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历史经验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历史经验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论文,世纪论文,历史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大发展,又有大曲折,因而其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认真总结、深入研究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怀信心地迎接21世纪的到来,大有裨益。

一、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然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毕竟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地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当时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对落后国家来说,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个任务尤为重要和艰难。所以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着重批判了不顾“落后”国情,离开生产力发展而空谈社会主义,并急于“过渡”的左倾错误思想,提出夺取政权后,“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为此,他提出并实行过一些卓越的思想和政策。可惜由于他的早逝,未能探索出一条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行途径。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未竞事业。苏联当时面临的情况是:经过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创伤,国家经济状况更加落后;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苏联陷入资本主义包围、孤军奋战的逆境。在此严峻的形势下,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采取了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实行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加速推行农业集体化,在短期内把苏联经济搞上去,武装起来抵御外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策略。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在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谓斯大林模式,在巩固苏联,打败法西斯,支援世界革命等方面,确实起过巨大的作用。这是任何尊重历史的人所无法否定的。

但是也应该承认,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和不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重工业的片面发展严重抑制了轻工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大量资金和人才集中于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致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和食品长期匮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可以说,苏联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邓小平的这些精辟论断是对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遍意义。

二、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与建设中不容回避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也是极容易犯片面性错误的敏感问题。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证明,在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问题上,“左”与右的错误都发生过,但以“左”的错误为多,危害十分严重。

首先应当看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具有相互借鉴、交流与合作的一面。过去在“左”倾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曾经犯过对资本主义全盘否定的错误。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它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成就,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概加以否定排斥,而应继续利用其积极有用的东西,为全人类服务。列宁创造性地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有用东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当然,资本主义不如社会主义优越,它必将死亡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远的历史趋向问题,而不是现实问题。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端正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态度,学会与它长期和平共处,善于学它之长,补己之短,以壮大社会主义。

其次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共处于世界上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私有制与剥削,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两极分化。这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不可能有单纯的友好与无私的援助,只能争取互利。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威胁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因此,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国际资产阶级无时不在想方设法反对并消灭社会主义制度,以恢复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是它的阶级本性决定的,要它不反对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抱任何幻想。历史上资本主义一贯使用武力威胁与和平演变两手对付社会主义国家。一部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可以说是一部东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进行各种形式斗争的历史。在我们强调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经常复习这部斗争史。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需要有坚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各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共产党执政后,必须从严治党,端正党风,防止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列宁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讲,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可见,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酷现实中警醒,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密切党群关系,坚决清除党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努力提高全党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必须培养忠于社会主义的党的领袖,使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指导培育起来的,在第二国际中最有威信、最大的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就是由于在1895年恩格斯去世后没有培养出一位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强成熟的党的领袖来领导,而使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分子有机可乘,逐渐从思想和组织上腐蚀了党,篡夺了党的领导权,从而导致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公开投降资产阶级政府,拥护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彻底破产。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掌握了党的领导权。尽管他在领导工作中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犯过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在他的坚强领导下,苏联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的入侵,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把苏联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不仅保卫、建设了伟大的苏联,而且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胜利,并发展成为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可见斯大林是名副其实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苏联人民的领袖。可惜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的40多年中,苏联始终没有培育选拔出一位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成熟领袖。先有赫鲁晓夫,后有戈尔巴乔夫,就把苏联葬送了,这是苏联解体的症结之一。从苏联的兴衰,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领袖之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多元化。国际共运的历史早已证明,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各种反社会主义流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指导地位,国际共运就不能发展。没有列宁坚决反对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孟什维克的斗争,就不可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没有斯大林捍卫列宁主义、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等的斗争,苏联就不可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可是自赫鲁晓夫提出“三和”、“两全”的反列宁主义路线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开始了“和平演变”,逐步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决批判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界限,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我们党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借鉴了戈尔巴乔夫用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教训。

标签:;  ;  ;  ;  ;  ;  ;  ;  ;  ;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历史经验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