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茹 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 266604
一、明确物理学科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教育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1.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内容。
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教师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可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如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做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要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教育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在宣讲知识之后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教育
不同教材,教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力求“新”。
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大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的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灵活多样。
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其趣味性、可接受性。
3.掌握“分寸”。
不能过多地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如只说明电场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教育艺术技巧
物理教材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重坚持有意、有序、有机三原则。“有意”,即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吃透教材,实行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广泛应用,激发学生追梦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了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论文作者:葛 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教材论文; 思想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