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再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_经济论文

上海农业再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_经济论文

上海农垦经济高速发展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高速发展论文,启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与借鉴

1988年以来,上海农垦局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思路,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带来了上海农垦经济跳跃式地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卓越成绩。以下是笔者不久前对上海农垦学习考察的点滴体会。

一、上海农垦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发展速度快、效益好。1993年,上海农垦局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社会总产值60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利润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6%。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社会总产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利润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同1987年相比,上海农垦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倍,利润增长6.8倍。

2.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现在上海农垦企业已超过千家以上,其中工业企业400余家。三资企业已达213家,总投资5.9亿美元,协议吸收外资累计总额达到2.78亿美元。在境外包括日本、墨西哥、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加蓬、阿联酋等国在内的企业已达到26家,出口拨交额达到10亿元。

3.效益农业成效突出。几年来,上海农垦系统明确了农业发展方向,在建设城郊型、开放型、高效型、外向型农业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形成了具有上海农垦自身特点的特色农业: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产品,二是以赚钱为主,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三是以特色农业、外向型农业为龙头,提高农业效益,现已初步建成十大生产基地,八大系列产品,一场一品,走种、养、加、销一体化道路,全年农业盈利2.2亿元。

4.第三产业超常规发展。上海农垦局以内外贸易为龙头,大力拓展贸易业务,第三产业营业网点已达到1700多家,其中设在上海市区的就有800多家,1993年第三产业营业收入55亿元,创利2亿元,1994年可达到80亿元。建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骨干企业,形成了农工商的整体市场优势。

5.职工生活改善幅度大。1993年,上海农垦职均工资达到5200元,1994年达到6565元,有的公司超过一万元,职工住房、教育、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场建造了职工别墅,普遍安装了闭路电视,程控电话,全部用上了液化气和沼气,农场和企业的环境实现了花园化、园林化。

二、上海农垦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1.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上海农垦系统始建于1963年,原以农业为主。1970年以后开始发展工业,70年代末工业产值已占总产值的70%以上,80年代末达到85%,90年代达到90%,现在达到95%。1988年以来,农垦局并没有因为工业比重大而发展起来,仍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产品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观念中解放出来。1988年初,上海农垦局在痛定思痛之后,冲脱束缚,果断决策,提出了上海农垦“走出农场走进市场”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其要点是:战略指导思想是“立足农场,办好农场,走出农场,服务全市,面向全国,跨进世界”。生产经营方针是提高农业,发展牧业,主攻工业,开拓第三产业,综合经营,全面发展。战略目标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发展速度确保年递增15%,力争20%,奋斗25%。经营战略是发展基地型、集团型、联合型、外向型、科技型和集约化经营,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走出农场”,它适应了我国新旧体制转换的大趋势,突破农垦企业地域界限的自我束缚,到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全方位的发展农垦经济,“走出农场,走进市场”使上海农垦经济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继而,上海农垦局乘势而进,又提出了“两龙三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种养加销一条龙,内外贸易一条龙;场内场外一体,城乡一体,国内国外一体。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农垦经济,战略目标是“八五”期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三番,到1995年,职均年收入确保6000元,力争8000元,奋斗1万元,争取10年时间,把上海农垦建成综合型、外向型、高效型的跨国公司。

这一新的经营战略核心是“跨出国门占领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走出农场”战略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到1944年上海农垦经济发展翻三番的目标基本实现,四年时间工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500亿元。

2.具有明确和开拓的工作思路。一个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总是充满了远见卓识,而好的思路就是财富,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上海农垦经济发展思路是很独到的。

思路之一,什么有效益就干什么。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农垦企业经营什么的问题。上海农垦强调发展经济必须做到“三有”: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发挥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优势,不断拓宽经营范围。例如建古园年赢利300万元,搞出租车年营业收入2亿元,创利5000万元,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年利润2亿元以上,成立搬运公司年创利2000万元,搞房地产开发,创利2000多万元。

