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51130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1月-2018年4月接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以患者先后入院顺序完成平均分组,每组40例,研究组A行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B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研究组B均较研究组A更高,而卧床时间较研究组A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与研究组B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并发症发生率是25%,研究组B是7.5%,研究组B较研究组A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较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临床领域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因为股骨转子属于松质骨,具备较为丰富的血运,所以很容易愈合,因此被视为较为治疗难度较小的骨折,但是,部分患者年龄较大,而且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等,再加之转子位置是力的转折点,股骨转子间畸形发生率增加,如果长时间卧床则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1]。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2014年1月-2018年4月接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以患者先后入院顺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40例,研究组A中,有25例男患,15例女患,年龄65岁-86岁,均龄值数(72.63±3.14)岁;研究组B中,有24例男患,16例女患,年龄64岁-85岁,均龄值数(72.41±3.21)岁,组间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2]:①经过X线、CT等检查后被明确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②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3]:①存在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②存在认知、意识障碍者;③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接受持续皮牵引。将各项术前检查工作做好,并对各项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由其他科室协助治疗基础疾病,在其病情稳定后选择日期开展手术治疗。术前,讨论患者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及年龄,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平衡电解质、纠正贫血、合理控制血糖和血压[4]。
1.2.1 研究组A
本组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并在牵引床上选取仰卧体位,通过C形臂X线机辅助下,实施骨折闭位复合,复位符合标准后,铺放消毒湿巾;对于无闭合复位患者来讲,则需要开展切开复位[5]。①防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大转子顶端位置作一小切口,将大转子全部暴露出来,将导针插入至大转子顶端,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明确导针具体位置,沿导针实施扩髓,并设置瞄准器,将符合标准的主钉丁汝其中,经过检查后符合标准的沿导针钻孔,并放置防旋刀片,利用瞄准器拧入远端交锁螺钉,并安置主钉尾帽。通过C臂X线机对复位状况进行观察,复位良好全面冲洗切口,并实施止血,以渗血状况为依据对其是否放置引流管进行判断[6]。②动力宽螺钉内固定:在股骨近端向下位置股外侧作一切口,将股外侧肌切口,使股股外侧皮质全部暴露出来,利用角度导向器将2mm的克氏针钻入到股骨颈内,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明确导针位置,确保其处于股骨头软骨下方大约0.5-1cm位置和股骨颈中央,位置良好[7]。对克氏针深度进行测量,扩孔,沿导针将适量长度髋部螺钉拧入其中,并放置套筒钢板,将加压螺钉4-5枚拧入其中。经过透视提示骨折复位良好后,全面冲洗切口,并实施止血,以渗血状况为依据对其是否放置引流管进行判断。
1.2.2 研究组B
该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判断。全身麻醉后,帮助患者选取健侧卧位,沿髋关节后外侧,逐步将皮下筋膜、皮肤切开,将股骨颈和骨折位置全部暴露出来,选择尽管股骨颈,并将股骨头取出[8]。①髋关节置换术:在保证不损伤坐骨神经的前提下,将髋臼充分暴露出来,保留横韧带,将髋臼软骨到软骨下骨全部去除,确保髋臼向前倾,前倾角度大约是20°-40°,与此同时,向外伸展40°-50°,将符合标准的假体植入其中,必要时应用两枚螺钉进行固定,然后将相匹配的内衬植入其中。②股骨头置换:整理、复位前后壁骨折块和股骨转子,采用临时固定钳对骨折块进行固定。确保股骨颈前倾大约15°,然后实施扩髓,利用股骨头试模对关节前后稳定性、双下肢长度进行测试,剔除试模,将骨水泥注入其中,并插入假体柄,将其视为髓内支撑。骨水泥固化之后,设置股骨头。复位关节,对关节囊进行修复,以渗血状况为依据对其是否放置引流管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完整记录有关数据。髋关节功能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判定[9]。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中的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组间对比检验值为P,P<0.05则代表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研究组B卧床时间较研究组A更低,而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研究组A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果见下表1:
3 讨论
股骨转子位置具备丰富的血运,受损后愈合速度快,而且坏死发生率低,但是,股骨转子间承受应力较少,具有较高的骨断裂或者生骨不连等发生率。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临床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逐渐增多,特别是内固定手术方式越来越多[10]。近些年来,较为常用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包括DHS和PFNA等,有关专家认为,DHS在骨折线范围较为局限及较为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1]。相比于其他内固定方式,PFNA设计更为合理、科学,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2]。经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研究组A均较研究组B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可见,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面,内固定术具有一定优势。
虽然内固定手术类型较多,但是依旧无法满足临床要求,由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如果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则会降低内固定物保持力,使得稳定性逐渐减弱,最终使得螺钉松动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3]。基于该类患者,临床上通常利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髋关节及早恢复[1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B卧床时间较研究组A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A是25%,研究组B是7.5%,研究组B较研究组A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人工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少卧床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不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股骨转子间骨折通常涉及到远端股骨,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来讲,其力学支撑受到抑制,基于此,如果应用人工置换手术,则需要对外展肌和股骨距重建,增加手术复杂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15]。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其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优,其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友强,邵敏,何伟,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3):1954-1960.
[2] 韩以杰,魏招阳,李智波,等.半髋关节置换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6):544-547.
[3] Hu Y,Dong W X,Hann S,et al.Construction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an Artifici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Replacement and Analysis of Its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J].Turkish Neurosurgery,2016,26(3):430-436.
[4] 郑哲.人工关节置换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4):105-106.
[5] 王跃华,周凯,赵巧丽.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59-60.
[6] 陈嘉民.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35-36.
[7] Feng M,Shen H,Cao G,et al.A clinical study on arthroplasty fo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of hip fractur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7,33(4):798-803.
[8] 伍先林,方小飞.两种不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3):261-264.
[9] 胡国红.半髋关节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2017,37(6):78-79.
[10] Pan M,Chai L,Xue F,et al.Comparisons of external fixator combined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Sanders type 2 calcaneal fractures[J].Bone & Joint Research,2017,6(7):433-438.
[11] 张铁山.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3):315-317.
[12] Liu Y,Wang Y R,Hu W J.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titanium mini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orbital frac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6,16(7):1325-1328.
[13] 赵智浩.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8,32(2):85-86.
[14] 张飞,彭吾训.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1):3486-3488.
[15] 张威,刘荆陵,肖盛世.人工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6-69.
论文作者:毕艳楠 郑沛中 张伟琼 郑祥 梁军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股骨论文; 转子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置换术论文; 关节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