK4基因表达量在SKOV3、SKOV3-PM2、SKOV3-PM3、SKOV3-PM4细胞系呈逐渐下降趋势,PTEN基因在SKOV3表达而在SKOV3-pm2、SKOV3-pm3、SKOV3-PM4细胞系几乎不表达。integrinα6蛋白在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中的表达与基因表达一致,并且其在卵巢癌原发病灶中的表达低于转移淋巴结。结论Integrinα6、FLICE、FGF2、MTA1、Maspin、TRANSIN表达上调和TIMP3、MKK4、PTEN表达下调与卵巢癌的淋巴结定向高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出现integrinα6在SKOV3-PM4细胞系表达的下调的现象,可能存在整合素各亚单位之间的相互调控。
刘露[7]2010年在《ILK、HIF-1α、E-钙粘蛋白和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及p16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空军总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2009年8月宫颈活检及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112例,其中CINⅠ级16例,CINⅡ~Ⅲ级38例,浸润癌38例,行ILK、HIF、1α、E-钙粘蛋白和p16蛋白的检测。结果:①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到CIN再到浸润癌,ILK阳性表达率呈渐进性增高。宫颈癌组织中ILK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Ⅲ级,CINⅠ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P<0.05)。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可能与病例数量偏少及实验假阳性有关。②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到CIN再到浸润癌,HIF-1α阳性表达率呈渐进性增高,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基本无表达,CINⅠ中显着低于CINⅡ~Ⅲ(P<0.05),而CINⅡ~Ⅲ又显着低于浸润癌(P<0.01)。HIF-1α的表达与年龄无关,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Ⅲ、Ⅳ期、中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和的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0.01)。③E-钙粘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显着高于CINⅠ(P<0.05),CINⅠ显着高于浸润癌(P<0.05)。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按不同分化程度比较,癌细胞分化越差,E-钙粘蛋白的阳性率越低。此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显着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1)。对于年龄因素,E-钙粘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其无关(P>0.05)。④p16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递增趋势,且正常宫颈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CINⅠ(P<0.05), CINⅠ显着低于浸润癌(P<0.05)。p16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年龄组、FIGO分期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各组内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组织中,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16的阳性表达率就越高。⑤ILK、HIF-1α及p16蛋白等信号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均与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现负相关。结论:①ILK作为一项较好的细胞增殖标记物,对区分宫颈正常黏膜与各级CIN病变及浸润癌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是否与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有关,以及是否有助于临床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这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随访。②对HIF-1α蛋白的检测和研究将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能够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和转移潜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诊断指标和肿瘤标记物;宫颈癌中同样存在着HIF-1α/E-钙粘蛋白途径,进一步对HIF-1α/E-钙粘蛋白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重要线索。③E-钙粘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E-钙粘蛋白的降表达与ILK、HIF-1α及p16等信号分子过表达均相关,说明多种信号分子和E-钙粘蛋白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协同发挥细胞恶性转化作用,联合检测多种信号分子及E-钙粘蛋白的表达对了解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一定意义。④p16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且在肿瘤早期即发生改变,是一类早期事件。将p16检测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辅助筛查,可帮助我们判定宫颈病变是否已经达到CIN,减少宫颈癌的漏诊率,从而进行早期及时的治疗。
周杰[8]2008年在《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它的5年存活率低。侵袭和转移是卵巢癌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引起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是MMP-9的天然抑制物,它可与MMP-9形成复合物从而限制MMP-9的功能。因此,本课题探讨MMP-9及TIMP-1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其预后中的价值。卵巢肿瘤患者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测定及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测定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病情监测和转移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例健康妇女(对照组)、15例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及55例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组)进行血清MMP-9含量分析。结果:恶性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472.95±169.48ng/ml显着高于良性组的230.99±91.81ng/ml及对照组的72.99±2.57ng/ml(P<0.05)。恶性术后组血清MMP-9含量424.11±175.66ng/ml和复发组血清MMP-9含量478.13±183.90ng/ml也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恶性配对组中治疗前血清含量513.82±133.18ng/ml高于术后组437.15±144.41ng/ml(P<0.05)。结论:血清MMP-9含量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异常升高,可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有价值的诊断、评价手术效果以及判断复发的指标。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MMP-9抑制物TIMP-1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目的:探讨TIMP-1基因突变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39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IMP-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TIMP-1基因第一、第二和第叁编码外显子及其周边区域序列未检测到突变。TIMP-1基因第四编码外显子及其周边区域序列在我们检测的67例卵巢组织中,除了检测到的1例错义突变及1例内含子突变外,检测到具有NCBI中SNPsID为rs4898的SNP位点(TIMP-1基因第3296位)的共48例,其中突变纯合子为17例,突变杂合子为31例,在此SNP位点上,等位基因为T的占50%,为C占50%。Ⅰ~Ⅱ期患者该SNP位点突变为C的比例明显大于Ⅲ~Ⅳ期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基因第五编码外显子除了检测到的2例错义突变及一例位于非编码外显子的外显子区域突变外,检测到具有NCBI中SNPsID为rs11551797的SNP位点(TIMP-1基因第4251位)的共29例,其中突变纯合子为6例,突变杂合子为23例。在此SNP位点上,等位基因为C的占72.7%,为T占27.3%。结论:恶性卵巢肿瘤组织能检测到错义突变,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未能检测出错义突变,错义突变可能影响TIMP-1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功能;位于第四编码外显子的一SNP位点(TIMP-1基因第3296位)可能是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MMP-9抑制物TIM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与其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TIM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检测39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IM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TIMP-1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程度为83.33%(10/12),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为100%(5/5),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为100%(10/10),TIMP-1启动子区域CpG岛总甲基化率高达92.6%。结论:MSP法不能区分正常女性Xi染色体上TIMP-1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及能导致肿瘤细胞TIMP-1基因表达下降的另一条X染色体(Xa染色体)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
