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是报道先进人物、新闻人物为主,报道的目的是反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人物的崇高品质,为社会树立榜样。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中首先要具有新闻性。大致上分英雄模范人物、百姓关心的社会名流、在平凡岗位中体现出特有人生价值的普遍人和个别引起人警醒的反面人物。人物通讯有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写好人物通讯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和核心,笔者想要表达什么?想给读者什么样的启示?可以说,提炼出一个好的主题,一篇人物通讯就成功了一半。作时代号角的人物通讯,主题必须要与时代脉搏共振,要在采访材料中仔细分析,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思考,来认定什么是最本质的东西,什么新闻价值最高,从而达到引起读者的共鸣,进而取得成功。2003年4月《通辽日报•社会周刊》一版刊登的由该报记者李珍采写的《妈妈,我和爸爸等你平安回家》获得第12届内蒙古新闻奖三等奖。该作品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采写的。该作品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在采写人物通讯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总想把自己所有采访到的东西都装进文章里,舍不得放弃一点东西,结果文章是越写越长,可完成文章写作之后却发现没有什么鲜明的东西。这就要求作者要着力抓取人物身上最闪光的东西,做到有所舍,有所取。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即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一个人一生做很多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事并不是很多,在采访中不能一盘端。例如,我们在写作中把这个人物的很多业绩都写了出来,采访到了很多的故事,但找不到这些故事和这个人的个性有何关系。这不是在表现个性,而是在罗列事迹。因此,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抓住这个人物的底色展开写。2009年8月10日通辽日报五版刊登的由该报记者周静采写的《王建国:贩水果,日子越过越甘甜》中写道:“擦干眼泪,王建国认了。带着满嘴大泡,跑贷款,集资,准备东山再起。1994年,王建国做生意的第一个15年,转机来了。通辽市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基地——白音太来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市里各零散水果商纷纷进驻,王建国也在市里租了一间50平方米的库房……这一回,王建国翻身了。当年在乳品厂附近小市场,一年能赚一两万,到这能赚五六万。债务三年还清,生意越来越火。白音太来市场,成了王建国东山再起的宝地。房子不租了。另买了两间库房,150平。库存水果上万件,日营业额一万多,一个月能赶上以前一年。”
人物通讯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即:陈述、描写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写人物通讯要使读者在读这篇人物通讯时感觉这个人物就鲜活的站在读者的面前,不要使文章很陈闷。例如《王建国:贩水果,日子越过越甘甜》中写道:生活就像一枚苹果。红得诱人,绿得青涩,咬下了一口,味道是什么?……卖了30年水果的王建国说:“有酸,有苦、还有点甜。”……2009年年夜饭,王建国举起酒杯,看看团团围坐的家人,百感交集:“今年,咱再好好干一年!明年,给咱儿子娶媳妇,买新楼!”主人公的这些言语和描写使主人公的个性更鲜明,所要表达的主题突出。人物通讯不能像一般政治性强的报道,站在高处,采用一二三的模式来列举其先进事迹,如果这样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会损害报道人物的形象。
采写人物通讯切忌编造“先进事迹”。之所以会出现这情况,主要是因为笔者对新闻人物不够了解,采访不够深入。采访不仅是人物通讯的写作基础、也是所新闻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出好的人物通讯,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人物通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采写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作为人物通讯的采写要了解新闻人物的全貌及相关事件、语言主、细节等,筛选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内容。
作为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更具时代特色、更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代表人物。我们同时也希望、呼唤社会上有更多的如雷锋、焦裕禄式人物的涌现。
通辽日报社 李欣然
论文作者:李欣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人物论文; 通讯论文; 采访论文; 通辽论文; 读者论文; 是在论文; 新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