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患者焦虑症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论文_张锡红,徐菊兰

张锡红 徐菊兰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卫生院 21334)

【摘要】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的焦虑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焦虑症发生率及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急性脑血管患者焦虑症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受损肢体肌力低、家庭不和睦、反复发病、左半球等等,经过有效护理干预,本次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达到96.0%。结果: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症,同时其影响因素比较多,针对其具体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焦虑症;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52-02

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症相关因素,探讨了其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54例患者合并了焦虑症(焦虑症组),46例患者未合并焦虑症(非焦虑症组)。焦虑症组中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10.3)岁;非焦虑症组年龄在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10.5)岁。

1.2 方法

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深入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性质、发病部位、病史、环境适应能力等。然后依据调查结果给予其全面综合护理,具体操作为:

1.2.1 症状护理

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主要运用支持和疏泄疗法将疾病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给患者,从而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将其疑虑有效消除掉。在患者发作焦虑症的过程中,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缓解。如果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焦虑症,则应该适时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安全感 。

1.2.2 增进护患关系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注意运用自然的语言和患者交流,尽可能使患者的合理要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使患者从心理上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在此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其将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效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给予患者的表面言语以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对患者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对患者的感受进行切身的体会,为更好地疏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急性脑血管患者焦虑症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受损肢体肌力低、家庭不和睦、反复发病、左半球等等,经过有效护理干预,本次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达到96.0%。具体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常出现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可避免会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担心自己会残疾或瘫痪、担心给家里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等,极易引发焦虑症[1]。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均会对记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症的发生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临床面对这一情况应该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应充分重视患者焦虑症影响因素,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巍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1):363-364.

[2] 李姝雅.伴房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张锡红,徐菊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急性脑血管患者焦虑症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论文_张锡红,徐菊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