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栏目论文,论我国论文,电视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旗帜和各类节目的核心,是电视台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主要标志,它反映着电视的主体功能。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如何,是衡量一家电视台是否成熟的重要显示剂。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栏目化(主要栏目的系统化、固定化和综合性)是电视新闻获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的基础。优秀的电视新闻栏目,有利于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观众群,扩大电视台的收视率。因此,认真研究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与要求,总结国内外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经验、教训,改进各台的新闻栏目,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我国30多年的电视新闻发展史,总结我国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演变历程,得出必要的结论,以供电视新闻界借鉴参考。
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以来的38年中,电视新闻栏目由不规范、不成熟到高档次、高品位,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透过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变化轨迹。
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的演变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视新闻的纪录片时代。时间为1958年—1978年。在这一阶段,电视新闻栏目基本上处于非规范化状态中。
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50年代后期。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开始尚没有固定的新闻栏目。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开始实行固定的节目表,设立了每周三次的“电视新闻”栏目,每次播出10分钟。当时,电视新闻栏目虽然出现了,但它只是简单粗糙的电视新闻片与新闻电影纪录片的拼凑,广播新闻和图片报道不在电视新闻栏目之内。1959年前后开播的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等地方电视台,虽然也陆续开始设有新闻栏目,但都处于不规范的状态,随意性强。
1976年7月1日以后,北京电视台开始试办固定的新闻节目,做到每天19时播出,每次15分钟。但内容全部是国内新闻,栏目也缺乏影响力,还谈不上是真正的电视新闻栏目,也难以起到“新闻总汇”的作用。直到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办后,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栏目才开始在我国出现。
我国电视新闻栏目历时长达20年的停滞状态,这与我国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有关。政治上的极左思潮流行,经济上的落后状态,电视采、录、编、播设备陈旧,都严重制约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新闻的改革进程;家庭电视机的匮乏严重影响了电视的大众传播功能的发挥,自然也使电视新闻栏目的改革失去了最基本的动力。
第二阶段:电视新闻栏目兴起与发展时期。时间为1978年—1987年。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并把“新闻联播”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的标志,大力加强力量,办精办好。1981年初,中央电视台召开全国各省、市电视台负责人座谈会,明确提出,把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作为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共同办好“新闻联播”节目。在这之前不久的1980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通过国际通讯卫星收集英国维斯新闻社和英美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的国际新闻,并采用新华社每天专为中央台编发的国际要闻简讯。这样,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观众第二天就能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从此,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成为包括国内、国际新闻俱全,既有图像报道又有口播新闻,较为系统、固定的电视动态性新闻栏目。接着,中央电视台又提出:“走自己的路”,向深度与广度进军,把“新闻联播”办成“要闻总汇”的重头新闻节目。在这一奋斗目标的激励下,“新闻联播”在传播大量国内外最新动态的同时,开始涉足电视连续报道与深度报道,以强化节目的深度和影响力。一批题材重大、有深度的报道相继出台。
1980年7月, 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它的特征是不满足于一般的动态性报道,而把报道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深度分析报道,引起观众的思考。首次播出的报道的题目是《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随后,《有这样两个县委书记》《冯大兴的下场》《包产到户后》等一批有影响的报道相继在该栏目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观察与思考”栏目的成功,提高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深度,为以后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段时间内,各地方电视台在转播“新闻联播”节目的同时,也根据本地实际创办了一些新闻栏目。上海电视台1981年开办的“国际纵横”节目,便是全国地方电视台中第一个报道国际新闻的栏目。广东电视台的“市场漫步”“港澳动态”“国际纵横”也是地方台开办新闻栏目的佼佼者。
至此,电视新闻已彻底摆脱了新闻电影纪录片的巢臼。新闻栏目的兴起,尤其是体现电视新闻短、快、新、活等特点的动态新闻栏目的出现和发展,把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电视新闻节目的地位明显提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就全国而言,这一阶段的电视新闻栏目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栏目设置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稳定程度不高;二是栏目定位较单一,大多为纵向型的动态新闻组合式,缺乏深度与层次感,样式也较单调;三是栏目虽然开始由主持人主持,但缺乏特点,主持得不活,播音调较浓。
第三阶段:我国电视新闻栏目逐渐成熟,开始走向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时期。时间为1987年—1992年。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是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这两个杂志型栏目的创办。
