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比较一般针灸治疗与扬刺法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慢性足扭伤的远、近期疗效。方法:25例慢性足扭伤患者随机分成一般针灸治疗组和扬刺针灸配合音乐治疗组。一般针灸治疗组用常规腧穴治疗,扬刺针灸配合音乐治疗组用扬刺法加上我科自选辅助音乐治疗,每组患者接受3-4个疗程的治疗,对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疗前、疗后评分;三个月后随访,登记症状复发及好转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足部及踝关节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疗后两组好转程度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随访两组的症状复发的阳性率比,扬刺配合音乐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常规针灸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肯定的疗效,如果采用扬刺针灸配合音乐治疗,其疗效更加稳定,不易复发。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针刺疗法;扬刺;音乐疗法
慢性足扭伤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变形性骨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足踝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退变、破坏周围组织及骨赘形成。本病虽不像肿瘤一样威胁病人生命,也不像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那样高致残率,但因患病率高,其所致的长期不适以及功能障碍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不能低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急剧增加,本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尽管多年来的研究提示本病与外伤、炎症、衰老、代谢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因此临床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缓病程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扬刺针灸配合方法治疗,发现远期效果更好,症状更稳定,复发率低。现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间所观察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均来自荆门市一医康复科,其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0±7)岁;病程(19±8)个月。
1.2分组方法
根据其首诊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一般针灸治疗组和扬刺针灸配合音乐治疗组,其中一般针灸治疗组13例,扬刺针灸配合音乐治疗组12例,两组患者就诊时各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别。
1.3 诊断标准
1.关节疼痛;2.关节压痛3.关节肿胀;4.关节活动障碍;5. X线检查有关节退行性变;6排除风湿、类风湿及痛风等病变,有其他严重影响下肢功能疾病的患者也除外。符合上述6项其中3项以上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
2 治疗方法
2.1 扬刺配合音乐治疗组采用扬刺刺法及我科自选音乐治疗
针具:天协牌无菌针灸针,由苏州天一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苏药管械(2140618)号。第2064号,规格为0.25 X 40mm,产地苏州。
取穴:取足部阿是穴,以该痛点中心为圆心,以1cm为半径,分别在痛点上、下、左、右各取一个点,一共取五个点。
操作: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肢膝部,用75%的酒精棉球将膝部阿是穴及针具进行常规消毒后。术者单手持针,针尖紧贴皮肤,在痛点处快速捻转进针,破皮即止,进针约0.2-0.3寸,使针尖在皮下形成一小丘,针柄自然下垂,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针刺后不施任何辅助行针手法。辅电针治疗,配合我科播放自选治疗音乐,留针30分钟
2.2 一般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腧穴
针具:同上述治疗组。
取穴:患者均取主穴:太溪、照海、解溪、悬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具体情况取配穴:肿胀配三阴交穴、阴陵泉;膝软配伏兔、阳陵泉;胭窝处有牵制感配委中、承山等。
操作: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患部,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均直刺进针,视局部肌肉丰厚的程度,进针的深度在1-1.2寸。
两种治疗方法均留针30min,出针后,在进针处加拔火罐。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到两天,治疗3-4个疗程(包括3个疗程以内恢复的患者)后,疗效观察。
治疗期间,患者停用任何有镇痛作用的内服或外用药。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均对每位患者进行逐项评分,治疗结束后约3个月进行随访,症状有反复,程度较轻者为阳性(+),复发较重需服镇痛药物者为阳性(++),症状稳定无复发者为阴性(-),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扬刺配合音乐治疗组长期疗效明显好于一般针灸治疗组。
3.2结论
无论是常规针灸治疗组还是扬刺针灸配合音乐治疗组,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后两组近期疗效差别不大,3个月后随访两组的症状复发的阳性率比,扬刺针灸组明显低于常规针灸组,上述结果说明针灸治疗对慢性足扭伤是有效的,但如果配合扬刺针法及音乐治疗,其疗效更加稳定,不易复发。
4 讨论
大家都清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因为不注意造成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在下台阶时,或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踝关节处于跖屈位,遭受内侧或外翻暴力时,使踝部韧带过渡牵拉,导致韧带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也可导致韧带被拉长,撕脱骨折,踝关节或胫腓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若急性韧带损伤修复不好,韧带松弛,易致复发性损伤,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定。中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不能通畅而引起肌肉关节处疼痛、酸楚、重着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病症。此即《素问·痹论》[1]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三气杂至,留滞经络,经络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膝痛。
针灸治疗通过对患部周围穴位的刺激,一方面它可以促进机体释放内源性吗啡呔等镇痛物质[2],提高痛闹,达到镇痛的日的,另一方面,通过电针时,肌肉一收一舒的刺激,起到泵的作用,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有利于关节面软骨的修复。扬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范围较大和病位较浅的寒气病变部位。刺法是在患病局部中央刺一针,四周再浅刺四针。其目的是依靠局部经脉之间的相互协调,沟通经脉,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正是基于此理论,当风寒湿邪侵及膝关节局部时,遵循前人“急则治其标”、“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热则疾之”的原则,采用扬刺法。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输穴。《内经》时代记载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有二:其一: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 "。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其二: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正是基于以上二点,我们在针刺过程中取患者的痛点进行治疗,然后加以上下左右四针,通过阿是穴的“以痛为腧 ”“以痛为舒”的作用,以达到通经活络,通则不痛的目的,从而祛除寒邪,缓解患者的疼痛。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五音应五脏”的观点,把五音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和五志等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通过五行属性将角、徵、宫、商、羽五音与怒、喜、忧、悲、恐五种人体情志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是世界医学中上最早确立的音乐医疗理论,在养生保健,诊治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40
[2]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研究[J].针刺研究,1984,9(3):231
论文作者:吴修慧,梅丹丹,陈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刺针论文; 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音乐论文; 关节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