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在迎接奥运会中的几点关系_精神文明论文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在迎接奥运会中的几点关系_精神文明论文

迎奥运中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首都论文,关系论文,迎奥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给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首都各方面都在论证机遇和挑战,找差距、出点子、提建议。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并正确处理好这一过程中的若干关系。

一、机遇与战略目标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申奥的成功无疑为这个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和更好实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所谓“机遇”,是指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在原有环境下所不具有的更为有利的条件,使得一些原来不具备的条件具备了,原来难度很大的事容易了。如:家里要来客人,不愿打扫卫生的也要打扫一番。文革中的“红海洋”,借助尼克松访华,一夜之间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申奥的成功正是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这样一种“机遇”,使我们可以借势而上,办一些原来比较难办的事,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奥运当然需要精神文明,而且奥运会所需要的精神文明和我们要建设的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但我们并不是为奥运才搞精神文明的,是借奥运之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借奥运之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用奥运检验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把精神文明建设仅仅局限于奥运所需,那样的话,奥运一过就会一切照旧。我们要借奥运之机遇,全面提高首都精神文明水平,让奥运促成的精神文明之花,在中国永远盛开,真正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整体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从现在到2008年奥运会,有6-7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不算太长,但规划好了,还是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为此,建议北京市政府应该抓紧时间结合首都精神文明战略目标制定迎奥运精神文明建设工程规划,从整体上统筹安排,并划分阶段,提出总体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并按区、县,部门、单位分解指标,逐一落实。为此提出两条建议:第一个阶段的任务首先是找差距,特别是认真听取国际友人和归国人员的意见,把我们至今尚未意识到,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提出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确立新的目标。以后再在第二、第三个阶段中加以逐步的纠正、克服,以至2008年之前形成合乎标准的精神文明之风。其二,培养新风的重点放在中小学的教育上,7年之后,正是这一代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成为直接为奥运服务的主力军。有了整体性规划,分阶段、分部门的具体任务就有了方向、有了标准,把阶段性的任务抓实了,整体性目标才能实现。

三、商业化运作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获得盈利后,盈利已被奥运当局所接受。但随之,防止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也摆在了主办城市的面前。如何处理好商业化运作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成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不可回避的一个矛盾。

中国加入WTO在即,市场开放程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扩大。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必然带来更多更大的商机,捷足者已经在做“奥运经济”这篇大文章。奥运无疑会为首都经济增加核能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警惕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的过度商业化。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大量无序状态的时候,更要警惕无序的经济行为对奥运经济的扰乱。虽然北京市奥委会已经对市场开发做出了庄严承诺,但仍然要注意商业化运作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商业化运作有与精神文明一致的地方,如:商业文明,特别是奥运举办的时候正是中国加入WTO的最初6年,是对我国在商业文明上和国际接轨的一次检验。所以,要充分利用两者一致的方面,既开发了市场,又促进了商业文明的形成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道德体系的建设。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商业化运作的根本之处是追求盈利,人们求富的意识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特别是在巨大利益面前更要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商业化运作必然存在与精神文明相矛盾的一面,要处理好这矛盾的一面,就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文明建设。

四、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奥运会是国际性体育盛会,通过国际惯例,体现着人类的世界文明。北京举办奥运会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还要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因此,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既要考虑国际化,又要考虑民族化,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尊重各国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并将其精华吸收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又要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有冲突的地方,特别要注意。如在尊重“个人隐私”上,国际惯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差距,就需要我们注意。如在“一米线”的规则上要逐步养成国际通行的习惯。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有效益成果,也要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五、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

迎奥运既要有硬件建设,又要有软件建设,人的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属于软件建设,这已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重视。但人们常常又是把两者分开的。如精神文明建设的座谈会,都是找的有关社会科学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人,而没有比赛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人员。我这里想强调的是硬件建设中有精神文明的含量。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有硬件的载体。硬中有软,软中有硬,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如在一些居民区和必要的路段,需要提醒司机慢行。同样都是在路上设“垄起”,在一些先进国家,无论是汽车和自行车都要慢行的同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而国内的这些“垄起”,不是提醒司机慢行,而是地地道道的“路障”,没有一处不使乘车人受到颠簸的惩罚。同样的道路,精神文明含量不同。在我们的硬件建设上一定要有精神文明的含量,又如,笔者最近访问我国著名的文化建设城市,在一个名声很大的旅游点,宾馆建筑、绿化雕塑都是一流的,服务人员也是衣装整洁,笑容可掬,也无可挑剔。但当问起雕塑所反映的该景点的著名传说时,从总经理到实习生竟无一人答得出来,使人感到这些雕塑和美好的环境顿时失色不少。所以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要孤立起来建设,而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设。同时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装备,如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等。

六、服务和展示的关系

奥运会为向全世界展示北京提供了机会,北京的方方面面都要借这个机会充分地宣传和展示自己,特别是和商机联系结合在一起时,展示的动力就更为强劲,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机遇之所在。但就奥运本身来说,北京要做的,最本质的内容还是服务,要为比赛服务,为运动员服务。服务好是迎奥运的核心内容。在处理服务和展示的关系时,不要服务是服务,展示是展示,而要把服务与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倡通过服务展示,在展示中服务。处理好这一关系将能更为充分地体现首都经济是服务经济的特色。

七、树新风和破旧俗的关系

迎奥运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树新风,确立一些新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破旧俗,消除一些陈规陋习,这两方面一定要结合起来,在破除旧的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的同时,一定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做:提倡和反对应该对应起来,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进而表彰先进、抓样板、树标兵、定规范的同时,也要针对道德理想迷失、见利忘义的问题展开批评,使旧俗没有市场。如从正面提倡文明用语文明行为的同时,也要对“京骂”、“国骂”、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形成“围剿”之势。现在的宣传和舆论,正面的多,中性的多,批评的太少;这方面,应该发挥相声、小品、评论、漫画等文学艺术形式的战斗作用,借此机会,振兴已经衰落的艺术形式。建议在初步找差距的第一阶段后,从2003年起,在京城掀起大规模的移风易俗的活动,作为第二阶段的中心内容。

八、声势与实效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要造成一定的声势。但更要注重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声势与实效的统一。防止大而无当,不着边际的空洞宣传,口号要有内容,要给人启示,要增加精神文明宣传中的文化含量,声势要从实效出发。只有两者统一在一起,才能使精神文明由虚变实,只有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激活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九、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又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创新活动。在迎奥运的历史时期,需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现在起到2008年奥运会,正是中国完成体制转换,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时期。这样一个时期举办奥运盛会,必然带来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供给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观自由流动带来的碰撞,文化渗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等。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既需要大胆的实践探索,也需要勇敢的理论创新,我们必须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大胆探索,同时进行精神文明理论创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指导新的实践。

十、政府行为与群众性自我教育的关系

迎奥运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党领导下的政府行为,同时,又是群众性自我教育、群众性创建活动。这两者也必须结合起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政府重要任务提了出来。精神文明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精神文明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一种政府行为。迎奥运,政府的主导作用、指导作用、引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灌输始终是精神文明教育的主要方式,但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亿万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过程,是群众性的创建活动。所以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这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找差距、定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动群众自己查找,自己对照,通过“实话实说”“找毛病”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通过群众性的学习、讨论把精神文明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标签:;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在迎接奥运会中的几点关系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