思路之二,哪里有效益就到哪里干。上海农垦18个农场都位于远郊(其中3个农场在安徽和江苏境内),过去由于故守在场域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很小,效益低下,近几年上海市实行开放政策,上海农垦抓住这个机遇,向大上海进军,挤进浦东新区,改变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局面,到1993年,在市区开辟的第三产业网点已达到814家,占农垦全部网点的50%以上,开设在场域范围之外的工业企业,已达到100多家,占全部工业20%以上,在国外建立企业20多家,上海南京路上、黄埔滩头、埔东新区、上海新客站等黄金地段上,都有上海农垦够规模、够档次、够水平的商业网点和大企业落地生根,在上海闹市区和虹桥机场,都高悬着巨幅广告:“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农工商”。

思路之三,借鸡下蛋,借脑发财。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和农垦经济发展的人才来源问题。要发展必须有投入,大投入才能大产出,而如果仅靠企业的自我积累或者依靠国家投资来搞新的投入,势必是非常缓慢的。上海农垦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式,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筹措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与自然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带来了上海农垦经济跳跃式地持续高速增长。1994年,与香港联营的德意木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500万美元,主体车间3.4万平方米,年加工原木20万立方米,年可创利1300万美元;丹麦在华的最大投资项目英特儿乳品有限公司投资2721万美元,生产的多美姿奶粉已经行销;以荣安、荣华、荣升、荣利等多家“荣”字号针织品加工企业组成的荣臣集团通过合资合营,1994年上半年出口创汇814万美元,全年出口创汇将达到1200万美元;泰杰集团公司积极与国际接轨,全方位拓展外向型经济,1994年上半年出口创汇达到18万美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上海农垦首先鼓励企业原有员工走出农场,走进市场。几年来,一大批在市场经济中如鱼得水的能人已经脱颖而出,上海跃进农工商实业总公司共有职工5700名,现在,有45%以上的职工离开农场,在上海市区搞经营。其次,多渠道招聘人才,五四实业总公司近年来共吸收大中专毕业生129人,引进科技人员53人,引进技术工人48人。再次,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国内外企业的联系,引进外面的智力成果,借他人的智慧为发展农垦经济服务,高科技、高水平、高起点、高效益是上海农垦经济的又一特色。

3.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关键在于对机遇的把握,上海农垦之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有胆有识,敢想敢为,关键是始终瞄准市场,捕捉战机,从1988年以来,上海农垦至少抓住了三个机遇,发展壮大了自己。

机遇之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在全国范围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而上海农垦局恰恰通过逆向思维,悟出整顿是发展的机遇,从本垦区、本企业的优势出发,按照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原则,积极争取,创造条件,全线出击,正是别人暂时堰旗息鼓的时候,抢先一步,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具有市场优势,具有高科技含量,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企业。而当别人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惊醒时,上海农垦早已领先市场,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姣姣者,上海农垦因此倍受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青睐,很多高科技项目优先考虑农垦,在全市400多项科技产业化项目中,上海农垦16项榜上有名。现在,上海农垦的年投资规模达9~10亿元,1994年,投资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

机遇之二,上海农垦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抓住上海市开发开放、欢迎农民进城这个机遇,突破地域界限的自我封闭,自我束缚,一跃而起,闯进了上海的老市区,挤进了浦东开发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改善了上海农垦企业的生产力空间布局使“走出农场,走进市场”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现实,20%的工业企业和50%的商业网点遍布上海市区和浦东开发区。现在,各农工商实业公司的所在地基本成为大本营,公司的办公办事机构都已转移到上海市区,上海农垦生产经营的指挥中枢都在上海市里。

机遇之三,“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对农垦实行财务包干,同时对合资企业在税收上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上海农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确立了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和利用外资发展自己的思路,调整结构,提高档次,能快则快,发展了一批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的企业和公司,形成了上海农垦“多、快、高、大”的市场优势,即三资企业多(已批准213家,建成86家);投资见效快,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附加值高;企业投资规模大,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显著。上海农垦213家三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278万美元,总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1家,500万美元以上的有8家。与港商合作的英达电子仪器厂,生产外销的新一代“大哥大”移动电话,1994年可产5000套,1995年达产20万套;心族商厦面积1.7万平方米与上海一百同样规模;德意木业有限公司主车间相当于4个足球场地;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海通船务运输公司,购买了1.5万吨级的货轮。上海农垦的泰杰、荣臣集团年创汇额1995年都可突破2000万美元,上海农垦的不锈钢器皿出口已占上海市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60%,长毛绒玩具和自行车零配件出口都占上海市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50%。现在,上海农垦又把主要注意力放到农垦企业实行33%所得税后如何发展的末雨绸缪之中。