主办杂志型新闻栏目,这是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走向成熟的象征。这种栏目最早出现在美国,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创办了杂志型节目“六十分钟”不久,这种节目便在不少国家风行起来。杂志型节目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综合性和栏目化;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容量,且能对新闻事件的背景、现状、发展及影响进行深入挖掘,给观众以完整、深刻的新闻信息。同时,它克服了电视新闻栏目单一化和编排分割化的弊端,使节目形式更为灵活。
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栏目是1987年7月推出的, 是国内第一个多视角、杂志型的电视新闻栏目,每周播出一期,每期30分钟。对“新闻透视”栏目风格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真实准确、客观公正为基础,大开大阖,节目明快;宏观和微观、深度与广度结合,既有高屋建瓴的壮阔气势,又有出神入化的细微生动。栏目形式是大板块内设小栏目,由播音员主持串联,力求将现场感、对象感、参与感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实现语言、画面、音响三者结合的综合效果。
“新闻透视”根据节目的宗旨和风格要求,每期设必要的栏目,如“纵与横”“观众中来”“当代人”“长焦距”“社会广角”“快节奏”等。该栏目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准确地捕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报道,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反映群众的呼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报道形式方面,该栏目也注意做到多样化,既有忠实叙述新闻事实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性报道,又有针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评论,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新闻透视”栏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迈上一个新台阶。它作为杂志型新闻栏目,不仅具有动态式新闻难以容纳的内涵,而且具有生动的风格和深沉的思辨;栏目的系统化、固定化、综合性特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栏目开播于1988年元旦。它以敢于揭露现实生活中的腐败现象、探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普遍性问题为主要特色。在播出方式方面,该栏目大胆采用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形式。节目主持人既是记者、评论员,又是主播者,一改过去由播音员客串节目的老例。这无疑给我国电视新闻栏目带来了一股新风。
在这一阶段,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电视新闻界纷纷采取措施,在内容、形式、播出风格等方面对电视新闻栏目进行改革。除上面提到的“新闻透视”“新闻半小时”外,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观察思考”,山西电视台的“记者新观察”“新闻纵横”,北京电视台的“看世界”,辽宁电视台的“本周三十分”等栏目,都是比较有影响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其新闻性、社会性、评述性都结合得较好,现场直播、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报道形式在栏目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第四阶段:电视新闻栏目向高品位、大型化方向发展时期。时间为1993年5月以后。 其标志是中央电视台大型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类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
1993年5月1日7时,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正式开始与观众见面。该节目是中央电视台栏目改革的产物,内容除“早间新闻”外,还设有“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等,是一个集新闻性、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杂志型节目。这档节目题材广泛,包容量大,时代感强,构思精巧,给广大观众以全新的感受。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1994年4月1日在黄金时间推出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该栏目把镜头投向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大量生动的事实予以报道与评述,并进行深入的背景分析,用正确的观点教育人、引导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这是对该节目内容定位的精辟概括。“焦点访谈”是纵向型新闻栏目,是电视新闻向评论拓展和深化的可贵尝试,也是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重要表现。
“焦点访谈”节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目内容的社会化趋势明显。它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思想和追求,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巨变,通过活生生的典型表现出来。因此,说该节目是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与折光,毫不过分。二是具有强烈的评论色彩,使电视新闻报道与电视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加了报道的深度。三是由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了由播音员客串主持的传统模式,使栏目内容在知识性、趣味性方面提高了一大步。
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焦点访谈”栏目不久,各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特点相同的栏目,如湖北电视台的“焦点透视”,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新闻60’”等。这些栏目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社会性,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生动性和多样性,都由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整体意识和系统性增强,一般都是30分钟,东方电视台的“东方新闻60’”甚至达到一小时。这些大容量、高品位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出现,象征着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纵观我国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这样来概括其发展趋势:报道内容由单一的新闻型走向新闻性、社会性、知识性有机结合的综合型;报道方式由单一的动态报道型走向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分析评论兼而有之的多样型;播出形式由播音员客串为主走向采、编、播合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栏目的长度逐渐延长。这种发展趋势说明,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正在向新、广、深、活的方向演变,栏目的质量正在稳步提高。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将会获得新的发展,求得新的突破,办得更为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