覃捷[9]2007年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卵巢癌死亡率在妇科肿瘤中居首位。尽管肿瘤减灭术及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70%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复发率高、易出现耐药,因而患者的5年生存率长期停留在30%左右。PA家族在相当部分的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复发、耐药相关。因此,本课题首先探讨uPA、PAI-1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其预后价值,构建了uPA、PAI-1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行为研究。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及49例正常对照的血清中uPA、PAI-1的表达和2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uPA、PAI-1的表达。将结果与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中uPA、PAI-1的表达显着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同一患者术前血中uPA、PAI-1的表达亦显着高于其术后(p<0.05);在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uPA、PAI-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理学类型无关;经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对生存时间有影响的因素为有无大网膜转移。结果表明:uPA、PAI-1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认为uPA、PAI-1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利用人卵巢癌组织进行RT-PCR扩增uPA、PAI-1基因cDNA,构建TA克隆,经酶切反应获取目的片段分别连接至pCMV-HA及pCDNA3.1(-)B,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并对克隆的全长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序,构建了uPA及PAI-1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至无uPA及PAI-1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利用RT-PCR检测到转染后的SKOV3细胞mRNA uPA或PAI-1的表达,Wesern blot也检测出uPA或PAI-1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提示:成功构建的uPA及PAI-1的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研究uPA及PAI-1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利用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通过细胞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检测,了解uPA、PAI-1基因的表达对卵巢癌上皮细胞SKOV3对侵袭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表达uPA、PAI-1基因的卵巢癌SKOV3细胞株,其生长增殖能力增强,同时,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也得到增强。uPA、PAI-1基因的表达,促使卵巢癌上皮细胞SKOV3的增殖和转移等恶性表型进一步增强。因而认为uPA、PAI-1与卵巢癌的发展与侵袭转移有关,uPA、PAI-1有可能成为靶向阻断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分子靶点。
李文婷[10]2017年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收集并总结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随访,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各因素的预后意义;(2)筛选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micro RNAs,验证并检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micro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roRNA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3)检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micro RNA表达的关系,探讨microRNAs及相关分子标记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诊疗评估和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1)收集并整理2009-2014年我院收治的49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资料完整且样本合格的18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蛋白表达情况;(2)运用miRNA芯片检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差异miRNAs,运用RT-PCR法在62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验证并检测mi 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 R-885,mi R-1243,miR-101,mi R-15a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分析其表达与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3)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4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 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表达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mi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些分子改变的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结果:(1)(1)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49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维吾尔族77例(15.7%,77/492),汉族415例(84.3%,415/492),汉族女性多于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在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深度、有无血管侵犯各组之间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82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维吾尔族62例,汉族12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在ECs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在绝经情况、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无血管侵犯、不同figo分期、er、pr表达状态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结果62例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有11例死亡(17.7%,11/62),总生存率为82.3%;120例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中8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有9例死亡(11.1%,9/81),总生存率为88.9%;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病理类型(p=0.001)、血管侵犯(p=0.001)、figo分期(p=0.003)及er表达(p=0.048)、pr表达(p=0.020)是影响维吾尔族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ecs组织学分级(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血管侵犯(p<0.001)、figo分期(p=0.001)是影响汉族女性预后的独立因素。所选18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汉族病人预后较好;(2)(1)mirnas芯片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共有90个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4个mirnas表达升高,36个mirnas表达降低;(2)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的表达均值分别为0.84±0.44,2.40±0.49,4.40±0.38,4.98±0.36,4.36±0.40,-2.49±0.47,-1.38±0.34,-2.43±0.33,-2.53±0.38,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00±0.37,0.00±0.34,0.00±0.52,0.00±0.48,0.00±0.50,0.00±0.58,0.00±0.59,0.00±0.43,0.00±0.4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7,p<0.001,p<0.001,p<0.001,p=0.005,p=0.046,p<0.001,p<0.001)。其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多呈表达上调,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多呈表达下调。