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柔性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实验组的患者给予柔性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柔性护理后明显好转的有30例,有好转的8例,无明显好转的2例;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明显好转的26例,有好转的8例,无明显好转的6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柔性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更明显,不仅肝胆外科患者的恢复率高,还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柔性护理;肝胆外科;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lexible nursing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lexible nursing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make a comparison.Methods: 80 case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flexible nursing,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Results: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flexible nursing, 8 patients improved, 2 patients did not improve significantly;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routine nursing in 26 cases, with improvement in 8 cases, witho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6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nursing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 nursing in the clinical effect is more obvious, not only the hepatobiliary surgery patients recovery rate is high,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 flexible nursing;Hepatobiliary surger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前言: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柔性护理更加趋于人性化,已经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1]。肝胆外科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在手术前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这样不仅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同时还会影响医师的手术效果,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因此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胆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23~75岁,平均年龄(41.8±4.6)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23~78岁,平均年龄(43.2±5.3)岁。在手术原发病中,有25例腹部外伤,37例急性胆囊炎,而肝胆管结石以及急性阑尾炎分别为10例与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并根据患者的性别构成、原发病比例、年龄分布来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柔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言语疏导法: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有些患者的情绪比较多变、有些比较开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对前者多花心思、下工夫,对于后者也要适当地调节、疏导。遇到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的患者可以请相关的心理咨询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沟通、交流,缓解他们内心的压抑。随后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的信息,讲主治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介绍同类疾病治疗康复的情况逐渐让患者放松心情用积极的心态参与治疗,对于那些年纪更大的患者,需要派人进行专门护理,一旦发现有并发症患者,要及时处理。
组织科室活动法:通过上讲台演讲的方式,定期召开学习讲座,利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资源,使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还能增强科室护理工作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全科室的每一位护理人员达到最佳的状态。
术前护理法:了解患者的凝血时间以及心、肺、肝、肾功能、各种化验结果。遵照医嘱验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如普鲁卡因、抗生素等。
术后护理法: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有无呼吸阻塞现象,防护舌后坠、痰痂堵塞气道引起缺氧、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切口情况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以便尽早发现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在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待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手术结果,并将患者送入病房休息。待患者平稳后,可详细告知其整个手术过程,询问患者是否有什么特殊要求,并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其好好地休养,等待康复。最后还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减少其并发症。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柔性护理后明显好转的有30例,有好转的8例,无明显好转的2例;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明显好转的26例,有好转的8例,无明显好转的6例。经过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柔性化护理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效,它较为人性化,尊重患者的自我意愿,以人为本, 以尊重人为目标,依据以人为本的平等方法来宣传、劝服,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目前肝胆外科护理中发现医疗事故纠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服务人员态度差导致的,只有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才能使医院获得良好的信誉[2]。就现在来说,柔性护理在临床上不仅给肝胆外科患者营造了优越的治疗环境,同时还有利于患者加强对自身病况以及身体情况的了解,从而来缓解自身内心的紧张、惧怕的心情,这样对患者的治疗、病情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安慰患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言语疏通、心理护理法等,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应该依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情感的变化程度,进行巧妙的运用。在使用言语疏通法的时候一定注意分寸,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素养、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等各种情况因人而异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开导。根据柔性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特点,柔性管理在护理中的特点是体现了情感管理、民主管理与激励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强化护理人员的柔性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柔性管理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差错率、护理质量和对照组比起来明显比较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对比后,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继红,付慧,鲍兰香.手术室柔性管理的成效[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2(3):377-379.
[2]张俊.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健康教育中[J].基层医学论坛,2016,14(4):330-332.
[3]胡德英,方鹏骞,赵光红,等.血管外科护理专科化建设中的柔性管理与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16,9(10):68-71.
论文作者:王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柔性论文; 肝胆论文; 外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