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天津市的对策研究_毛入学率论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天津市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大,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成为了焦点性的话题。针对这一现状如何深化天津市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其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面前。本文将沿着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描述的高等教育由精英(Elite)到大众化(Mass)再到普及化(Universal)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国内部分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天津的实际,希望能探寻出既符合天津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又力求有所创新、提高的变革、发展之路。

一、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天津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北洋中西学堂(北洋大学)的诞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南开大学在中国是第一所由中国人出资建立的私立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的高教规模得到飞速发展。改革开放20年以来,天津的高等教育结合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了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远程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办学形式。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体制由一元向以政府力量为主,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于办学的多元方式转变。高等教育在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1、表2是天津历年普通高校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天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历程。

在天津高教不断发展状大的过程中,1993年天津普通高校及成人高校的毛入学率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达到16.52%。此后,天津高教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值连年上升,1994年升为18.70%,1995年为19.87%,1997年达到23.26%,1999年突破30%达到30.17%[1]。为了进一步扩大高教规模,天津市在2000年对高教规模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在校大学生达到20万人,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200人以上。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40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能够基本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同龄人口毛入学率突破40%。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口径存在着差异,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存在以不同口径毛入学率进行比较的现象。本文上述的毛入率计算结果是指普通高校及成人高校的,如果按普通高校毛入学率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新口径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计算,前者结果为:1997年12.35%,1999年17.54%;后者的结果1997年为30.17%,1999年为39%[2]。

由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可以看出天津高教发展规模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而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同样令人欣慰。这可以从表3、表4中的数据得到反映,表3、表4是从“中国当代发明家计算机数据库”中收录的全国各地1000多所高校中前26所高校拥有发明家的一览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榜上有名且位次分别位于第4位、第14位。特别是天津大学,80年代排位在第2名,90年代又跻身于第1位。诚然,这是反映理、工科大学的高等教育成绩,如果综合各方面因素,各校位次会发生变化。但是现代大学变革的国际潮流是文理更好地结合,再也不能简单地分为“技术主义者”学府或“人文主义者”学府。恰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率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德托佑斯指出的,未来的大学“应当拓宽其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教育之路,应当教育学生更加敏感地面对生产率,面对实际问题,协力合作,面对其它国家的文化,体制和商业惯例。”这一点从北京大学高踞第五位的结果似乎可以得到一定的证明。

表1 天津普通高等学校历年的基本情况

年份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197711 16320 4927 5614

197822 2323512741 5782

197926 28197 5449

165

198028 30238 7491 5345

198127 36975 7245

618

198227 34622 8031 10274

198328 3400011826 12307

198428 3959712863 7096

198528 4532814468 9137

198628 4844213997 10630

198728 5065714927 12493

198828 5307115895 13374

198928 5280414076 14384

199028 5103913856 15200

199127 4990014523 15059

199226 5212717320 14857

199326 6024721678 13494

199426 6667221422 14661

199525 6808022055 20203

199620 7135422664 18429

199720 7363022016 19535

199820 7865123678 18342

199920 9045033636

表2 成人高等教育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1999年。)

表3 毕业于26所大学发明家状况表

但是天津高教所取得的成绩与北京、上海等其它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表5是中国部分大中城市1993~1995年普通高校及成人高校毛入学率情况。[4]

从表中可以看出天津高教的毛入学率不仅明显低于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而且低于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发展规模,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1996年北京市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为30.12%,1997年为32%,到1999年已达35%。天津1999年只有17.54%,详情见表6。北京市提出2000年以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达并保持在45%左右,到2010年以后可能达到60%~65%左右。其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上海市1997年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4%。现在它又提出到2005年高教毛入学率突破40%,比天津预计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前了5年。天津要缩小差距,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要在加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基础上,尽一步加快高教发展的步伐,为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贡献力量。

二、对策与建议

(一)以经济发展速度为参照,改革高等教育落后于经济的现状

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教育界存在两种观点。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联;另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以上论断持相反的观点。他们通过“精确建模和数量分析”之后断言:“高校入学率的高低与经济水平无关。”对于这一理论的评价我们在这里暂不作论述。但是20世纪100年的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史却清楚地告诉人们: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必定拥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至少在当今的世界,还没找到这样一个反例:在一个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里却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教育。

