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意义与作用_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意义与作用_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意义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性、独立性、民族性、时代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吸取新内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稳态的东西,有相对不变的一面,能够超越时代而长久延续。而作为一个优秀企业,通过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企业文化在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能够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现代企业文化变革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传统文化促进企业的内在价值提升

现代企业内部需要有道德的约束,以使内部达到和谐统一。孔子提出的“中庸之德”是把中庸看做最高的道德标准,应该说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庸注重不偏不倚,并非让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惧怕竞争、不思变革,它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它有利于塑造和谐的精神个性,能够积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也是现代企业文化最需要的,甚至对企业文化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传统文化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渗透,与现代管理相融合,形成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员工自我约束,自觉遵守,为共同的目标彼此尊重、相互学习,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此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修身是做人的关键,修身即修养身心,主要指道德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中国传统文化较注重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鸿鹄之志,要有伟大的胸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引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弘扬人生的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让远大的志向可直接化作员工的前进动力,并能够激发内在的多种潜能和创造活力,有利于塑造员工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应该说内在价值的提升也是实现企业文化战略的重要保证。

二、传统文化能够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塑造

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表里特征,其素质的高低、领导才能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被奉为百代“治生之祖”的战国商人白圭说经商:“犹如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强调经商者智、勇、仁、强缺一不可。白圭正是把当时中国的文化和自己的商业经营相结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再造功能,而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很关键,企业家的素质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养分,古者,凡是事业有成者,无一不是有远大理想和意志坚强的人。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人在逆境和祸患中式能够有所作为的,而在安逸享乐中容易萎靡死亡。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应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倡忍辱负重、愈挫愈坚的意志与毅力的。因此,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企业家敢于向风险挑战的意志与品质。中国从古至今产生大量优秀杰出的人才,甚至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思想家或管理实践家、军事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经世、治生、兵法之学的宝贵知识,从众多著作及实际事迹中可以吸收许多古代文化中的智慧,来充实现代企业家的思想。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企业家思想品质修养,而思想品质往往体现出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与人格形象。因此企业家应以崇高的思想道德做立身之本,以传统美德为做人之本,以大公无私为最高境界,以非权力影响力赢得内部员工的高度信任与拥戴,并做到正直、廉洁、诚信与公道。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时代的要求与肩负的使命,加强意志力素质的修养,并使自己更富有创造力,思考决策能力、危机意识、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调动积极性的能力,真正使企业家树立起爱国、敬业、诚信、勤劳、节俭、忍耐、诚壹的精神。

三、传统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可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早在我国“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国家、企业和员工共同利益使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追求社会效益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出的积极贡献,而这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一诺千金”。在此不能狭义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价值观,更不能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义利并重,企业当前可以树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没有“利”的企业生存就会出现困难,它的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发展不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难以有好的表现。一方面,企业的目的、使命在于向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企业的社会价值众多的体现是慈善事业及自觉建立起规范的行为准则并遵守市场的法律法规。在古今中国都不乏乐善好施的商人,他们是以关心他人利益为上,提倡营生要注重社会民族的利益,在增进全局利益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在中国战国时就有“冯谖市义”的千古佳话。《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西汉商人卜式曾捐款20万赈济徙民,《倭寇考略》中记载“商人文士有资者,捐金助饷以备倭,如陆镌,捐金10万助倭饷”。当今中国已有众多的企业及企业家加入到慈善的行列,如“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将他的全部财产“裸捐”,这都充分地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礼记·王制》中说:“布帛精细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意即卖家对买家应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上负责。应该说“价实”、“货真”、“量足”是古代商业的优良传统,那么对现代企业来说只有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才更利于企业的自身品牌的建设及国家、社会、企业共同的发展。

应该说在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上,真正的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最高价值,即为“和谐”。这里的和谐不是狭义的人际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企业与所处环境及所有关系者的内在和谐。

四、以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改造企业员工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人本精神、礼治精神等。

在《尚书》、《诗经》中就体现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易经·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认为君子应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可以说这都是在倡导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并在强暴面前英勇不屈,坚持正义,誓死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在挫折面前奋发图强,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周室贵族刘康公说:“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汉代董仲舒又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以及“天地之际,合而唯一”。宋代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张载明确指出:“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可以说“天人合一”就是古代哲人认为的做人的最高境界,把美好的理想凝聚于心中,而求实现于人也。并效法天的刚健日新和地的厚德载物,造就中华文化中的广大的禀性和开物成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使人的心性修养与人我的和谐、对天地自然的顺应都融合为一,以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把品德、精神逐层提升至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尚书》中有“重我民”、“唯民支承”、“施实德于民”的记述,《左传?桓公六年》载:“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可以说中国古代各种学说有很多体现民为邦本的思想。孔子主张重民、教民、富民,孟子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汉代贾谊指出了:“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李世民也认定“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后来朱熹也提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精神也是现代企业文化中最需要的,人本主义可以使企业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并有利于企业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具有相容性,而且对构筑企业员工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真正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让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再度焕发新颜,使我们的企业跻身于世界强企之林。

标签:;  ;  ;  ;  ;  ;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意义与作用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