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信息课程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新变化论文,高中论文,课程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本,对“信息教育”的讨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近30年。在高中作为必修课程设置信息课,则是在1999年3月29日公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的,全面实施是在2002年。2008年,日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学习指导要领》修订工作。2008年12月22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其中对高中信息学科进行了修改。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本文介绍了日本新《学习指导要领》中高中信息课程的修改要点和新的“信息”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
●日本高中信息课程修改要点
在1999年公布的高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高中信息课程分为必修模块“信息A”、“信息B”、“信息C”,学生选择其中一门为必修。其中“信息A”、“信息B”、“信息C”分别侧重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科学的理解”、“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在2008年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现行的高中信息学科必修模块“信息A”、“信息B”、“信息C”修改为“社会与信息”和“信息科学”,学生在其中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课程由原来的“信息A”、“信息B”、“信息C”的内容重新组合成“社会与信息”和“信息科学”两个模块。(见右图)
日本高中信息课程结构修改前后比较
其中,“社会与信息”的特点是重视开展适切地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搜集、分析、表现信息以及进行有效交流的学习活动,重视开展理解信息的特征、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促进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内化的学习活动。“信息科学”的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有效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及掌握以此为目的的科学的思考方法的学习活动;重视开展理解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信息伦理道德内化的学习活动。
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引入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发表的学习活动,重视语言表达,开展创新信息、简洁明了表现信息并正确地传递,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视收集、分析、表现信息和有效交流的学习活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学习活动。
●日本高中信息课程标准及内容
在新颁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了高中信息课程的总目标,并分别对“社会和信息”、“信息科学”提出了各科目的目标和内容构成。
1.课程的总目标
新高中信息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关于信息的科学观点与方法,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培养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中能够自主应对的能力和态度。
2.“社会和信息”的目标和内容及要求
(1)“社会和信息”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能够正确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收集、处理、表现信息,同时,培养学生有效交流的能力和积极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2)“社会和信息”的内容及要求。“社会和信息”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信息的运用和表现”、“信息通信网络与传播”、“信息社会的课题与信息伦理道德”、“构建理想的信息社会”等四个部分(见表1)。
①关于“信息的运用和表现”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信息的媒体特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和媒体的意义,以便于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二是关于“信息的数字化”,让学生理解信息数字化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及信息设备的特征和作用的同时,理解数字化的信息可以统一使用。三是“信息的表现与传递”的内容,以让学生能够简单明了地表现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为目的,学习正确选择利用信息设备和素材的方法。对于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考虑信息的信赖性、可靠性及著作权的基础上制作信息内容。关于“信息的数字化”,要通过举标本化、量子化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内部将信息数字化的内容。关于“信息的表现与传递”,则要求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展开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活动。
②关于“信息通信网络与传播”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的内容也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传播手段的发展”,使学生理解传播手段及其发展与变化,同时理解通信服务的特征和传播形态的关系。二是“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让学生理解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和确保信息安全的方法。三是“信息通信网络的运用与传播”,即在信息通信网络的特性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传播的方法,理解信息的接受及发送时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内容,要以电子邮件或网站为例,注意学习其信赖性和便利性。对于“信息通信网络的运用与传播”,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开展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活动,评价自己对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著作权的意识。
③关于“信息社会的课题与信息伦理道德”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和课题”,即让学生理解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同时理解理想的信息社会状态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第二,“信息安全的确保”,使学生理解个人认证和密码化等技术性对策和信息安全策略等提高信息安全的各种方法。第三,“信息社会中的法与个人的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大量的信息被公开流通的现状,同时理解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和为此制定的法规和个人的责任。关于这部分内容,在进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和课题”部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地思考理想信息社会的状态和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并开展讨论、发表等活动。关于“信息安全的确保”,则可以安排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在技术与组织上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的学习,并让学生了解恰当地将各种对策进行组合的重要性。关于“信息社会中的法与个人的责任”,可以学习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等内容,并让学生认识到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中个人正确判断的重要性。