(2)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在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值分别为0.84±0.43,2.40±0.49,4.40±0.38,4.98±0.36,高于汉族(-2.30±0.31,-1.32±0.43,2.72±0.36,3.04±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4,p=0.004);mir-1243,mir-15a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值分别为-2.89±0.69,-4.30±0.91,低于汉族(-1.38±0.34,-2.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7);mir-205,mir-885,mir-1243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表达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29);mir-15a表达在pr表达状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mir-143,mir-145,mir-141,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er、pr表达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表达与mir-145(r=0.612,p<0.001),mir-885(r=0.286,p=0.009),mir-1243(r=0.362,p=0.001),mir-101(r=0.396,p<0.001),mir-15a(r=0.396,p<0.001)均呈正相关,与mir-141(r=-0.324,p=0.003),mir-200a(r=-0.279,p=0.011)呈负相关;mir-145表达与mir-1243呈正相关(r=0.416,p<0.001);mir-141表达与mir-200a(r=0.736,p<0.001),mir-205(r=0.679,p<0.001)呈正相关,与mir-1243(r=-0.299,p=0.006),mir-15a(r=-0.362,p=0.001)呈负相关;mir-200a表达与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表达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205表达与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885表达与mir-1243,mir-101,mir-15a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1243表达与mir-101,mir-15a表达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101表达与mir-15a表达有相关性(p<0.05)。(5)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和mir-15a表达上调或下调的病人生存率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3)(1)154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过表达率为60.4%(93/154),pten蛋白的失表达率为51.9%(80/154),hmlh1失表达率为21.4%(33/154)。(2)dnmt3b蛋白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ecs)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1);pten蛋白表达在民族、病理类型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40);hmlh1蛋白表达在民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er表达、pr表达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和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86,p=0.001),与hmlh1蛋白表达层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阴性、阳性两组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en蛋白阳性的病人相比,pten蛋白失表达的病人预后更好。(5)62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过表达率为71.0%(44/62),pten蛋白的失表达率为64.5%(40/62),hmlh1蛋白的失表达率为16.1%(10/62)。dnmt3b蛋白表达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6)mir-200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分别与dnmt3b,pten蛋白表达不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mir-205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蛋白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mir-143,mir-145,mir-141,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pten,hmlh1蛋白表达不同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本研究所选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中在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所不同,提示其生物学行为可能存在差异;(2)本研究所选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存在差异,汉族女性预后较维吾尔族好。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预后可能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血管侵犯、figo分期、er、pr表达状态有关;汉族病人的预后可能与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有关;(3)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与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术后治疗的参考指标;(4)有90个micro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4个表达升高,36个表达降低;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miR-143,mi R-145,miR-141,mi R-200a,mi R-1243,miR-15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与肌层浸润、PR表达有关,miR-15a表达与PR表达有关;(5)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 R-143与mi R-145等几个miRNAs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提示这几个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表达调节;(6)micro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的病人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不能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7)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组织中DNMT3B蛋白表达与民族、ECs组织学分级有关,PTEN蛋白表达与民族、病理类型有关,且DNMT3B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联合表达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的指标;(8)PTEN蛋白失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的预后可能更好,PTEN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9)micro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PTEN,hMLH1蛋白不同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 RNA对于靶基因的作用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p15mRNA与p15蛋白表达异常的研究[D]. 夏瑾瑜. 青岛大学. 2001
[2].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D]. 凌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04
[3]. p16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郭慧方. 青岛大学. 2001
[4]. 恶性肿瘤[J]. 佚名. 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 2001
[5]. FHIT、P53和P16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D]. 辛志峰. 青岛大学. 2007
[6]. 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与非定向转移差异性基因的分析与验证[D]. 王菁. 广西医科大学. 2009
[7]. ILK、HIF-1α、E-钙粘蛋白和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刘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
[8]. 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相关研究[D]. 周杰. 广西医科大学. 2008
[9].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研究[D]. 覃捷.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10]. 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李文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17
标签:妇产科学论文; 肿瘤学论文; 宫颈癌论文; 子宫内膜癌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卵巢恶性肿瘤论文; 妇科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癌症论文; mir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