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论文_杜美涟

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 南祁阳 426100

【摘 要】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效果分为两组,40 例患者预后效果良好,作为对照组,40 例患者预后效果恶化或死亡,作为观察组,分别从年龄、性别、重型肝炎类型、感染部位和合并症类型方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重症肝炎类型、呼吸系统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过高、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及并发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预后效果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中对此类患者应加强临床监护,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重型肝炎;革兰阴性菌;预后;影响因素

【A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hepatitis with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effect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severe hepatitis with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ood prognosis,as control group,40 patients prognosis effect progression or death,as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from the age,sex,the types of severe hepatitis type,the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o compare the data of analysis.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age,the types of severe hepatitis,blood system and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 < 0.05).Conclusion high age,acute/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 and complicated blood system,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is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hepatitis with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effect of risk factors,clinical treatment for such pati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clinical ca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ffect.

【Ky words 】 fulminant hepatitis;Gram negative bacteria;The prognosis;Factors affecting the

肝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中重型肝炎的发病率约占0.2~0.4 %,由于我国是肝炎大国,肝炎患者的整体基数较大,造成我国每年重型肝炎的患病人数也很多。重型肝炎的主要特点为患者的肝细胞出现大量死亡[1],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且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重型肝炎尚无特异性药物,因此早期认识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对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为重型肝炎早期预后认识提供相关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效果分为两组,40 例患者预后效果良好,作为对照组,40 例患者预后效果恶化或死亡,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符合2000 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② 患者经菌株分离、鉴定,均确诊为革兰阴性菌感染;③ 患者无严重肝肾疾病、无严重循环系统疾病;④ 患者无恶性肿瘤疾病;⑤ 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1.2.1 菌株分离、鉴定方法 选择患者的腹水、血液、痰液、胸腔积液和尿液作为样本,其中腹水、胸腔积液和血液样本取10~15 mL注入血培养瓶中,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报警后,转移至血平皿进行分离;尿液和痰液的样本直接接种于血平皿中进行培养,阳性后取单个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细菌鉴定使用微生物检测仪和API检定系统[3],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的培养基和试纸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1.2.2 分析方法 分别从年龄、性别、重型肝炎类型、感染部位和合并症类型方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重型肝炎类型考察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感染部位考察泌尿道、呼吸道、血液系统、胸腹腔,合并症考察肝昏迷、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胸腔积液或腹水、霉菌肺炎。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细菌感染类型

80 例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32 例,占比40.00 %,克雷伯菌属13 例,占比16.25 %,铜绿假单胞菌8 例,占比10.00 %,阴沟肠杆菌6 例,占比7.50 %,聚团肠杆菌4 例,占比5.00 %,产气肠杆菌3 例,占比3.7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3 例,占比3.75 %,不动杆菌3 例,占比3.75 %,门多萨假单胞菌2 例,占比2.50 %,腐败希瓦菌2 例,占比2.50 %,温和气单胞菌1 例,占比1.25 %,粘质沙雷菌1 例,占比1.25 %,西地西菌属1 例,占比1.25 %,莫拉菌1 例,占比1.25 %。

2.2预后效果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重症肝炎类型、呼吸系统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由于肝内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下降,使本来可以由库普弗细胞清除的细菌,到达患者的肠道、腹腔、胆道,进而导致感染,且以肠杆菌最为常见,本次研究发现,80 例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32 例,占比40.00 %,占绝对优势,这也与之前的临床研究报道一致[4];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重症肝炎类型、呼吸系统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过高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出现生理性下降,加之重型肝炎造成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往往病情较为严重,预后效果不佳;同时对于急性、亚急性患者,由于病情发展过快,肝脏内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造成病情严重,预后效果也较差;再者合并呼吸道和血液系统感染患者预后效果也较差,其可能是由于细菌进入血液中,通过侧支循环,易导致菌血症和腹膜炎,一方面加重了肝脏损伤,同时也可诱发其他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导致组织缺氧,加重病情,因此临床治疗中对存在上述高危因素患者应加强临床监护,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白乙拉,周汉,李俊红,等.重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的类型及预后分析[J].肝脏,2013,18(11):754-756.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 150.

[3] 王冶,张菊玲,陈素明,等.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J].传染病信息,2011,24(2):94-96.

[4] Reuken PA,Pletz MW,Baier M,et al.Emergence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due to enterococci-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in a12-year retrospective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35:1199-1208.

论文作者:杜美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  ;  ;  ;  ;  ;  ;  ;  

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论文_杜美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