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华
摘要:本文对建筑电气施工实践中所遇到的电气施工与结构配合及预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电气;结构配合;预埋
为了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建筑电气施工当中,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但是这也加大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如果技术人员在建筑电气施工中,不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这就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技术人员在对建筑电气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但要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并且对各种电气设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还要考虑到建筑工程结构和电气设备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建筑电气施工对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1、利用结构钢筋进行防雷与接地
1.1利用屋面金属结构作接闪器
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建筑空间结构的舒适度和耐久性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还要体现出现代化建筑结构的个性特点,这就加大了建筑电气施工的难度。当前,我们在对建筑结构进行防雷设计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一般就将防雷设施安设在建筑结构的女儿墙、屋脊等一些容易受到雷击的位置,从而对建筑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过由于现代建筑顶部造型具有多变性,这就给防雷设备的安装施工带来了不便,因此我们就根据当前建筑结构的框架特点,利用建筑屋面的金属结构作接闪器,从而使其雷电可以通过建筑混凝土自身的钢筋结构来对建筑结构进行防雷保护,这不仅有着良好的防雷效果,还有效的节约了工程施工的成本。不过,将建筑结构屋面的金属结构作为建筑防雷设施的接闪器来进行使用,虽然有着良好的防雷效果,但是,这就容易使得建筑结构中存在的各种电气设施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而出现故障。因此为了使其建筑结构有着良好的防雷性能,我们就将一些建筑电气设施和避雷带进行连接。此外,在对建筑结构防雷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建筑外围的混凝土现浇构件,在均压环和引下线的作用下将雷电电流引入到地层当中,从而降低雷电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1.2利用混凝土柱 墙主筋、钢柱作为防雷引下线
在对建筑结构雷电引下线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建筑电气施工和结构配合的方法,将建筑混凝土结构柱中的钢筋作为建筑的防雷引下线,从而将雷电引入到地层当中。
2、建筑电气管线的预埋
在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人员除了要对主体电气设备的安装加以重视之外,还要认真做好相关电气设备的管线预埋工作。通常情况下,电气管线的预埋方式有两种:即明敷和暗敷。其中,明敷是指所敷设的管线表露于建筑结构之外,比如部分室内配线沿着墙壁、天花板、桁架等建筑结构的表面进行敷设,其导线是暴露在建筑墙壁、天花板表面之外,并能够被人们所看见的。而暗敷则是将导线穿管埋设在建筑结构的内部,比如埋设在墙体、地坪、现浇构件等结构内部。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明敷在视觉上可能会带给人不美观的感觉,但由于其在埋设时不用进行凿墙或开孔,不会建筑结构,所以其对建筑物强度的影响性比较小,而后者暗敷管线则恰恰相反,它克服了明敷所带来的不美观难题,却由于在敷设过程中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开凿,所以其对建筑物强度的影响性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在对现代建筑结构进行管线布置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美观,通常都是采用暗敷的方法,来对室内管线进行敷设。而为了避免技术人员在对管线进行埋设的过程中,出现埋设不断的情况,技术人员在施工前首先就要对室内管线预埋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
2.1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需要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埋设管线时,一般采用垂直预埋法。在进行管线埋设时,需要在管线外层包裹一层钢管或其他保护物,以保证管线不会因钢筋混凝土的挤压而损坏。然后,将用钢管保护好的管线绑扎固定在结构钢筋上,防止其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发生位移,影响施工质量。一般来说,如果所需要埋设的电气管线的直径较小,那么将其埋设在混凝土构件内部时,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所埋设的建筑结构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砖砌体结构时,施工人员便极容易对管线占据了墙体的大部分截面这一问题进行忽视,在施工时随意凿墙,破坏了建筑墙体结构,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强度,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危害。
2.2砖砌体结构管线预埋
当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时,是不允许在砖砌体上开设水平及斜向通槽,水平管线最好预埋于现浇圈梁中或天花板底板找平层内。通常施工现场垂直管线预埋管均直接在墙体上剔槽敷设,但是这种做法对墙体构造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并列埋设的管线较多时,对整个墙段的承载能力都有影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O3—20O1)中第6.2.14条“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时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通常采取在砌筑砖墙时留下120深凹口,宽度可按并列管线数量采用一砖或半砖,待管线预埋后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
2.3混凝土结构非承重填充墙上的预埋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非承重墙的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电气设备的预埋工作,只有将电气的管线预埋工作与建筑施工有机结合才能让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得到极大的保障。基于填充墙普遍是由加气混凝土以及粉煤灰等空心砌块构成,所以我们要注重这些材料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比如普遍强度较低、自重较轻等特性。进行预埋工作过程中也要考虑这些材质的抗裂性能以及日常使用中的隔音性能得以保障,在这些墙体上开槽的时候不能将槽的深度超过墙体厚度的二分之一,否则会导致墙体开裂和墙体的隔音效果降低等隐患。采用机械开槽的时候,更要避免因为深度问题导致的创面过大对墙体损伤严重等问题的发生。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空鼓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分层回填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砖槽的周边用镀锌钢丝网进行预先铺设,这种工艺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空鼓现象的发生。但是因为操作人员的水平问题以及其他原因空鼓现象还是难以彻底避免,在日常施工中仍较为常见,还需要施工人员不断钻研与改进施工技术。
3、结语
随着建筑电气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类管线越来越多,对防雷、防电磁脉冲等保护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设备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建筑电气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袁勇.关于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与结构间的协调[J].经营管理者,2009(09)
论文作者:周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管线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墙体论文; 防雷论文; 建筑电气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