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及生化代谢的影响论文_陈员秀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康复理疗科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及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就诊患者65例分为穴位埋线组33例和药物组3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脂肪含量、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甘油三酯 (T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等。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腰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药物组改善程度均不及穴位埋线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药物组的空腹血糖也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刺激时间长、疗效稳定、省时方便等优势,值得在针灸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药物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者,称之为单纯性肥胖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肥胖症患者极容易并发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2],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针灸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最安全、健康、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自2014 -2016 年间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5 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65例患者均为2014年以来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按照纳入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药物组共2组,其中穴位埋线组为33例,其中女21例,男1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6.8 士5.3 岁;药物组为32例,其中女23例,男9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为35.3 士4.8 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与纳入标准

1.2.1诊断标准

(1)肥胖度: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议确定的计算方法,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X 0 .9 (男性)或0.85(女性);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100%,肥胖度≥10%为超重,≥20%为肥胖。

(2)体质指数(BMI):参照2000年国际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BMI标准划分,BMI=体重(kg)/身高(m)2,BMI值为23.0 -24.9为肥胖前期,25.0-29.9为Ⅰ度肥胖,≥30.0为Ⅱ度肥胖。

(3)腰围(WC):通常以男性≥85 cm,女性≥80 cm为腹部肥胖脂肪蓄积的界限。

符合上述肥胖诊断标准,且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即可纳入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因垂体瘤、下丘脑或内分泌系统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肥胖;

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者;

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友病患者;

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⑤未按规定疗程进行治导致临床数据收集不全者。

1.3.治疗方法

1.3.1穴位埋线组

① 选用的穴位:主穴为:中脘、水分、阴交、天枢、大横、风市、阴陵泉、丰隆。配穴:食欲亢进者配上脘、建里;胃火亢盛加合谷,随症加减穴位。

②操作方法:按外科无菌原则消毒手,戴手套,用医用碘伏常规消毒穴位,用一次性使用埋线针,镊取一段长1cm的已消毒的可吸收羊肠线,放置在埋线针管前端,然后接针芯,左手固定穴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左手退针管,右手推针芯,将羊肠线埋置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用医用胶贴固定。每两周埋线1次,6次为一疗程。

1.3.2药物组

在低热卡饮食基础上应用奥利司他胶囊0.12g,qd,口服3个月,期间每月随访。

1.4观察指标

1.4.1 脂肪含量的检测:采用DEXA扫描方法进行脂肪含量的测定,DEXA装置为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A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扫描时被检者要求除去厚重和不必要的衣物,不能佩带任何金属物品及其他高密度物体,如纽扣、钥匙、硬币、拉锁、胸衣等。被检测者平卧于检查床上,用DEXA标准模式,扫描架从头侧向足侧运动并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宽度固定为60 cm,扫描长度可根据个人身高不同而定,扫描时间大约5 min,测定结束,记录脂肪含量等参数。

1.4.2 观察治疗前后脂肪含量、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等。

1.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P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自身前后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穴位埋线组和药物组治疗前后肥胖症患者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腰围的变化

经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患者的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腰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腰围也有明显改善,但与穴位埋线组相比较,其改善程度均不及穴位埋线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过食和少动是肥胖发病的两大主因。过食是热量摄入过多,一者食量过大,一者多食肥甘。食量过大,壅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多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碍的也是中焦气机。少动是活动减少,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既往的文献证实针灸疗法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针灸治疗肥胖症旨在通过疏通经络,健脾化湿,平调阴阳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针刺不仅能降低摄食中枢的兴奋性,而且能够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性,使饱食中枢的活动水平占优势[ 3],从而控制了其亢进的食欲,减少了热量的摄入,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但无饥饿感,达到愉快减肥的效果。

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肥胖患者大多为腹型肥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取腹部的中脘、天枢、水分、大横、带脉以健脾、利水,足三里为胃的合穴,有“合穴治内腑”之功,三阴交、阴陵泉均为健脾化湿的要穴,“肥人多痰湿”,故取丰隆化痰,诸穴合用共奏健脾利湿,化痰降脂之功。通过上述方法治疗3个月后,穴位埋线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及脂肪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生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综合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显示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良好的效果。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将蛋白质磁化线埋入相应的经络穴位内,长时间刺激经络穴位,产生针灸效应;随后随着羊肠线在人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引起机体相应的物理及生化反应[4],从而对穴位产生温和持久的治疗作用,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比,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刺激时间长、疗效稳定、省时方便等优势,值得在针灸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邹大进. 实用临床肥胖病学[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71.

[2]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控制[M]。北0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24

[3]赵玫,袁锦红,李嘉,等. 针剌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中国针灸,2001,21(5):305

[4]Sun WS. Introduction to micro-invasive thread-embedding therapy[J]。Acupunct Tuina Sci,2012,10(3):196-198.

注: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2015153

论文作者:陈员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及生化代谢的影响论文_陈员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