④关于“构建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内容及要求。该部分同样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中的信息系统”,即使学生理解信息系统的种类和特征,同时理解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第二,“信息系统与人”,让学生思考便于人利用的信息系统应有的状态,以及利用信息通信网络提出或收集各种意见、建议的方法。第三,“信息社会中问题的解决”,学习正确使用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展这部分教学时,要求让学生思考在构筑理想信息社会中人的作用,并开展讨论、发表等活动。关于“信息系统与人”,要让学生提出关于改善信息系统的方案,开展将各种方案进行整理的学习活动。
3.“信息科学”的目标和内容及要求
(1)“信息科学”的目标是理解支撑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学习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有效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的自主能力与态度。
(2)“信息科学”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解决问题和运用计算机”、“信息的管理和问题解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伦理”等(见表2)。
①关于“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内容及要求。这部分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和信息处理”,让学生理解在计算机中,处理信息的构造和表现方法。第二,“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要素,协议的作用,信息通信的构造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方法。第三,“信息系统的机能和提供的服务”,关于信息系统和服务,让学生将信息的流程和处理的构成关联起来理解,并思考利用的方式及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在内容选取上,关于“计算机和信息处理”,要求学习标本化和量子化等内容。关于“信息通信网络的构成”,要求用图说明信息的交换,并注意让学生理解信息通信网络和通信协议的构成。关于“信息系统的机能和提供的服务”,要学习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②关于“解决问题和运用计算机”的内容及要求。这部分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一,“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发现,明确、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根据解决问题的目的和状况选择恰当方式的重要性。第二,关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程序的自动化”,学习解决问题时用算法程序表现的方法,理解利用计算机自动实施时处理程序的价值。第三,关于“模型化和模拟”,使学生理解模型化和模拟的思想和方法,并使学生能够据此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关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求让学生思考多种解决方法,根据目的和状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关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程序的自动化”和“模型化和模拟”,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应用软件或算法语言。
③关于“信息的管理和问题解决”的内容及要求。在这部分内容中,第一,关于“信息通信网络和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学习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信息通信网络的方法,理解信息共享的价值。第二,关于“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数据库”,理解为了保存、管理检索信息的数据库的概念,并能够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关于“对问题解决的评价和完善”,则是让学生理解评价并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开展让学生评价实际处理过的或创造的信息。关于“信息通信网络和问题解决”,要根据学校或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应用软件或信息通信网络。关于“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数据库”,要开展制作简单的数据库的活动,学习关于信息丢失时的危险。
④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伦理”的内容及要求。这部分内容中,第一,关于“社会信息化和人类”,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信息化对人类产生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思考在构筑信息社会中人类的作用。第二,关于“信息社会的安全和信息技术”,则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的安全和支持安全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思考为提高信息社会的安全性每个人的作用和责任。第三,关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态度。要求在教学中,要开展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发表的活动。关于“社会信息化和人类”,在内容选取上可以学习能够简单操作的信息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各种机能以及让老人及残疾者能够简单利用的方法。关于“信息社会的安全和信息技术”,举出利用信息通信网络犯罪等问题,学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方法。关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责任和态度,使学生将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内化。
●各模块指导计划的制订和内容的处理
在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对于各个模块在制订教学计划以及内容的处理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关于制订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与其他各学科配合,在初中信息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学科的学习成果能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发挥作用。在与公民课程和数学课程结合的同时,注意根据课程的目标调整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根据各个模块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开展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实践活动。同时,从学生的健康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出发,注意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原则上,各科目在同一年学习完成。
2.关于内容的处理
要求在各模块的学习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将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等信息伦理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态度。关于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体实例,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次日本高中信息课程是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内容分别分散到以“信息社会”和“信息科学”为中心的两个模块中,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深入。本次修订,是日本高中这几年信息课程实施现状反思的体现,反映了日本信息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转变。从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起,我国也将迎来信息技术教育新十年,日本的这次课程修订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信息社会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计算机通信论文; 通信与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课程论文; 思考方法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