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4000)
(2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重庆 404000)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彩超诊断结果。方法:选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施以彩超检测双下肢动脉血管形态监测,其中包括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足背动脉几个部位,观察各血管的内壁以及斑块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及血流彩色充盈情况,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同一时间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的患者IMT(内中膜厚度)以及PI(硬化斑块指数)数值进行对比。结果:所检查患者中一共有243例患者被彩超诊断得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其中包括血管硬化、内膜增厚等情况,病情检测确诊率高达81.0%。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超诊断;确诊成效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218-02
糖尿病是当前临床医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1],如果没有对身体血糖水平进行很好的控制,那么就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状。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就是当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状[2]。患者通常在患得此种症状之后,具体的临床病症表现为肢体疼痛、行为感知异常,严重者则会导致截肢[3]。基于此,本文通过选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彩超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选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布的关于糖尿病症状的评测标准以及分型标准[4]。所有患者中其中男患者145例,女性患者155例。患者的糖尿病史为2~17年,平均病史为(6.8±1.7)年;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8.4±2.7)岁。其中合并脑血管疾病症状有2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有50例,合并高血压病症的患者有114例,存在视网膜并发症患者有32例,周围神经性病变患者有4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14例,糖尿病足患者有20例。另外再选取200例同期检查为健康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患者使用西门子x300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测[5],该仪器的探头频率为5~10MHz,血流方向和声束的夹角为60℃之内,并且经由具有专业操作性的医生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均应该保持仰卧姿势和侧卧,通过对患者的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足背动脉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各血管的走行,测量各血管的内径、内中膜的厚度,观察患者的各血管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有无闭塞等情况。
1.3 评判标准
经过超声检查患者的双下肢动脉以及分支的具体走行规律,内膜的回声均匀,且无限制性扩张病症,经超声检测呈现图像为三相波为正常标准。检测的病变标准为:超声检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壁IMT增厚,内膜面粗糙,可见单发或多发不同形状及回声的斑块,管腔局限性或弥漫性狭窄或闭塞。CDFI:轻度狭窄时彩色血流形态不规则,狭窄处血流束变细;中、重度狭窄时彩色血流充盈明显缺损,血流速度增快,三相波消失;完全闭塞时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过正态性的检验,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患者的具体检测IMT、PI以及动脉硬化的等级还有斑块数量病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存在显著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使用彩超进行病情诊断,发现患者的下肢血管腔呈现闭塞、硬化斑块以及狭窄病症,该种病症的发生率明显超出所选的健康患者,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所示)。
3.讨论
通过对本院的300例患者进行彩超病情诊断,将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诊断的健康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IMT、PI、易损斑块数量、硬化等级积分存在显著差异。而此种研究结果也与相关研究保持一致[6]。并且本次所选取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用程度的内膜增厚以及硬化斑块。糖尿病症状通常是由于患者的靶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发的胰岛素不足导致糖代谢紊乱所导致功能性障碍的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尤其是处于2型糖尿病阶段的患者,下肢动脉产生病变严重者会导致患者伤残,因此需要及时对该种病情进行及早确诊。此种病症早期在临床病症特点具体表现较为微小,但是随着病症的不断恶化,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的下肢发凉以及持续性的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则需要截肢。以此通过借助彩超检测病症,可以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从而针对性的降低病死率以及截肢率。彩色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判断,将患者的具体病变状况进行图像反应[7]。可以根据彩超的流速相互结合对患者的下肢病变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具有安全、无创伤等诸多特点。因此通过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鹤鸣,杨福宝,胡琳,张晓军.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05):704-706.
[2]唐雪丹.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01):45-47.
[3]唐伟雄,吴舟,叶木石,田焕书.颈动脉彩超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4,(04):99-100+102.
[4]昃亮,周恒.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03):39-40.
[5]李兆芳,王军,张一清,韩月婷.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价值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1,(18):26-27.
[6]王东霞,米书云,贾琳楠.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0,(04):320-321.
[7]苏金花,李欣,寇海燕,席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6):1323-1324.
论文作者:尹红1,孙毅2,牟克平1,禹琦1,龚妮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糖尿病论文; 彩超论文; 病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