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察:能将主观内容客观化的好题型——全国新课标卷选考阅读题中的多项选择题赏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项论文,题型论文,选择题论文,微观论文,能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淡出高考语文多年的多项选择题,2007年在考试中心命制的宁琼卷(全国新课标卷)中再次现身,而且经过改造,成为新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固定题型,后又被辽宁卷采用。这是新课标卷的一大亮点,该题型具有以下特点:
一、不对等表述
这种题型出现在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一般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中一般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的能力。共有五个选项(备选答案),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两项。与单项选择题不同的是,多选题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不像文言文或客观阅读(新课标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的概括分析题那样,几个选项分别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一部分,而是有整体有局部、有全面有分项、有宏观有细节,各选项之间存在包含、交叉、并列等多种关系。
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的(1)题: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答案解析】该题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五个选项中D、E着眼于整体,从主要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综合分析,而A、B、C则从情节和形象两个方面具体分析,A、C两项分别对两处情节的内涵进行了分析,B则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鉴赏。B项有恰当也有不恰当的。写秀鸾的行为,是为了写“老丈人”,后文既没有死去也没有牺牲亲情,秀鸾与家人关系一直保持着。A项原因部分,背离了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情节设计。E项外省人不是“南腔北调”。
二、比较性提问
2007年与2008年新课标卷的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用排除性思维,要求剔除错误的项。2009年以后提问方式变为“最恰当”的两项,用比较性思维,要求遴选最恰当的表述。其实阅读理解中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只是概括是否全面、表述是否准确、理解是否到位,所以这样设置问题在学理上更加严谨科学。更何况新课标提倡个性化、多元化、创造性阅读,对有些内容的分析鉴赏只要跟普遍认同的形象特点、情节内容、表达技巧、主题思想不矛盾,而且有理有据,可以自圆其说,就不应当轻率地判定为错误。这种试题的设置就是这种开放式阅读观在考试中的体现。
例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的(1)题: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答案解析】D、B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细节的分析具体到位,符合普遍的欣赏感受,分别得3分、2分。A项对小说表现手法、主要内容的概括准确,但认为“情节曲折、紧张”,概括不当,得1分。C项有两处明显的错误:关于“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的东西,原文中是“毯子”,答案中错成了“手巾把”;说马裤先生“要手巾把”说明他“比较讲究卫生”,与文中马裤用食指挖鼻孔的习惯性动作有悖,而且对这个细节的功能理解有误,作品要体现马裤先生的“爱占小便宜”,表现马裤掏了钱就认为自己是老爷,对别人可以颐指气使的卑琐心理。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在小说里和“茶房”形成鲜明对比,并不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三、差异性赋分
多项选择题一般有五个选项,题干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两项”,可选项中能得分的项有三个,而且各自的分值不同,分别为3分、2分、1分。只要选择两项,就按选准的项是否得分、得分多少计算分值。三个得分选项的分值高低按概括分析或赏析评价的恰当程度确定。古人说“诗无达诂”,意思是后人或他人对经典的诠释不可能完全与作者的实际想法相同;同样的道理,对文章的阅读和鉴赏也只能无限趋近作者的真实意图,要完全与作者的意思吻合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有如打靶,可以无限趋近靶心,但要次次命中靶心就有相当的难度。所以,表述准确、完整、明晰的可以得3分;表述没有明显错误,只是不够准确、完整、明晰的得2分;有小小的瑕疵或表述不完善的得1分;有明显错误的不得分。
下面就2013年新课标乙卷第12题的(1)题进行详解,以体现赋分的差异。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当即”与对位信息“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不符,时间舛误,表述有明显错误。赋分:0分)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在“相关链接”②中关于“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有若干项,扩建飞机跑道仅为其中“之一”,所以说扩建飞机跑道是“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没有错,但有失严谨。赋分:1分)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概括了陈纳德的主要特点、功绩和身份变化,是最能体现陈纳德人生价值的内容。赋分:3分)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是陈纳德获得的一项殊荣,但不是体现“飞虎将军陈纳德”的核心信息,虽然正确,但和C项比较涵盖的信息较少,分量稍轻。赋分:2分)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由“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可知奖是陈纳德个人的而非“飞虎队”集体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赋分:0分)
【赋分解析】该题的得分情况有六种:选C、D得5分,选C、B得4分,选C、A或C、E得3分,选D、A或D、E得2分,选B、A或B、E得1分,选A、E得0分。
综合上述特点,从考查功能上看,这种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文本阅读鉴赏的情况进行考查;从提问的方式上看,问题的设置角度合理,科学性强,有充分的学理根据;从考查效果上看,客观性强、区分度大、层次分布合理,能够比较精细地体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是能将主观理解精确量化的题型。新课标卷里除选择题和作文外大部分单独评分的小题分值不是6分就是8分,从理论上讲也可以有较大的区分度,可以比较精细地体现考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可在实际阅卷中往往只能区分出三四个等级,而且评分很难客观公平,这就使大部分考生的得分接近,最终影响到总分,导致语文成绩的区分度不大、稳定性不强、公信力较差,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
如果语文试卷中多一些这样的试题会如何呢?我想至少可以减少评分的随意性,使考生的得分有一个合理的梯度,从而拉大成绩差距,让考生丢了分心服口服,得了分心安理得,也让考生觉得学语文有付出就有收获,是值得投入精力的学科。
我们热切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试题命制的研究中,合理解决语文考试存在的问题,让学语文、教语文的人重拾对语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