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重义轻利议论文 重复
2023-01-15阅读(449)
问:求一篇利和义的关系的议论文,200字的
- 答: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者,是思想道德境界十分崇高的人,他们能超越自身利益成全大义,实为君子之所为也。
舍小利,取大义,可实现人生价值。正如臧克家诗中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有的人”便是愿意放弃个人利益,保全大局利益的君子。解放军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在执行运输军用装备的任务中,遭遇飞行故障,无法下降,但机下是居住着百姓的村庄,身为人民的保卫者,他毅然放弃弃机逃生的机会,避免了机上军备可能坠落爆炸给人民安全造成的巨大损失,坚持最后驾驶飞机至耗完原油在无人区坠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得以保全,但李剑英却魂归蓝天。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大义的内涵,大义在于着眼集体利益,优先顾全大局。大利在先,小利在后,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义体现。
相反,舍大义,取小利的行为则是人生的污点,是为人们所谴责的行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有偏差的义利观导向,诸如弃学生生命于不顾的“范跑跑“和视病人生命如草的”医跑跑”,他们在紧急关头都只求个人安全,冷漠的忽视他人的生命利益,事后还大义凛然地庆幸自己的作为,最后终是受到社会各方批评,被人们所指责。所以这种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甚至蔑视他人利益的行为是有偏差的,其人生价值是轻如鸿毛的,精神灵魂是污浊的,是为他人与社会所反感的。
然而大义应还有王茂华火场救人的勇气,有金晶稳保圣火的无畏,有沈浩爱民如己的无私,有德兰修女一生奉献他人的伟大。这些大义者便是社会的骄傲,是人们应追求的道德模范。
大义与利益应有机统一,重视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才能成就大义人生。正是由于人人追求大义,社会方能和谐发展。
问:以重义轻利为主题的作文
- 答:精英不仅是在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更是有主见,有勇气,有爱心的人。
精英是面对荣华富贵的利诱,坚持自我的人。一个人虽然贫穷,但他不因别人的嘲笑感到自卑,不因生活状况不富裕而感到悲伤,只要活的幸福快乐,活的有自尊这才是高尚的活法。有些人在金钱与权势的利诱前不惜大义灭亲,放弃自己的灵魂,只为了哪几张轻飘飘的票子,在你们正享受着纸醉金迷的,在你们口中所谓的幸福时,你们可曾想过你们已经没有了灵魂,只剩下行死尸走肉的躯壳。你们已经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主见。
精英是面对挫折困难的阻挡,勇敢承担的人。“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声,妻儿需要你的肩膀,人民跟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是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下一种力量”这是写给感动中国人物王伟的颁奖词。王伟在挫折面前仍不忘自己的使命,在利于义的考验,生与死的竟逐中他选择勇敢的承担,他不仅仅承担了挫折的阻挡
问:如何评价孟子“重义轻利”的思想
- 答:理学之“义”的治国方针,较重要的有四点:一是“三纲”说;二是“重义轻利”;三是“思想专制”;四是“诛心”说。
关于“重义轻利”。理学在经济上,主张“重义轻利”,传统上,理论界都用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或孟子的“义,人之正路”和“舍生取义”等来说明,其实,孔、孟在讲“义、利”完全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出发的。应当肯定,如果只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讲“重义轻利”,那么“义”作为人类的一种美德一直值得提倡,无可厚非。可是,理学讲的“义、利”,完全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如朱熹所说:“自到浙中,觉得朋友间却别是一种议论……直说义理与利害只是一事,不可分别,此大可骇。……熹窃认为今日之病,唯此为大。”(8)又说:“江西之学只是禅,浙学却专是功利。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上(旦)无可摸索,自会转去。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9)怎么办呢?朱熹根据董仲舒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认为:“《春秋》大法正是如此。”(10)在先秦,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谈“义、利”关系的只有韩非,如《韩非子·说疑》说:“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頟、晋阳成泄、齐竖习、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因此,理学的“重义轻利”亦源于韩非。 - 答:儒家的义,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规范,它没有具体的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用一个义字所代替。儒家提倡重义轻利,首先是劝人向善、催人向上、励人向公的一种教化,应该加以肯定。其次,由于义之无形,无确切定准,也导致其中不少混乱。有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就是“义”,而有人认为其是“不义”,它与利的界线是模糊的。大是大非,一清二楚,可有些事无法分清是义是利。因而重义轻利在这时也就有此含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