4.深化改革,转机建制。在实施“走出农场,走进市场”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上海农垦系统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上海农场管理局狠抓机关转换职能和企业转换机制两个重点。机构改革,坚持权力下放,转变职能。局机关处室只保留14个,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自荐、推荐、竞赛演讲、任命的办法选聘机关各级干部和职员。管理局只抓三件事:抓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抓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聘和目标的确定,抓经营者经济责任目标的考核认定,兑现奖励,对企业和公司实行三放:放胆、放手、放开,管理局对农场一般很少干预,管理局的主要职能转为监督、服务、协调,一年只开三个会议,第一个会议每年年初召开,自下而上确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个会议每年7月份召开,检查各公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第三个会议每年年底或下半年召开,总结全年工作,以效益高低论功行赏。上海农垦所属企业逐步转换机制,大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决策机制;自我积累、负债经营的发展机制;竞争上岗、自我激励的用人机制;效率优先、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党政协调、精干高效的领导机制和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农垦局对农场、公司这一层企业实行的目标考核体系比较科学,考核的主要内容是:(1)必须达到或超过管理局提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增长幅度的目标;(2)必须达到或超过管理局提出的职工平均收入增长幅度的目标;(3)必须做到自负盈亏,定额上交,对企业考核实行“双挂钩”,即农场、公司主要经营者的收益与利润实绩和职工收入挂钩,同时实行动态考核,健全考核制度的指标体系,上海农垦系统还从理顺产权制度入手,分四个层次对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实行改造,一是农场变成企业集团公司,逐步成为国有资产的、具有投资控股等多种功能的核心企业;二是现有的农场、公司改造成为由集团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三是农场、公司所属的大中型企业改造成由农场公司控股、参股的公司;四是农场公司所属规模较小的企业,改造形式不拘一格。

三、上海农垦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上海农垦系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使其经济实现了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这是我们所无法相比的。诸多的因素限制和束缚着我们,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无法估计的困难。但是抛开上述因素,从发展市场经济规律上思考认识问题,上海农垦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领导者要善于从战略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从全局上进行总体设计。战略问题是关系事物生存和发展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总体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垦区或者一个农场、公司的领导者,只有不断地从战略的高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大趋势、总格局中把握自己,作出战略设计,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主动权,从根本上取得工作的主动性。为了加快农垦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特别应当在场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提倡注重战略研究。

启示之二:发展经济要有超前意识,把握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科学预见的产物,从战略上思考问题,必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上海农垦先后两次提出的发展战略,发展经济的许多重大举措都不是只顾眼前,急功近利,而都是着眼于长远和未来,把握了国内外和农垦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整个上海农垦未来发展比较超前的作出了总体规划。在一些发展项目上,都跃上潮头,领先市场一步。现在上海农垦蛮有信心的宣布:争取1995年消灭赢利50万元的企业,三年后消灭赢利150万元的企业。

启示之三:发展经济要立足自我,注重实际,走自己的路。研究和制定一个垦区、一个农场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本垦区、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但是决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既要放眼四海,博采众长,又要切合实际,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海农垦充分认识到上海农垦的优势,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路,充分考虑和利用自己特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启示之四:求新务实,真抓实干。一个好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关键在于用什么人去干,以什么样的姿态,以什么样的劲头付诸实践,并予以实现。上海农垦在发展经济上话说的大,事办的实,钱挣的多,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他们敢想敢干,会想会干,实绩实效也是非常突出的,高达4亿元的项目,一年建成投产,“八五”期间,产值翻两番,利润翻三番。

愿求新务实的上海农垦人再创辉煌的明天!

标签:;  ;  ;  

上海农业再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