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和教育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对学校和教育在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更强烈地呼唤学校和教育在知识创新和应用、科研开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智力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清醒认识到教育战线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中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知识经济中的应有作用,这对于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要求哲学作出新的概括;各种文化、思想相互融合、荡激,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在知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认为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进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历史阶段,宣扬“技术决定论”;一些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活的时代与科技发展的今天相距太远,马克思主义已不能回答当代科技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其目的是要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那种脱离真理发展的历史长河,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片面、有害的。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今天,科技革命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正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就是这一发展的辉煌成果和有力佐证。
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治工作的同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历史转折时期,要重视研究和概括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新成果,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科学体系,掌握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用它武装我们的头脑,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教育广大知识分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挑战。
2.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在信息大潮中绽放异彩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出版物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将由“点接触”、“线接触”变为全方位碰撞,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会增加统一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民族文化教育的繁荣和生存面临着威胁。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不仅会导致网络犯罪,给虚假和色情信息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且极易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在这场以文化渗透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新的“世界大战”中,能否有效地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社会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统一事业的成败,也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命运。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应战,大力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将伟大的民族精神,特别是新时期的抗洪精神,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信息送上国际互联网,使中华灿烂文化绽放异彩,激浊扬清,用中华文化抵御外来腐朽的文化的侵蚀,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广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万里长城。
3.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特点是创新,如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是摆在思想教育工作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今天,一方面全社会要形成共识,真正的观念上、战略上、体制上、投入上体现教育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自身也要建立有效机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创造一种氛围,突出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发挥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使之树立长期作战,艰苦奋斗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鼓舞他们的斗志,打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长期占据优势的局面,寻找新的科技制高点,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在某些领域赶上、超过发达国家,带动整个民族素质,科技水平的提高。
4.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确立新的育人方向和目标。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知识的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高科技竞争中稳操胜券。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怎样做人。通过启发、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功能。
三、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发际贯穿、渗透到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中,提高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变革时期的功能和效应,这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1.高校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知识分子,提高教职工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的理论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物质财富。
2.转变工作视角,以服务求信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知识经济社会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由体力劳动为主逐渐转移到脑力劳动为主;由大集团密集型劳动逐渐向小团体、家庭电脑化方向转变;知识更新的速度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接触范围广……这些都需要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着社会,承受来自各方面巨大的压力。
做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排泄苦闷与不满情绪,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成为教职工的真心朋友,关心他们学习、深造、生活、工作情况,要从实际出发,以服务求实效、以服务求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在服务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要转移到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上来。由于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完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技术应用的任务,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又要努力培养一大批拔尖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在世界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人才保障;为此,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转移工作热点、重心,创造环境和条件,努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要放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上来。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人才的竞争会异常激烈,谁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谁就会有持续创新能力,谁就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培养开拓创新、竞争力强的人才就成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培养创新人才,选择那些在本学科或几个领域中有突出成就、接触广泛、学风正派的学科带头人为领头羊,带动周围的人向创造性人才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要引导、鼓励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要培养教育者自身的创造能力。教育者的创造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育者自身没有创造力,也就不懂如何激励学生的创造力,那么,教育活动本身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只有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思想政治工作乘势而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在现代化建设事业日益繁重、情况日益复杂的今天,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更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工作,使之更符合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符合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此,我们要不负时代的重托,以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斗志,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