表7的数据反映了天津经济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天津的主要经济指标(GDP)虽低于北京、上海两市,但增长的速度却是三市中最快的。天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7年为1580美元,1998年为1789美元,1999年为1848美元,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加速发展时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天津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数增长却比较缓慢,只是在1999年全国开始扩招时,才有大的发展。同时由于构成高等教育生源的普通中学毕业生在呈高速增长,这就给规模有限的我市高等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供求失衡的矛盾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根据自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制定相应的高教发展规模,是目前天津高教大众化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表4 26所大学毕业生发明家获奖状况表

表5 部分大中城市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城市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北京  

38.61

  41.47

  40.19

上海

  24.90

 25.72 

25.12

天津

  16.52

  18.76

 

19.78

南京

 17.33

  18.29

  20.49

杭州  

17.27

 18.60

 20.50

表6 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表7 天津经济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状况一览表

表8 部分城市1998年高校规模一览表

省市普通高校数(所) 成人高校数(所)

北京市

63

73

天津市

20

42

上海市

40

41

重庆市

22

23

表9 普通、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发展

省市 合计

 普通高校

成人高校

 99年 比98年增长

99年 比98年增长

99年 比98年增长

北京

476379 8.1523514010.40 241239 6.03

天津

158825 10.32 9045015.00

68375 4.68

上海

284527 12.7118603712.83

9822012.47

重庆169431 12.81 9656916.09

72862 8.74

表10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与在校大学生数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 普通高校数 10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

 1986年

1995年

1998年1986年

 1995年

 1998年

北京

676564

135016191718

天津

212120

600 728 825

上海

484540

96710631133

(二)扩大天津市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

天津市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数量明显少于北京与上海(见表8)是天津高教整体规模无法与北京、上海抗衡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天津高校自身规模不大(见表9),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低于北京、上海甚至低于重庆市的原因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天津市每10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低于北京、上海(见表10)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比北京、上海低。

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普通高教与成人高教已成为天津决策者们的共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也与第三次全教会颁布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号召相一致。民办(私立)高教和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多种办学模式也是天津高教大众化上水平要解决的问题,到1999年,天津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已有70多所,但只有一所民办高校——天狮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了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其余的基本上是非学历教育,这与北京、上海特别是国外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方式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一个有957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来说更是令人汗颜。加快民办高校的发展已成为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手段。

令人欣慰的是,自从1981年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目前天津市最大的开放式、社会化的高等教育形式,19年间这一方式已为我市各行各业培养了50776名大专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据全国自考办的统计,天津每万人中就有132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又低于北京的149人,位列全国第二,成为天津高教大众化进程中一道绚丽的景色。

(三)增加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建设是在扩大高教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双重压力下进行的,简单地把其交给社会、政府、个人任何一方都将产生困难,要结合三方面的力量,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目前,天津高校经费的来源为:财政拨款、教育税费、收费、校办产业、社会捐资、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然而天津高教经费短缺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模式,在开拓出更多的经费渠道的基础上增加投资比例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在对高等教育逐步实行中央和市两级管理以市一级管理为主的新体制下,天津市要抓住机遇,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首先在高教规模上要缩小与北京、上海的差距,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天津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打下基础。建议市政府每年增加教育经费在本级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并将增量部分主要用于高教事业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逐渐为世人所承认,成本分担的进一步贯彻执行,学费的增加及私人投资、校办产业等渠道带来教育经费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教经费紧张的局面,但私人投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公共投入就应相对减少。1990-1995年多数已迈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国家,在私人投入增长的同时公共教育经费也在同步增加。

(四)尽快建成具有高质量的天津高等教育体系

发达国家在注重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扩大时,一刻也没停止对质的追求。这既包括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多样化的质的要求,也包括对其高等教育精英人才的培育。在大众化时代,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已不同于精英阶段。因此,正如潘懋元教授指出的那样,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来要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以往我们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为国家服务的学术型人才,而在大众化阶段,由于学生求学各异,高等教育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天津市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对质的建设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为本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专家与学者,并为国家与世界输送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忧的是一流大学的建设问题。到目前为止,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从综合实力和其它一些因素来看,都有跻身一流大学的可能,但有一些差距。然而,2000年底教育部与天津市联合给这两所学校投资14亿元,为其建成一流大学创造了条件与可能。因此,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有限财力,重点建设好一二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同时重点扶植一批与天津战略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应用学科,已成为当前天津高教大众化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建立地方法律法规,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国外众多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法律的保障。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是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高等教育法规还没有先例。这对高等教育区域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极为不利。然而,不久以前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同志指出:允许地方政府在某些领域先建立本地区的法律。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要抓住时机,制定出有关天津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加速天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促进天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标签:;  ;  ;  ;  

高等教育大众化:天津市的对策研究_毛入学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