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土地的合理应用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并且在耕地逐步减少的今日,加强对土地的整理也能够起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国民重视生态环境、人文条件保护等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围绕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案
前言
现阶段,国家针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以及民生未来发生的提升,提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即土地整理,其实质上是指通过对其他工程、村庄、道路等多方面进行重新整治,然后达到增加耕地面积的过程[1]。土地整理的应用使得我国土地在某一程度上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并具有改善民生条件,保护环境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对于土地整理这一措施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方案优化显得迫在眉睫。
1.土地整理的开展需以保护生态环境入手
对于现代国民而言,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国民共同努力去营造美好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而土地整理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土地的应用效率,并且能够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土地结构的优化与完善,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在合理的土地应用过程中得以改善。除此之外,土地整理的应用还能够使得我国形成符合现代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提升环境质量的集约型土地利用结构。将土地进行规划与整理后实现其最大利用率,增加耕地的面积,并进一步满足水利、林业等第一产业对于土地的需求,进而实现标准化生产操作农艺现代化实施目标。
从总体而言,土地整理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着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通过对一些不合理应用的土地,或者是荒废土地进行重新整治再规划,然后最大限度实现其利用价值。例如,因平整的土地不利于对庄稼的灌水,可对其进行改善,使其能够成为便于进行灌水及水利建设的梯田。与此同时,在改善土地结构,增大耕地面积以及扩大土地管理范围的同时,也使得生态条件得以恢复。并且土地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侧面而言,保护了周围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土地整理加大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以往垃圾乱丢现象得到了处理与规范,并加大对污水、废料以及垃圾的处理力度[2]。由此可得,土地整理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还能够在加强科学、规范土地整理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自然环境保护的效果,起到推动的作用。
但是,针对土地整理中必须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的组织再利用过程,必须要保证这一环节的正确性,否则会导致负面影响的产生。但因其所固有的复杂性与难操作性,使得土地整理期间所进行的地表生态结构调整与优化,可能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造成意外伤害。如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改善方式、自然格局的逆向操作以及水系的改变等,都将为自然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
2.加强生态保护的工程措施设计
2.1加强平原区田地设计
平原区是以其所固有的形势特点来进行田地的设计与开发,在进行规划前,多是根据需高程来进行平均分的,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然后在耕作区内进行田块方向、长度、宽度、形状的规划布置;其次,耕作田块的方向应尽量使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一般选用南北向。在水蚀区,田块宜平行等高线布置。以水田为开发目标的,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设计必须保证排灌畅通,调控方便,满足水稻作物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要。
2.2丘陵区梯田设计
丘陵山区的坡地整理以修筑水平梯田为主。以原有台阶为基础、原有地面坡度为依据,分台定位,本着能够方便机器耕种、方便灌溉、安全稳固、水土质量保持良好、减少人力与耕地浪费等原则[3]。其规格及田埂视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而定,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冲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梯田田坎设计应考虑安全稳固、占地少、用工省的原则。
耕作层土壤是经过长期耕作培肥形成的,土壤熟化度高、有机质和养分均较丰富、结构性良好、生物活性强,土壤养分远高于犁底层和班纹层,有利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故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务必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耕作层沃土用于回田,以确保土地整理后基本农田的基础肥力。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对项目区的土壤剖面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耕作层厚度变化幅度、土体分异状况和地下水位情况;进而,化验土壤农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对项目区土地利用障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设计,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表土剥离的位置、数量和回填方案,将剥离的表土收集堆放后挖填方,挖方处应多挖松20em,尔后与填方处一样碾压沉实,再覆上表土作耕作层。
3.施工技术设计
3.1总体要求
施工时,要尽量采取先高处、后低处的办法。挖、填方要尽量避开雨季,同时挖方要与土地平整、灌排系统建设、道路建设等结合起来,减少垒土堆放,防止水土流失及泥沙飞扬。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开挖和回填土方、车辆运输等施工作业,对环境及水土保持不可避免会有一定暂时的影响[4]。
3.2田坎处理
3.2.1基础处理
土基基础处理时要将基础内的杂物彻底清除,直到硬底。顺地埂走向,凹凸不平的要修成水平台阶,外高内低,向地内倾斜,松土层过厚,则要夯实和加固处理。必须从工农和城乡结合的新高度来做出新的部署,特别重视调整投入政策。必须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安排好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建立由生产者资金投入、政府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三大投资支柱,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态农业投资体系。
3.2.2大力发展劳动和智力密集型生态产业
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来消化严重过剩的农业人口,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弥补生态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的不足。选择生产那些实行机械化操作难度大、需要大量活劳动然而价值含量高的农作物,有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强化劳动者文化素质,特别是强化他们的农业科技知识,改体力型农民为智力型农民;改革和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多办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农村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使之成为今后农业劳动大军中的中坚力量;科技兴农的重点放在普通实用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方面,建立完备的科技推广体系[5]。
4.结束语
由上可知,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耕地面积减少以及土地利用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环境,因此加强土地管理,保证其应用的科学、合理、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土地整理的应用,使得我国土地的规划更加的规范与合理,并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其对于土地、水利、耕地以及资源的分配,这对于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土地最大利用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与此同时,这对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作用非凡。
参考文献
[1]田瑞青.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2):235+237.
[2]唐华飞,刘伟,刘长兵.浅谈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2):16+18.
[3]路光超.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5.
[4]刘淑慧.浅谈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智能城市,2018,4(02):90-91.
[5]王冰.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1):173-175.
论文作者:吴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土地论文; 耕作层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土壤论文; 梯田论文; 耕地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