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管理体制系列研究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二论文,管理体制论文,港口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港口管理体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般来说,港口是水路运输的枢纽,而实际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港口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水路运输,港口的运作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甚至于航空运输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港口因其功能的广泛性,实际上已成为整个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港口的这一重要地位是由于水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水路运输因其运量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少等有利因素,占据了国际贸易货物运输货运量90%以上的市场。在我国水网发达的省份,水路运输的货运量达80%。不管以何种运输方式运送的货物,有很大一部分最终都要经过港口。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同时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产业部门。交通运输不直接产生价值,只是使货物发生位移。但这一简简单单的位移,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却是至关重要的。缺少某一种产品不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缺少货物的流动,国民经济就会崩溃。特别是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化生产达到空前的程度,有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保障,加之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产品的生产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流动的问题相对显得更为重要。现代经济是以物流、商流、信息流等经济元素的快速、便捷和合理流动为重要特征的。
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运转和相互协调。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交通运输重要枢纽的港口,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也就十分重大了。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港口的开发和建设,并利用港口来带动周边地区及其经济腹地的发展,这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战略决策。从某一角度看,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是在没有以高效率港口为基础的外贸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取得十足经济增长的。在我国,70年代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并由国务院组织建港领导小组开展的大规模港口建设工作,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港口生产组织和管理体制不断的调整工作,充分说明了港口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港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如此重大的意义,研究港口管理体制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港口管理应该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港口功能的发挥适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的运行机制。实现这一原则,就必须对现阶段国家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投资、税收等国家重要的改革措施进行研究。
二、港口管理体制与国家经济改革的关系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改革的标准,加大改革的力度,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相关的方面进行广泛的改革。
在所有的改革措施中,有两个方面对港口管理体制的设定有着巨大的影响:第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二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解决好各级政府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的问题,克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新体制的障碍,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化为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上述两项改革对于港口管理体制的设定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决定了港口管理体制必须走继续改革的道路,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实行更加彻底的改革。
目前,国家的经济体制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成,港口管理体制的问题自然也就明朗了。而现一阶段国家的经济体制正处在转轨过程中,如何把握国家经济改革的思想和进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港口管理体制的要求,是考察我国现有港口管理体制和确立新的港口管理体制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港口经营人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
作为经济类型和经济范畴的市场经济,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出现了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法人制度等重要的法权关系和法制特征的情况下,才正式形成的。从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义务本位进展到权利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进步,人们的社会关系实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重大转换。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少国家已形成了一套相对理想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所谓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综合。正常的商品交换关系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充分的意志自由,以及由此派生的各市场主体自由协商、共同决定彼此的利益关系。这些特征在本质上是与以行政手段或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和控制相排斥的,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信号,自由、自主地开展活动,参加或与他人缔结民事法律关系,以此来达到资源的合理及优化配置。近代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还得益于法人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法人制度有利于确认和保护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有利于确认和维护市场经济关系中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把法律的保护领域和规范范围从经济活动中的自然人扩大到社会组织及其行为,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社会化程度。
市场经济有三个特点,第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是独立的法人,是市场的主体;第二,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与市场有密切的联系,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的;第三,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本质的机制,市场机制调解资源的配置,调节整个社会经济,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因此,在任何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各项法律制度均应保证市场经济内平等和自由竞争的内在要求,保证任何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平等、平权的地位,不承认身份和权力的特权,保证当事人的权利行使和自由活动中的真实意思表示和自愿接受的约束得以实现。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讲话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
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利益原动力和竞争机制所驱使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规律所蕴涵的一定自我调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时滞性、波动性等非有序化倾向和强调本位物质利益的消极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在某些领域是不能或不宜发挥作用的,需要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社会的宏观管理和行政指导;市场经济和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前提,是个体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在经济运行中往往出现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而不记入有关产品的价格或个体成本之中,从而破坏了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加以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目标是要达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共享文明成果,维护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也需要政府通过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等政策进行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对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否定,而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否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个人的工作、消费和待遇都是由计划安排的,命令、纪律、服从是维护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作为“婆婆”的角色被否定了,而组织、培育、调解和管理市场的职能是不能消弱、更不能否定的。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高效率、强有力的政府职能,通过法律的手段和法律化的经济、行政手段来组织、培育、调解和管理市场,制定经济战略和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和布局十分必要。
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其对象应是经济整体,是从社会整体利益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出发,其调控手段主要应是间接的,如通过财政、金融、税收及社会政策等进行引导。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各种经济主体、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预防社会经济发生的动荡甚至危及,且一旦发生时,能够采取应急对策,对国家发生的自然、社会危害预筹对策。
标签:港口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市场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水路运输论文; 时政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