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情感的重要阶段,利用美术学科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创造活动和审美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冶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多之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美术所特有的艺术美和精神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美,以情感美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笔者对这一目标进行了认真实践和深刻思考,认为实施好以下几个策略对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大有裨益:
一、资源整合,感悟情感
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更不是“拼合”,整合是对现有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机的组合,追求各种要素的整体结构最佳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整合”既反映了事物间的动态作用又强调了事物间结成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
例如,在观摩《星空》一课时,我利用图片欣赏、讲述、讨论的方式介绍了一些有关宇宙星空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欣赏《星空》这幅画时,学生们听得特别入神,而且产生了很多联想,有的说要像伽利略那样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惜为科学而献身;有的说要像杨利伟那样驾驶着我们国家的神舟飞船探索星空的奥秘等。学生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自然流露,达到了理想的育人效果。
二、实践锻炼,体验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美术课适时地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周围世界中的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星期天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哪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些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各不相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课堂活起来了,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地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对学生实施的应该是“生活型”、“实践型”的美术教育,而不应该是“专业化”的美术教育,因为我们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感情丰富的人!
三、情境创设,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情感共鸣,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激情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等待我们去点燃,珍视学生的情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策略。
《妈妈的眼睛》是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美好情感的好素材。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大家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我们用眼睛来做什么?请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或观察过你们妈妈的眼睛,在你心目中你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你妈妈的眼睛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眼前浮现了与母亲相处的情景,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真情。其中一位男同学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大家,他说:“我已经记不清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我在梦里经常见到妈妈的眼睛,那是世上最美的眼睛,她教我勇敢地面对任何困难,永不退缩,妈妈的眼睛永远在我心里鼓励我!”这些感人至深的话语是学生真情的自然流露,母爱无边,教育无痕!
在情境体验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起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地融入情境中。因此说,情感是教学中重要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是我们对教育目标高层次的追求。
四、评价鼓励,升华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人们:“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的确,没有什么力量会像教师由衷的赏识和爱的期待那样能使学生备受鼓舞了。因此,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角度的评价,以充分的尊重和恰当的引导,使其情感得以升华。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是那种有知识、缺教养,有想法、缺行动的人,而是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五、课外活动,丰富情感
教师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对课外活动形式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出发,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和把握的同时,促进学生广泛兴趣爱好的培养。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促使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多元化的渗透方法,最好在教学中采用潜移默化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接受情感的感染和教育,这样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全面能力的培养,又可以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孙艳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眼睛论文; 自己的论文; 妈妈论文; 的人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