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原则 健全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原则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择校生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择校生现象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传统价值观在子女升学问题上的反映。同时,教育本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择校所选择的无非是教育环境。
不能否认,大部分的择校行为是因学校教育环境不良所致。
教育环境可以分为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有形环境通常指学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无形环境通常指学校的人际环境、情感环境、校风校貌等。教育环境是人类设计、构造的一种特殊的生存空间,它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独特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与追求良好的教育环境无可非议。但社会的物质、文化发展总是有限的,因此,教育环境的发展永远也满足不了人类的愿望。这说明了择校生存在的必然性,也决定了必须要从几方面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育发展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学生总是希望能上更好的学校。但这类择校不是因为学校基本教育环境的缺乏,而是不甘心既得条件,对教育环境有过分要求。能够实现这类择校的往往是手中有权或肯出“赞助费”的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抑制择校行为都发布有相应的文件,制定了有关规定。我们认为应从制度和技术上加以健全和完善。1.各级领导必须恪守原则,不批条,不为自己的子女入学破坏有关规定。2.实事求是地制定学校的收费政策,不允许学校以名额换钱。3.增加录取过程和录取结果的透明度,加强群众和舆论的监督。4.实现地区性计算机管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通排学生的学籍号,在基础教育阶段此学籍号不再变更。初中招生录取计算机化,按学籍号管理,划片分配,人校对应,非极特殊情况不得更改,并且初中阶段学生的考核等有关情况按学籍号建档管理,每学期由学校报送,录入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